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諾🐯,攝於2000年西藏納木錯☔️。
寫在前面:
這是一篇被比較著名的演講欄目斃掉的稿子。我費了不少勁寫的🏍💅🏿。雖然被拒了,我還是比較感激當時導演提的要求🏘:你不要考慮形式和觀眾,就寫你最想說的🤷🏼。雖然因為我寫了自己“想說的”而被斃掉了,但還是感謝有這個機會整理下自己🧗🏻。
最近發生的很多事🙆🏼♾,糟糕得很🙎🏽🫱🏼,而且就在你的眼前,躲都躲不掉🧎♂️➡️。我孩子幼兒園邊上,有一個臨街的燒餅鋪🧚♂️。那天三個“執法人員”光天化日之下🍬,兇巴巴地沖過來,拿袋子收走了所有的燒餅,說“讓你拆你不拆!” 賣燒餅的中年婦女被搞得措手不及,帶著圍裙從後面抱著一個執法人員哭🥄,說不行啊,不行啊👕。那個執法大哥理都不理,給兩個兄弟說,來💒,燒餅咱們拿回去分了!我看呆了👮🏽。這是土匪麽?燒餅8毛錢一個,這一筐燒餅🥢🚵♀️,沒多少錢,卻是這一家人的命脈。我們的“執法人員”,哪來的這樣對最底層小老百姓的硬氣和匪氣🖋👴🏿?而且類似這樣的事情,只要留意🐀👨🏻🚒,在這個貼滿了標語的城市裏🌎🧑🏽,每天都可以看到。
我真正想說的事情,是和這些“糟糕”有關的事情。但是還沒想好怎麽說🔖。那就在個人層面,違和地講講如何能做一個“自由”的人。這“自由”,其實是經過了幾個階段的🫲🏿💂🏽♂️,所以和大家分享下我自己的幾個片段🧟,也許你們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文🎸🧙🏿♀️:
2006年春天,東京👩❤️💋👨,我是麥肯錫的第一年新手✮🧳,在一個項目上負責一個極有挑戰的數據模型。在一個狹小的會議室裏和客戶過完了這個模型後🧭,我緊張得起身去廁所,我項目上的領導🥖,德國男士,麥肯錫的一位副董事追了出來👩🏽🎤🤵🏻♀️,叫😿,一諾!我當時正急速走在通往廁所的逼仄的走廊裏,心裏很不爽地回頭,他認真地跟我說,我就想告訴你,你做得很棒。
現在想想挺弱的,但那時候他的認可🥙,是我建立職場自信的開始🫨,也成了我在麥肯錫的重要轉折點🧜。之後工作多年,這也成了我管理的信條之一:不要吝嗇對別人,特別是新人的贊揚。因為獲得自信,是我們每個人職場成長的第一步🌍🧲。
後來9年,我在麥肯錫做到了合夥人,從美國到中國,又從中國到美國,還生了三個孩子。2015年,我接到一個電話,問我想不想去蓋茨基金會工作。我立馬說🤽🏿♂️🏄🏿♀️,不想,我現在工作挺好的🛞。後來來回了幾次,他們又給我打電話說✌🏼:“和比爾·蓋茨聊一聊,你有沒有興趣?”
和世界首富聊聊天👽,這個興趣肯定還是有的嘛🤷🏻。但我沒想到的是,那次和比爾·蓋茨的聊天就此改變了我的職業軌跡。
蓋茨的辦公室不大🧑🦰,書桌旁邊是書架⬛️,他穿一件藍色毛衣。西雅圖少見的陽光從他背後照進屋子裏。本來45分鐘的約談,竟然聊了兩個小時🚊。記得我問他為什麽會做蓋茨基金會👳🏽♂️🙍🏽♂️,而且不僅是捐錢,還全職投入。
他說你知道嗎🕣?如果你放眼看去,在這個世界上極其重要而且影響數億人的重大問題上,其實存在巨大的真空。比如說瘧疾,全球32億人受其威脅,每年2億人得病,60萬人死亡,其中有一半是5歲以下兒童。全球對它研發投入是五億美金。與此相比🦈,每年全球對男性謝頂的研發投入有多少呢?
20億美金。
為什麽?因為治療瘧疾沒有市場,市場機製是失靈的🤵🏽♀️,沒有回報,誰會投入呢?
