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十,常憶往事☘️。人生旅途,各顯紛呈。比較而言,從1955年初秋至1961年初春這五年半的時光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生活留下的美好的回憶似就在昨天🚕。其中印象最深的幾件事總想寫出來以了心願。
1955年8月中旬👨👩👦,我接到了意昂体育平台錄取通知書,要新生9月初到校報到。在能成為一名清華學生的喜悅中卻夾著一絲擔憂🍓,從未見過大世面一直窩在家鄉的我要獨自到遙遠的京城,中途還要轉幾次車🤫,到京後又怎麽找到清華園,等等,從頭到尾都心中無底。四處打探,終於找到一位初中同學他這次從巢縣第一中學也考入清華𓀁,和他相約路上做個伴👩👦👦,心裏就踏實多了。一路較為順利🙎🏿,車行兩天兩夜到了前門車站,一出站門迎面展現著一幅“意昂体育平台迎新站”紅的橫幅,我倆像見到親人一樣直奔過去,車上的學長接過我們的行李🧒🏽😭,拉上校車安排座位,沿途還熱情地介紹“天安門”、“長安街”、“西直門”等景觀及路兩邊的建築👫🏼。車進校西大門再到二校門👰,我第一次見到了“清華園”三個醒目的大字閃亮在門上方,再過羅馬式風格的大禮堂,直到三院北側下車,行李由學長看管💂🏼♂️,就把我們帶到北食堂吃飯🧒🏻,接著被安排在誠齋二樓住下來𓀆,真是到家了。一周後我被分配到機械系鑄03班💞,搬到三號樓107宿舍🌏,第二天就正式上課了。所有這一切🙇🏻♀️,使我感受到母校細致入微🧒🏽、貼心周到的關愛。
在校時作者(左)和同學王金華在聞亭前合影
對我一生影響最深的還是蔣校長親自給我們上哲學課,當時課堂上的筆記我至今仍保留著。辯證唯物的認識和處理任何事和人🤦🏽♀️,我是從那時開始的。1957年反右派運動時,我對待班上的同學不是看一時一事一句話,我不跟風不說違心的話。我們班上未揪出一個右派分子。1995年我回母校參加校慶及我班入學五十周年意昂會時,幾個當時說過幾句對大躍進的過頭話的同學還緊握我的手說:謝謝班級團支部呀!工作後🫰🏽,特別是文革十年,我更是遵照蔣校長的教導👎🏻,實實在在地待人處事。如今我捫心自問🩹,一生雖平淡,但守住了可貴“真誠”🗳。
蔣校長提出的:畢業後要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我是一直踐行著。在校時🦸🏽♂️,每天下午到大操場,克服弱項,全面通過勞衛製各項考核;畢業後工作四十多年,鍛煉身體這一條在任何情況下都在堅持;退休後仍進行適當運動,按摩操🧝🏻、徒步走、太極拳是我每日必修課✦🏨,快八十了👨🦽➡️🙋♂️,只是聽力下降一點,身體的主要器官都還正常🦸♂️,在母校我獲得了精神和體魄雙豐收。
“真刀真槍”搞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使我在母校獲得了理論聯系實踐的培養。1957年大三時全部暑假我班都被安排在校實習工廠參加各種頂崗勞動實習,每天兩班製,學生在師傅指導下開動機床加工零件,我幹的是“劃線工”,鍛練了我的識圖能力,了解到零件加工流程,培養了我認真細心工作作風⚡️。記得有一位女同學上夜班操作鉆床,由於大意把工作臺也鉆了一個凹坑,引發了全班停工討論生產安全問題🤼,給我上了“安全第一”的首節課。畢業前夕我們全班到洛陽第一拖拉機廠畢業實習一個多月,在廠裏過的元旦🧜🏼♀️,從事鑄造車間生產流水線的安裝和調試👰🏽♂️,這是蘇聯援助的最新工藝,車間的技術人員及部分工人則從蘇聯培訓回來🧖🏼♂️,我身臨其中👩🏿🏫,感受著他們在實際生產中理論和經驗的靈活運用,學到了不少書本上所沒有的新技能。
1959年全國開展雙革(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清華走在前列,我們鑄造班在“以鐵代鋼”、“以鑄代鍛”的口號中,進行球墨鑄鐵的冶煉和連續鑄管項目。當時條件較差🎅,就在鑄工車間北側一個臨時工棚內,架了一座不大的冶煉爐👨🏼🏭,時節已是初冬,人站在冶煉爐前⚙️,面對火紅的爐膛💻,烘烤的發燙,而背後又被夜裏寒風吹得發冷,大家不計苦累還調侃說:我們身上的溫差都可以發電了。1960年冬季,我和一位女同學被分配到頤和園西北郊永豐公社推廣球墨鑄鐵冶煉技術,住在老鄉土炕上🥅,吃大食堂,切實感受到大躍進浮誇風給農村帶來的緊張和貧困🐦🔥。
1958年末參加十三陵水庫興建工程兩周,我被選到系裏的“近衛軍突擊隊”,住在離工地十來裏路的農家👱🏿,夜裏六個人排在一個不大的土炕上,像插簽一樣,兩條腿一直都不能彎曲👩🏿✈️👩🦯➡️。清晨五點多起床吃罷早飯🎻🧑🏼🍳,我們踏著月光上路,一身寒氣,可到了中午🪷,火熱的陽光照在沙石地上再反射到身上,又烤得眼發幹🦸🏼♀️,口唇開裂。起初只挑兩筐沙土🧆,後來堆成窩窩頭還不夠,又加成每頭兩筐,肩頭磨掉了皮,腳都壓腫了也不叫苦,其實何止是我👭🏻,同學們都一樣,北京電影學院的啦啦隊在工地為我們加油⛎,汗水洋溢在我們的笑臉上,能為祖國水利建設出一份力,同學們由衷得感到高興和自豪。
畢業前夕,我班特地又去十三陵水庫參觀,站在三年前我們築成的寬闊大堤上⁉️🥜,看著廣闊的湖水碧波蕩漾,那種美好的感受是對當年修堤勞動時流汗甚至流血的最大獎賞,勞動創造一切就在眼前鮮活地展現著,這種生動的教育🥀,對於我們這些尚未步入社會,塑造人生的莘莘學子是多麽重要的一課啊!母校大禮堂草坪南端“行勝於言”的警句是多麽精辟呀。
1958年全國大辦民兵師👷🏻♀️,我們機械系組成一個戰鬥隊伍,利用周日和部分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兵役操練,後期還每人一支步槍,在校氣象臺做攻守實戰較量,學到了不少軍事知識🗡、實槍打靶增強了同學們組織性和基本軍事技能🫅🏼🙇。
綜合來看,我在母校的五年半時光,得到了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又掌握了初級工人和民兵戰士的基本技能,這些構成了我一生工作和生活的根基。感恩母校,終生難忘。
201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