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奕理學長和夫人王回春(1961屆水利)國外旅遊合影
1953年,我畢業於上海市上海中學理科甲班,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從1959年到2010年,我在清華電子工程系工作了51年👮,達到了蔣南翔校長號召的🦃:“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像清華的每位教工一樣,把平凡的一生貢獻給了祖國和清華🙎🏼。

電真空專業1958屆畢業50周年合影(後排右6為郭奕理學長)
在工作的51年裏🛐,我得到過多位前輩和學長的教導與幫助。在這篇文章裏👩🏭,是我與五位前輩交往的故事。不僅是表達感恩,更希望通過這幾個故事,與不同年齡段的意昂讀者們交流。
錢學森先生給我回信
1984年我國已加大發展科技的投入👩🏼🍳,除國家科委外,國防科工委與有關的工業部也拿出科研經費👨🏻🔧🏂,立項和支持開展科技工作🕵🏿♂️。在那個經費困難的年代𓀃,這確實鼓勵了我們這些在科研一線拼搏的師生。
1984年11月👨🏼🍳,我主動寫了兩封信並附上一些材料🦆,寄給錢學森先生。當年他是國防科工委的領導💆🏻👩⚖️,信和資料是通過意昂体育平台的信使通道傳遞到國防科工委辦公室。我的信主要是反映當時在國際上特別是美國🛅,在諸如激光及技術應用👦、光電子技術和集成光學👹、光纖與光網絡技術等方面,已投入了較大的力量。而我聽說👴🏿,我國對一些科研項目提供支持,需有“預演”的要求。我們這些高校,經費很緊張🐻❄️,哪有力量先“預演”呢?
12月份就得到了錢學森先生本人的親筆回信(見圖片)🤦🏻♂️。信的原文如下:
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電子學系郭奕理教授🧑🏽🦱:
您的兩封來信和材料都收到。您建議的研究工作是我們這裏稱為預研(預見研究)的範圍🐗。而我們現在正在研究如何加強預研🤜🏻,要建立一套工作製度💅。所以感謝您的來信,對我們是個促進。我們將認真考慮它💏。…… 時值新歲✊🏿𓀀,敬賀新年📪🚯!
錢學森1984.12.27

1984年12月,錢學森先生的親筆信
我收到信很高興也很感動,也明白我將“預研”和“預演”混淆了,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錢學森先生的助手、秘書塗元季先生過後也寄來一封信🍋🟩,說錢老還將我的信批給國防科工委常委陳芳允、慈雲桂閱處👨🏽🦰🤰🏿。這事我沒及時向我所在的電子工程系的領導匯報,以致1985年6月,錢學森先生委托陳芳允和慈雲桂兩位老先生來我們系訪問,了解我們系的有關想法時,說到我和錢學森先生的通信,系領導頗感意外,也沒來得及找我與他們會面。
兩個月後⚰️,我去大連市參加一個學術會議見到了陳芳允院士,和他談起此事🧑🤝🧑⛹🏽♂️。他說錢學森先生挺重視此事。從這個故事也可看到,老前輩們對我們後輩的教誨與認真的指導👷🏼♀️。我們也應該同樣認真地㊙️、熱情對待我們的年輕學子。
唐仲文學長鼓勵我申請項目
1981年,我和同事婁采雲、姚敏言等人在我國開創研究出氫喇曼散射激光移頻器,並因此獲得1983年北京市科技二等獎。後來我們與四機部第11研究所、以及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研製成一套甚寬頻段可調諧激光系統,獲得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與此同時,我想開展一些新科技課題𓀁。1984年初我在美國學術期刊Laser Focus上🤫,得知美國正是用移頻方法🚰🌿,在研製1.5-2微米波長的人眼安全激光測距設備。測距激光脈沖強度高、容易對長時間操作設備的人員造成眼睛損傷👨。我們經過認真分析🚨,打算研製甲烷喇曼移頻器,將1.06微米激光高效率地 移頻到安全的1.54微米。而且是個直徑3公分、長度13公分很小的器件🎠。
這時,我了解到時任第五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的唐仲文是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1952屆畢業生,他又是上海市上海中學1948年理科畢業生,是我的中學學長。我就給他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詳細介紹了我提議的項目方案和科技特點🥕。很快得到了他的回復🌰,他肯定這是一個很好的預研項目,並指導我去科技司按正規申請程序提出申請。 1984年6月🐯,我帶上資料和擬好的項目申請書,去部裏找到科技司的管理人員匯報和討論,領取了任務申請書。後經專家會議評估,項目任務書通過了👩🎤👨🏻🏫。
1988年初在意昂体育平台東主樓☸️,舉行了該項目的結題鑒定驗收會議🍣。邀請了國內該領域的專家十多人😎,在主樓屋頂上對1公裏外某高樓頂的目標、進行了現場測距和鑒定。鑒定通過A等級🤦🏿♀️,評語表明已達到預研樣機的指標,並說明將來需要時🧑🧒,即可開發為正式產品。
與高錕先生合著專著
高錕先生是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早在1980到1992年我參加過多次國內和國際的學術會議,但我並沒有和高錕先生個別地交談過。直到1992年,中科院學部委員🪼、上海交大的張煦先生問我📹🤹♂️:“你與高錕先生有過個人交往嗎💞?” 我說沒有。他立即建議我找機會去與高錕交往🧒🏿🧖🏼。我問他為什麽?他說他曾兩次與高錕先生乘飛機相鄰而坐,高錕先生都是很安靜地低頭看書。若遇別人主動攀談,他都禮貌地簡潔回答。張煦先生說:“我看你這個上海人挺能聊的,你去試試看。”
就這樣🦵,1993年我去美國參加國際光通信會議,1994年去香港參加學術會議,我都特意與高錕先生個別地聊聊🧚🏽♀️🧙🏻♀️。我發現他還是挺能聊的🙍♂️,但要聊一些他感到有興趣、而他又有想法的問題。
1995年🦔,我希望去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研究,主動請求高錕校長給一個資助名額。他問我有何想法🧜,我說可講授一門研究生專題課🦇🏇🏼,另以大部分時間寫一本《非線性光子學》著作,他說這個主題是很好的⚾️。此外,我說我和學生們都很想知道,他是怎樣想出光纖的發明。他同意參加寫這本書的一部分。1995年討論書稿的提綱時,高錕先生就談到香港不久後將回歸祖國𓀓,為擴大香港與大陸學者更多的合作,他提議邀請了香港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兩位著名的教授參加合著。
在香港9個月的時間,我與高錕先生在他的校長辦公室交談了六次。我們的專著Nonlinear Photonics (非線性光子學) 在2002年由世界著名的德國Springer圖書公司出版,我是第一作者🏝,所寫的篇幅占全書60%🦹🏼♀️。

