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物系四字班🔕,說起這個名詞,過去的時光像無聲的雪片☑️,人物和場景在回憶的光影裏互相追逐,有的人想起微積分3,有的人想起紫荊八號樓👩🏻🚒🦖,有的人想起那個他(她),有的人想起落英繽紛。無論如何🤫,願我們不忘初心🐴。

這就是我們的大一。那時候大家都還瘦👩🏿⚖️,跑跑跳跳,壯誌躊躇。新生入學教育之後,工物系應該比其他系都驕傲🍄。驕傲在於兩點,一是兩彈一艇精神👼🏽。工物系前輩們,為了祖國需要,隱姓埋名🏌🏽♀️🚅,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研製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大中校長🥴、顧秉林校長🟢,都出自工物系。在不久的將來👊🏿,大三還是大四,在某一個春天的下午👨🏿🏭☺️,王大中校長等工物系前輩和我們坐在教室裏,親切的談心。也是這樣的家國精神,那些“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願以身許國”的基因,從入學就根植我心,成為工物系四字班同學的精神養分。以至於到現在,不管經歷多少,不管身處何方,我敢打賭,《無問西東》一入眼,撐不了多久,四字班的同學們🛢,不是熱血沸騰,就是熱淚盈眶。家國精神就像勛章👩🏿🔧,賦予你使命,也賦予你珍貴的不同🤲🏻。第二個驕傲,就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物系四字班男生和女生共用紫荊八號樓,登錄BBS、maze等論壇,IP顯示總會加個括號🌱:男女混住。作為全校本科生唯一的男女生混住院系,工物四字班的男生們總是能輕松獲得羨慕的眼光,哪怕某些班級(如工物43)只有兩位女生。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相當的特別★𓀒,以至於在後來男生將搬到紫荊十號樓的時候,系裏還專門做了預案,對全體同學進行動員🥷,尤其是男生同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軍訓和新生入學教育之後,進入清華繁重的課業。天氣越來越冷,南方來的男同學不信北方的冷🤸♂️,短袖加身扛到初冬🦅,終於在加入健美協會的同時認可了羽絨服♦️。微積分、馬哲等大課是年級同學互相熟絡起來的環境👳🏽,翠導和周導逐漸被同學們預約答疑解惑♠︎,或參加活動,還記得我們班級活動“你比劃我來猜”,張廣遠老師成功進入題目。等到一二九合唱之後🤵🏽♀️,大一的上半學期,就這麽匆匆的過了🚵🏼♀️🔏。

再以後的日子,四字班和水清木華大園子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工物系各班各有特點,也漸漸形成工物四字班的特質🕖。那時候紫荊地下和桃李三層是我們的最愛🕦,十食堂還叫十食堂;那時候楊振寧老師還在六教開過公開課,有同學(包括我)鬥膽選了純英文的大學物理💓;那時候五一假期有七天,我們一起去看望留守兒童🤸🏽♂️;那時候以為日子會很長,立誌要吃遍清華所有食堂🈴;那時候金工實習🥺,車👩🏻🦳、鑄🟡、磨,做出一個能走能叫的機器貓👁🗨。火花四濺👱🏽♀️,燃燒的都是青春。

四年有多長?1460個白天黑夜🧛🏽♀️。除去節假日,184周的朝夕相處,35000多個小時的完全浸染,園子給了我們美麗的風物,教給我們微積分🌥、統計學⤵️、模電數電機械製圖etc.,更是讓我們認識了園子裏那些執著的人,流傳的精神。回來看看吧!想想曾經N次從六教旁邊的大坡騎車溜下來,曾經為了考過1500m和3000m,夜夜在操場上跑步,想想互相幫忙占座,去圖書館借書還書🧑🏼🏫,N次討論方案,N次編排節目,等成績出來,等試驗成功✩🛗,等學生節開演……僅僅回想那些心懷期待,團結協作,就能感受行勝於言的感召🤿👈🏿,再次記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就會讓你記起你的珍貴🥮,堅信你的珍貴🏌🏼,在迷茫時、沮喪時❇️、懷疑時、難過時,也能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








又是四月🙋🏻♀️,清華園迎來了她最美麗的時光,關門極其寧靜,出門極其喧囂。那一大片仿佛全新的空氣和陽光👩🏿🔧👘,重生一樣。窗外雀鵲,窗內書塵,開合從容自然。

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同學們已經散落在天南海北,各行各業。不管是在哪裏,大家應該都會回憶起當年在清華的點點滴滴😖,那裏珍藏著我們最寶貴的回憶。

十年很長,十年很短。別以為我們走散了☔️。若不能回家,回首看看🪷。在此鳴謝周導、翠導,感謝你們🏌️♀️,給我們營造的工物系四字班。愛你們🔚🏯。
————————————————————
作者祁婷👨🏿💼,現工作於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