魏贈應(1962土木)
故地重遊抒情懷
夫妻初遇五十載,故地重遊憶往年😩:
廈大豐庭識伴侶,音容笑貌賞心田。
有情千裏來相會🤽🏻♀️,無悔一生結善緣。
陳氏嘉庚建學府🧑🍳,人文風物盡開顏。
註:
(1)1965年2月8日🗯,我在中學學姐的牽線搭橋下,初識廈門大學一位高年級女生、終生伴侶😜🙎🏽♀️。至今即將五十周年,今年12月23日,老伴和我與一位同鄉、同學🗻、好友夫婦一起到廈門大學故地重遊,觸景生情,寫此拙詩🏠,以示紀念👩🦲。
(2)采用《中華新韻》🧖🏿,韻腳寒韻。
喜讀憨山《警世詩歌》
喜讀憨山警世歌,大師啟迪眾生多。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財產訛。
汙吏貪官沒廉恥,爭名奪利夢南柯🎊☘️。
高僧心善胸開闊,巨石銘詩南普陀。
註:
(1)警世歌👨👨👦👦:即憨山大師《警世詩歌》,此詩歌為光緒丙午夏福建南安林觀察雲龍等奉刻在廈門南普陀寺後山巨石上👩🏿🚒。我和老伴於12月23日上午♿,遊覽南普陀寺時,首次全文讀此詩歌🏇🏿🧩,頗受啟示,寫拙詩七律一首,敬請斧正。憨山大師《警世詩歌》全文——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家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悔🤵🏼♀️,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定從閑口舌,招災多為熱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好歹何須論短長。世界本來稱缺陷,此身焉得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害🎁🏪,讓幾分時也無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有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老病生死誰替我,酸鹹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嗔真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翠因毛貴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一劑養神平胃散🐰,兩盅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悲歡離合朝朝鬧,壽天窮通日日忙。
休鬥勝,莫爭強,百年渾是戲文場,傾刻戲房羅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2)大師🙌🏻🛸:即明朝憨山禪師(1546—1623年)乃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安徽和縣綽廟人ℹ️,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大師幼結佛緣,十二歲尋佛金陵報恩寺,十九歲削發為僧。大師博學多才,通詩文,精書法🏊♂️,終生學佛、拜佛🧑🧑🧒🧒、參禪,著述頗豐,當時譽為中興祖庭宗師。《警世詩歌》是由憨山大師所作膾炙人口的禪詩。
(3)夢南柯:即南柯一夢。成語來源於唐朝一個寓言🧟,是說睡在南院子槐樹下的一個書生,做夢夢見自己做了“大槐安國”的南柯太守,還娶了公主,享盡富貴榮華,醒來後發現所謂“大槐安國”原是一夢,一切全屬虛幻🤽🏼♀️🧌。後人因此用來比喻個人名利和榮華富貴的短暫🌌。現在一般指一些事情無法長久🥬。
(4)采用《平水韻》,韻腳歌韻♗。
附:巨石銘詩照片一張——

明朝憨山大師《警世詩歌》,於清朝光緒丙午年夏福建南安林觀察雲龍等奉刻在廈門南普陀寺後山巨石上(攝於2014年12月3日)
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