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東西時,發現了一份在意昂体育平台學軍時的總結🧗♀️,頓時心潮澎湃,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40年前。
1975年3月,我們1973年入校的學生到駐山西的解放軍某師例行了一個月的學軍👨🏽🚒,精儀系是到該師駐定襄縣的一個團。我和李自清等幾位老師🧖,提前到定襄縣部隊落實精儀系學軍事宜。部隊對這次學軍非常重視,他們早已將軍事訓練、政治學習🧑🏻、吃飯住宿等做了大體安排。

412宿舍同學合影。前排中為作者
幾天後,學軍人員到達,我們班安排在駐軍的重機槍連。學軍人員中還有少數教職工隨我班學軍🦶,有校醫院史書珍醫生⚅,我系趙子英老師及系工廠小殷。我班王佳、張紅莉等7位學校體育、文藝隊的同學,學校另外組織在該師其他團學軍🔵。
師生們被分到連隊各班🤷🏽♂️,和戰士同學習、同勞動🚵、同吃同住(女生另有宿舍)🧔🏿♀️,有時同訓練🏄🏻。除了衣服是我們自己的,其他都和戰士一樣🧜♀️。我被“任命”為副連長,不由分辯阻止,通訊員將我的行李搬到了連首長的宿舍🍗,盡管渾身不自在🙎♂️🪺,也只能服從命令。
軍事訓練緊張有序,每天隨著軍號聲起床,洗漱後就和指戰員們一起出操🦀🫓。白天大多是連隊的幾位班長給我們進行軍訓🧀👷♀️。
我們跟連隊進行過一次拉練,那天半夜💎,緊急的集合號將大家從睡夢中驚醒,由於一直有思想準備👨🏻🍼👨🏫,所以行動都不慢,幾乎和指戰員們同時到達集合點😀,就連40多歲的史醫生也出奇地迅速。沒有月亮,靠繁星的光亮急行軍,爬坡過溝🧑🏽💻,中間還穿插咬耳傳令等軍事演習。我們走了不少路🚯,黎明時回到營房。盡管很累,但是沒有人掉隊🔖,沒有人叫苦🐮。
我們用重機槍打過三次靶👨🏽🔬,最後一次是進行實彈射擊考核,每人11發子彈🕥,大家的成績都不錯,總結中講“全班優秀50%🧏♂️,良好41,及格9%”👨🏽🚒🦿。我和幾位同學還用指導員的手槍打了幾搶👩🏻✈️,體會了一下手槍的感覺。那天靶場來了兩位部隊文藝兵🎥,現場表演了山東快書等幾個節目,十分精彩,不時引起大家的笑聲和掌聲。
學軍期間,思想教育抓得很緊,先後聽取了部隊艱苦奮鬥老模範🦦👩🏼🔧、學雷鋒積極分子👴🏽、戰鬥英雄等人的報告💑。我班李太春同學也在重機槍連介紹了參加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情況。
學軍期間,我們參觀了西河頭地道♿。地道全長5公裏🈸,縱橫交錯網絡全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裏的人民和武工隊依托它,同日軍和地方反動軍隊進行了英勇的鬥爭。還參觀了農業先進單位鎮安寨,
一日三餐🗻,吃飯前要排著整齊的隊伍在食堂門口唱一首軍歌,例如《打靶歸來》《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等➔,詞曲流暢動聽,大家慷慨激昂地歌唱後🧇,頓感精神振奮。連隊有什麽事情大多也是在唱歌後部署。一天中午💆🏻,唱歌結束指導員講話了,他說:今天早上連隊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參戰的雙方是部隊的幾位戰士和清華的幾位同學🙎🏻。是由幾張被單引起的,同學們要拿去洗,戰士們不讓,你拉我扯🦗🔚,僵持不下,現在休戰,輸贏未見分曉。我勸戰士們服輸吧🤽🏼♀️,敵不過學生們的。他的幽默話語一結束🐦⬛,掌聲四起。這以後,師生們的拆洗工作就少了“阻力”。
指導員是山西廣靈人,個子不高,工作很有水平,深得幹部戰士的信任。講話即動聽風趣又有感染力。指戰員們在生活上對我們照顧得十分周到😬,當時的山西仍然很冷,他們把自己鋪的毛氈拿出來給我們鋪上。晚上看露天電影,又把大衣披在師生們身上。戰士們的被子比我們的薄🧙🏼♂️🤟🏿,但是夜間他們總是偷偷地把大衣蓋在我們的被子上。