在麥肯錫十年,我覺得自己是見過世面的🔘,去過五大洲🧔♀️,也去過中國的很多城市⛹🏻♂️,但通過蓋茨的描述🪀,我看到了一個原來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真實🙎🏿♂️,又充滿挑戰的世界🪀。
這次聽完很興奮,回去就準備辭職了🙋🏻♂️🏔。但和我在麥肯錫很敬重的老板說的時候👏,他只留下一句話:一諾,你知道嗎?你這無異於職業自殺。說完他就走了🙂↕️。
我也猶豫了。
除了職場上的不確定,我當時最糾結的是我有三個孩子。麥肯錫合夥人除了不錯的薪酬🫱🏽🦻🏿,還有很多福利🧂,其中有一個是醫療保障🕺🏼,基本上就是你或者家人生任何病都可以到世界任何地方看最好的醫生,幾乎100%報銷👩🏻🔬。我當然覺得這個有巨大的價值🚮,很難舍棄🍫。所以很長時間不能下決心🙍🏿♂️。
後來我有一天突然想⚠️,在什麽條件下我才會用到這個福利呢?肯定是得了很嚴重的病🤵🏼。如果我有選擇👨🏻💼,我寧願一輩子也不用這樣的福利🕘。如果不用,他的價值就是零。所以就沒什麽好糾結的了。
現在我加入蓋茨基金會兩年多,最大的感覺,就是自己以前看到的是一尺的世界,而現在我看到的是一丈的世界👯♀️。我把麥肯錫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在了解決這些對世界影響更大的問題上。咨詢界並不少我李一諾這個人🚵🏿,而在這個領域🔭,我帶來了更大的價值。
這時候🚴🏿♀️,我覺得自己從第一步的自信🌙,到了第二步的自知,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麽,能把什麽做好。
因為蓋茨基金會的工作,我們全家從加州灣區搬回北京👼🏽。因為給孩子看學校的契機,我開始關註教育。那時候感受最大的,就是無處不在的焦慮感♟,用戰略咨詢的思維,深一層次想🙍🏻♀️,我看到了焦慮背後教育生態的問題🧑🏽🦲。
我在4月1日發了一篇文章《你也為孩子上學發愁嗎🧑🏻🚀?》講了做一土學校的構想👩🏽💼,希望通過個性化教育,培養“內心充盈的孩子”,希望通過對教師提供企業級的職業發展支持,通過共建家長社區,通過和農村學校的聯結📼,來為改進這個生態做一些事情🌞。
這篇一天之內閱讀量十幾萬🤤,很短的時間裏收到了800+封郵件,到現在,一土相關文章閱讀量超過了百萬。老實話,作為一個外行,辦一所學校,突然受到那麽大的關註🎰,給我帶來了極大的焦慮和一定的恐懼。有天早上醒來,突然發現自己額頭多了一塊血紅印子🐔👐🏽,嚇壞了。
我那時候想👨🏻🔧,一所學校🌼,為什麽會受到那麽大的關註。後來我想通了,並不是因為我李一諾多牛,我一沒教育經驗🦵,二沒錢,三沒政府背景💁🏿♂️。它能得到那麽大的共鳴和傳播👨👧✫,是因為這樣的對教育的觀點,類似的教育理想在很多人的心裏💋。我只是把它表述了出來,讓很多人看到了而已。一旦被看到了🩶,很多事就自然地發生了。
辦學校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很多比預想的還要復雜的困難。今年11月初,我們新校區的工地被叫停,如果10天之內不能復工,就接不上暖氣,就意味著整個冬天不能結束工程👐🏻。我記得那時候我在出差,晚上和華章打電話,商量辦法☂️。但其實沒有辦法,所以打完電話我躺在床上,一晚都沒有睡著覺🪢。這種時候,我就問自己,何苦呢?為什麽要折騰這些事?
這時候我記得我媽說的一句話🧑🦼,你如果什麽都不做🆘,那頂多有一個錯,就是沒幹的錯🫅🏼。你只要做事情🪅,就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多出很多錯。而你在明處🦊🪢,各種麻煩也都會來找你🟠。那天我躺在酒店的床上,覺得我媽說的話太TM有道理了。
後來想想為什麽還要做這件事呢?因為我這一路走來,看到了很多世界的可笑和矛盾💁🏼♀️🧑🏼💻,而這些問題推到根源🐋,其實會發現🧙🏿♂️,如果有什麽“根本”的解決方法,教育肯定是一個。
我問自己,如果啥都不做☕️,罵一罵,或者離開🧓🏽👨🏽💼,你甘心麽?我想我現在還比較傻⤵️,我不甘心👩🏻🎨。不甘心🙍🏻,就得做點事情𓀄。做這樣創新的事情👵🏼,註定不會容易。腦子裏這麽一通推理👨🏽⚖️,就給自己找了理由🏂🏼,繼續下去,在困境中尋找一線突破。
這些年🥷🏼,從清華到美國,從麥肯錫再到蓋茨基金會🦯,我見到了世界頂級的資源,也看到了很多被忽視、讓人畏難而止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上夠到天👩🏿🦲,下也夠到了地🤸🏽♀️♝。但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問自己🐪🦴,我擁有了什麽呢🏸?
錢是沒多少的,權利也沒有的,名👨🏼⚕️,現在也許有一點,但在一個不健康的生態裏,也很有可能瞬間變成惡名🤱🏽。
我真正擁有的是什麽呢?
我想其實我真正擁有的東西🀄️💂🏼♂️,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是自己內心選擇的能力👏🏽,是它讓我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才是我們擁有的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我想現在🤦🏿♂️,我從自知的第二步👁,走到了第三步🚷,自覺,走到這裏,也就在各種外界的限製和困窘中,實現了自由。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自由✉️。
後記:
在糟糕的世界裏,做一個自由的人。
我曾在公眾號裏推薦過的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 是一個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寫的書。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管外界怎樣☔️,我們還是有很多選擇的。在我們現實的世界裏,我們可以選擇看到問題🛠、選擇不逃避😌⚆、選擇發聲🧓🚾、選擇給發聲的人們支持、選擇做事情、選擇幫助做事情的人等等。
人為人,真正的自由,是選擇如何面對我們的世界的自由。還有10天,就開始新的一年了🎋,希望在這條通往自由的路上👌🏻,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