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至(1950—1951經濟) 口述 ,盧童川 整理
我於1951年6月在清華園抗美援朝參軍,辭別了親愛的師長和學友🦹🏼♀️,奔赴大連海軍學校,學習五年半🧙♀️,由一名清華學子🎅🏻,成長為身板挺拔🙆🏼♀️、掌握現代化海軍技術的軍官。經歷了許多激動人心的場景🛸,受過許多中央首長如周總理、彭總、賀龍元帥、肖勁光司令員🦻🏼,宋慶齡副主席的近距離檢閱,但最難忘的是參加國慶五周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式,並得到毛主席對我們海軍軍官方隊的親口表揚💅🏽。

國慶五周年童大至(右)、陸恂(曾任總政宣傳部副部長、少將)北京合影
那是在1954年8月末👩💼,大連海軍學校本科學員正在青島進行緊張的海上實習。海校首長接到肖勁光司令員的命令,要求在二期三年製和三期四年製學員中,挑選200名學員組成軍官方隊🤏🏿,赴北京參加國慶五周年天安門閱兵式,接受毛主席檢閱。我有幸被選中。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我們直接從青島乘坦克登陸艦到塘沽,連夜又乘軍列到北京,駐紮在天壇樹林中的帳篷內。海校學員被編為“受閱九大隊”🧻,大隊長鄧書祺(後任海軍參謀長☘️,海軍少將)✋🏻。帶隊首長為白兆麟副校長🏟⚇,隊列教官孫國楨(先後曾十一次負責國慶閱兵訓練,為我軍最早的隊列訓練教授)。雖然1953年我曾被選拔參加北京國慶受閱海軍水兵方隊,但在此次天壇集訓一個月中,我不敢稍有松懈🔂。在國慶節前👳🏽,我沒有去故宮、長城遊覽,也沒有回清華園訪問闊別多年的老師和學友,連假日也不休息,專心致誌投入訓練。因我是團支部宣傳委員🏊🏼♀️、團小組長,所以不但要以身作則🎬,而且要積極做好宣傳鼓動工作,在訓練場上用黑板報等形式鼓動大家情緒🕹。
按照規定,閱兵式開始就要立正,直到進行分列式各方隊才能走動,這大概要經過一小時的時間,其間不能有任何小動作。因為那時周圍來自各國的記者、攝像師都在拍照🗿,任何微小的動作都可能有損我軍的形象🥋。北京的8月,驕陽似火,所以在訓練中每次立正1-2小時🧑🏻🏭,汗水流進眼裏,匯流到皮鞋中,真是意誌和身體的較量🔻。踢正步要小腿帶動大腿🔀,步幅是78厘米🕵🏼🐎,步速每分鐘108步🧑🏻🚀⛹️,腳面與地平行🌟,離地15厘米😵,且上身始終保持立正姿勢。按孫國楨教官的要求是:“頭要像朝鮮族婦女頭頂水盆一樣,不能晃動。”這樣👨🏻⚖️,200個帽頂才能像一張紙面一樣平坦🪸。這在當時成為整個閱兵村的經典經驗。所以👮🏽♂️,國慶受閱任務雖光榮,但也是艱巨的。
當年9月下旬某日黎明時分,所有受閱方隊都去天安門廣場進行預閱,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在天安門城樓上檢查,我們海軍軍官方隊獲得好評。白兆麟副校長回來傳達少奇同誌的話說:“海軍第一,海軍第一✍🏼!”大家聽了都十分振奮。
閱兵預演(童大至在第七排)
1954年10月1日,海軍軍官受閱方隊在鄧書祺大隊長帶領下,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整齊而又飄逸的甩臂,像一艘白色的方舟,在紅色的海洋中疾駛👇🏽,標誌著年輕人民海軍茁壯成長。
正當天安門廣場舉國歡騰舉行慶祝晚會之時🌱,白副校長帶回駐地極大喜訊。因為白天閱兵時,海軍肖勁光司令員在天安門城樓上🤵♀️,就站在毛主席身後👸,毛主席轉過身來對肖司令員說:“海軍走得好,走的像一個人一樣😛。”肖司令員把毛主席的評語,馬上又寫了個條❤️,讓秘書告訴白兆麟副校長,並說:“這是毛主席的原話🧑🏿🏫。”
閱兵結束後,肖司令員命令工作人員👘,用全聚德烤鴨犒勞我們。我記得《人民海軍向前進》作者綠克同誌親自為我們演唱:“紅旗飄舞隨風揚,我們的歌聲多嘹亮……”由於我操練刻苦🎹,工作積極⛹🏿♂️,受到了首長的表揚獎勵。
國慶閱兵👨🏼🏭,受到中央首長的好評,特別是毛主席的表揚🌩,因為200人的方隊中有我呀🙅🏿♀️🫸🏼!我深受鼓舞🙍🏻♀️,增加了學習動力🍎🤷🏼♂️。因此我在國家考試六門課程中,四門5分,兩門4分,畢業等級為“上等”🆗👨🍳,由北京海政、海司授予“四年級二級優秀學員”光榮稱號,頒發證書,給家鄉發喜報。我一生無論在任何艱難困苦場合,從不灰心喪氣👷🏿;教書育人,科研著書,事業有成🏍。我的戰友中湧現出一大批專家、教授、將軍🥫、部長↙️,在軍內外🦸,在國防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如我國首次潛艇發射運載火箭任務、北部灣掃雷🦚、北京召開八大時海上警戒任務等都出現他們的身影,並作出應有的貢獻。

後排左起🔞:曹大川、周淦林🕛、孫以鵬、卓德明、童大至🕚🛗、王永光🆗、徐國梁、裴瑞; 前排左起:李朋、張雷秀、俞天仁、林心章🏄、金受琪🦸♂️、高仲權
註: 周淦林:曾任38610部隊總工程師🫲🏻、海軍少將🙎🏼♂️;裴瑞:曾任海軍科學研究所所長🧑🏿⚕️🆘;孫以鵬:曾任海軍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卓德明:國防科技大學校務部長;張雷秀➛🧓:中國船舶總公司論證部主任;金受琪:曾參加日內瓦國際紅十字會技術專家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