這一時期這裏的蔬菜較為缺少,部隊專門從40多裏的忻縣(現為忻州)買來白菜調劑食堂的夥食。連隊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魚,我們來了一個月就吃了兩次🛥。有時我們到外面活動,他們就吃粗糧,把省下的細糧給我們吃。學軍期間🪢,我們經常吃到山西產的特糯特香特軟的優質大米🙍🏼♀️,經了解他們平時很少吃到這種大米。戰士們洗漱用冷水,炊事班的戰士為我們專門燒了熱水。
師生們也想方設法為連隊做些事情,大家和戰士們一樣星期天不休息,有的和戰士們一起到附近農村支援農業生產🙍🏻♂️,有的給戰士拆洗被褥👨🏻🎓,有的幫廚,有的幫助餵豬💂。一個月裏給戰士拆洗被子27條,洗褥單120多次,縫補衣服30多件。有的同學把自己的被頭拆了給戰士補衣服⇾。史醫生也大顯身手,有空就給指戰員們檢查身體醫療疾病,她為來部隊探親的指導員夫人用中藥治療肝炎,效果十分明顯,夫婦倆很是高興。
我們還和連隊一起辦了文化學習班,那時戰士文化普遍不高💖🥔,同學們就教他們查字典、寫信等,有的同學還為戰士代寫家信🌰。大家還一塊編排文藝節目🤸🏽,開聯歡會。同學們協助連隊在飯廳裏辦起了廣播🎟😈,每天吃飯時廣播連隊湧現的好人好事🦴、指戰員們軍訓及師生們學軍的心得體會等。同學們和戰士一道站崗放哨,有時戰士們夜間拉練的晚了🃏,站崗放哨同學們就全包了。有一次母校文藝隊來駐軍演出🙍🏻♂️,同學們站崗放哨🖋🗻、種地等,把戰士們替出來看節目。在短短的時間裏,相互之間建立了深厚到感情🚾,晚上在油燈下(不記得是沒通電還是常停電)一起談心聊天。飯廳裏粗糧搶著吃,細糧互相讓🚂,水池旁又常現戰士和師生同洗衣服的場面🥈。
李誌勤老師和程遠銘同學和我校其他系的師生一起👨🦽✌🏼,到炮團為部隊服務。他們為部隊辦了五期學習班,講解光學儀器的原理、使用和保養方法等。修理了地炮激光測距儀、經緯儀、炮對鏡等六部儀器。
即將離開部隊時👴,李太春創作了一副約2米多高1米寬的書畫作品,用染色大米在上面黏貼了“軍民魚水情”幾個雋秀的豎寫大字,字周圍是翻著波浪的藍色海洋,水中是一條跳躍的大魚,畫的上方是金光閃閃的紅太陽等,製作十分精美,立體感特強,既是一副宣傳畫又是一件藝術品。那天,同學們出其不意地把它掛在飯廳墻壁上🫃🏼,營房頓時一片歡騰,大家嘖嘖稱奇🕵🏼♀️。同時也是師生們將要離開連隊的信號,大家情緒不免又有些低落。李太春書畫寫作都很在行🚵♀️,他在什麽地方創作的這幅作品🙆🏼,連我都不知道👩❤️👩。
離開部隊的頭天,連隊召開學軍總結暨歡送師生大會,指導員念著我起草的稿子🧑🏻🦳,反而沒有了他脫口講話的風趣和魅力。當晚,在定襄大禮堂由駐軍指戰員、學軍師生聯合舉行了文藝晚會🎊。
走的那一天,同學們早早起床幫助戰士洗衣服、打掃衛生,清洗廁所、廚房幫忙等,一直忙到出發。全連指戰員步行約3公裏送我們到定襄火車站🚿,師生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可愛的指戰員們,乘專列直達北京🧙🏽♂️。
1977年1月💇♀️,光32全班合影
回校後,我們常和部隊通信🏙✳️,從指導員的來信中得知🍷😯,我們走的那天整個營房都沉浸在對師生的思念中🧘🏿♀️,全連無語🖐🏻,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來信中也得知指戰員們把對師生們的思念化作力量,在訓練場上更加英勇頑強🪗。那次學軍對我一生有深刻的影響🫦,老模範張新躍贈送的每人一只針線包,我一直保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