199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與高錕校長在他辦公室合影
與高錕先生熟悉以後,發現他不僅能聊♡🛍️,而且有深度。對世界形勢🔷、社會時事都挺敏感的🪢。而且對他周圍的人都是關心的🙂↔️。2003年我們這裏爆發SARS,高錕先生還發來郵件,問候他所認識的朋友們,這給我很深的印象👩🏿⚖️。
跟隨葉培大院士參加科研項目攻關
我與北京郵電大學葉培大校長有較多交往是在1986到1990年。國家科委主持的 “國家七五發展計劃”所屬的“七五科研攻關光通信專項”🍍,由郵電部推薦葉培大先生為專家組組長🕍,高教部推薦我為專家組副組長,都得到國家科委的批準任命。我們主管共約三十個項目,我們曾經一起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各項目的確立、經費份額💌,以及關註中期評定和結題鑒定的情況😙🎆。在這五年中得到他許多教導🤏🏽,葉先生十分關註對年輕團隊的支持。
80年代👩🚒✭,國際上出現一個當年還不起眼的命題🧑🏽🏭,叫量子光通信。那時的量子光通信還是基於光子計數和提高量子效率🤵🏿♂️,目標是提高通信的距離、容量和抗幹擾性🏣。我們經過調研分析,對它有了一些看法,寫出一篇綜述性文章🧑🎤,題目叫做“量子光通信的原理和實踐”。三位清華作者是郭奕理、查開德👩🏿🍼📈、張鵬崗,一位郵電大學作者就是葉培大先生🤾🏿。葉先生對文章所述做了認真的斟酌和修改,同意署名支持我們後輩的學術工作💖。文章介紹了利用光子的量子態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與機製,信息容量與探測靈敏度取決於系統的量子參量,介紹了當年國際上已有的實驗與前景🦹🏼。刊登在1988年第3期(5月出版)的“通信學報”🧑🦳、長達12頁🥐。在當年是一篇高新技術講座文章🏌🏽♀️。
三十年過去了,如今的量子通信則是在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一個運用量子態的糾纏效應,進行信息的高度保密傳遞的一個新型的學科🎉。我國的科學家們在這個領域裏居世界領先。
收養中國孩子的英國科學家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J.Midwinter是國際著名通信領域的科學家👨🦼、倫敦UCL大學校長。1990-1991年,我爭取到英國皇家學會的資助,到倫敦UCL大學在J.Midwinter工作的電子工程系,與他合著 Optoelectronics andLightwave Technology(光電子學與光波技術)🏩👩🏿🚒,1992年由世界著名的英國Wiley圖書公司出版,1996年由波蘭國家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波蘭文版。
J.Midwinter為了在UCL上班,在倫敦住一套簡單的公寓。夫婦倆每逢假日就回到倫敦以東160公裏、英吉利海峽邊小城市Ipswich的老宅邸。1990秋🦟,我與該系教師約近20人🔶🔠,到他的鄉間宅邸聚會。兩層小樓旁有大片花園🏃🏻♂️、一個網球場🐕🦺,但並沒有圍墻。走出宅地👨🏽✈️、就是一大片自然森林和草原🪄。

1990年👷🏻♂️,在倫敦UCL大學著名科學家Midwinter校長家聚會
在他家大客廳的墻上掛著全家福照片🧜🏿。J. Midwinter夫婦後面站著3個二十多歲的子女。他們向我介紹,老大是女兒🤟🏻、老二是兒子,再一個是二女兒。我驚訝地問:這二女兒是一位標準的亞裔🚫?他們笑著說,是1970年去香港領養的一個兩歲多的小女孩🥥。當時中國大陸是“文革”時期🏇🏻,香港收容機構出示的證件說明是從大陸來的孩子。這領養的名額安排在了英國,當年是從3個入選的家庭中,根據收養條件評選出一家。最後J.Midwinter夫婦勝出,去香港領回。在那年代🫃🏽、他們已有在小學讀書的一女一兒了,卻很快樂地精心地培育了這麽一位中國小女孩,在劍橋大學讀書並剛畢業。我從內心很尊重J.Midwinter夫婦的為人。因此我去倫敦的一年🧑🏻🤝🧑🏻👐🏽,在對人生的認識上同樣得到頗多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