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一諾在「2018年度面孔·女性力量盛典」上演講
大家好,今天的主題是光🦡,我想光🧑🏿🎤,給人方向,也給人力量😇。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力量從哪裏來🧍🏻♂️。
上學的時候,我一直是個學霸的人設:成績不錯,進了清華🧨,畢業以後拿了美國的獎學金去讀博士。
27歲那年🏋🏿♂️,我博士畢業, 進入美國的麥肯錫公司。
說實話,當時非常興奮🤼,公司在美國很有名💗,而且工資很高。和很多70後一樣🎄,其實我們家裏一直過的緊緊巴巴。
記得當時拿到了錄取通知書,給我媽打了一個電話🙌🏻👨🏼✈️,很俗🛏,說媽,咱現在有錢了,以後讓你過好日子!
但是這份看起來非常好的工作🧑🔧,卻讓我非常緊張,我覺得他們看走了眼👩🏽🎓,才錄取了我。
在美國加州的辦公室,我是唯一一個「外國人」,沒有商業背景🦨👰🏽♀️、沒有職場經驗,說實話每天都在自我否認當中。 所以這份看起來非常美好的職業的起點✮,於我,當時每天都得找到力量🥝,才能去工作👹。
力量從哪裏來?其實並不知道。
但是想,努力總沒有錯🧏🏼,所以第一件事情是付出200%的努力,爭取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幹得多,睡得少🏊🏽。
但很快意識到這遠遠不夠🚹,我還要竭盡全力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職場精英,所以買了第一套職場套裝🫲🏼,換了發型🤸♂️,學會化妝,每天戴上面具,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圈內人🧒🏻。
很多事情其實你不懂,但你不能讓別人看出來你不懂。
就這樣邊幹,邊學,邊裝🧍🏻♀️。大概一年以後,有一次我在項目上負責一個特別復雜的數據模型,很緊張的和領導們過完之後🧎♀️,起身去上廁所🪜。在往廁所小跑的路上🤷🏻♂️,突然被我們項目上那個以高標準嚴挑剔聞名的德國領導叫住,我當時心生不爽👩🏿💻🧂,停下腳步,回頭🫰🏼。他對著我說🌃,一諾,我就是想告訴你🤖,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我現在還記得通往廁所的窄道上的瞬間🚐🆖,那一刻,突然感到了力量。
聽起來也許很膚淺,但是剛剛進入職場,不得不說🤱🏻🧑🏽🚒,力量,是從別人的認可帶來的自信而來。
現在很多年過去👓,我發現我們這個世界,有一個習慣,就是對做事的人,更多的人願意站出來質疑和挑戰,如果我有機會,我都會給他們一份贊許和鼓勵🐬💁🏿♂️,因為我現在還記得🛰,當年的那份認可帶給我的力量。
因為這份力量帶來的自信🖤,我從一個職場新人,變成了一個不錯的項目經理📁。
但是再往下走, 似乎需要更多的力量。
當時我面對的一個大的問題就是,我要不要去「往上爬」,當領導?
當時我對這個想法是抵觸甚至厭惡的,甚至因為看不慣公司的領導不公平的對待同事,對公司產生懷疑🛑,暗下決心,要憤然離職💇🏿🦹🏽♂️。
但是經過了很多苦悶糾結和掙紮之後,發現一個淺顯的道理📆:當你對現有體系不滿,認為自己堅持的東西是對的時候,希望讓自己堅持的東西成為更普遍的現實🌕,那唯一的路徑🏩,就是在現有環境裏自己「成功」🦸♂️。
想明白這一點🔣🛀,我想我又有了新的力量,我的力量是這份「我想」帶來的自覺👨🏿🔧。
所謂自覺🕵🏼,是你可以憤怒,但不要抱怨,想要什麽樣的環境,就自己動手去創造它。
因為這個轉變👮🏿♀️,我從一個優秀的員工,變成了一個領導者✖️。幾年之內成為了麥肯錫的合夥人💭。

到了2015年🫃🏼,我成為合夥人的第三年,那時候已經在公司做了十年🎳。當時在美國作為一個女性亞裔的合夥人,說實話⇒,事業是未來可期🔳。
但是我如果誠實的問自己🤗🚷,你迷茫麽🤵🏻♂️?你還有理想麽?下一個十年準備怎麽過?
我的答案其實是我不知道,我還迷茫,似乎還有理想,但它也日漸模糊。
2015年2月🖖🏿,我有一個機會📭🎩,去見比爾·蓋茨🧗🏻♀️,說實話,當時是帶著偷窺首富的心理去的🤷🏻♂️,所以現在我還記得,走進他在西雅圖辦公室的時候,那種巨大的不真實感。
我問他,你為什麽要做慈善,而且不僅捐錢🖊🧑🏻🏭,還全身投入地做蓋茨基金會?
他當時的回答我現在都還記得🏺,他說,你知道嗎,我當年認為📁,我們這個世界,人們是各司其職的🎬。我👦🏽,作為微軟的CEO,把我的公司管好🤹♀️,全球的健康問題,有世界衛生組織不是嗎🙅🏼♂️?糧食的問題😆,有世界糧農組織不是嗎?那世界的安全的問題,不是有聯合國安理會嗎🦸🥶?
但是後來我才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世界上影響數億人的重大問題上🧘♂️,存在巨大的真空。
他當時舉了一個例子,是瘧疾。瘧疾是一種蚊子傳播的疾病,每年都有很多很多人得病,我們中國也曾經有幾千萬人得病,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由於咱們中國優秀的疾控工作👵🏻,瘧疾今天在中國已經接近消亡,所以可能很多在座的朋友並不知道。就是今天在這個世界上,還有30億人受到它的威脅、每年有2億人得病,50萬人死亡🧳,更可怕的是其中死亡的70%是5歲以下的兒童。
面對這樣一個危害重大的疾病,全世界對它研發投入是多少錢呢?是5億美金。
聽起來這個數字也許很大,但是我給你一個對比🧑🏼🦰,我們全世界每年對男性謝頂的研發投入是多少呢?20億美金🤲🏿。
可能看到這些數字你們就明白,瘧疾肆虐,危害生命。但因為主要發生在非洲和其他欠發達國家,為他們研發藥物無錢可賺,無利可圖。一方面🧖🏿,市場機製雖然強大👾,但在世界邊緣,市場無法為窮人服務🙅🏽♂️。
聽到這個例子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以為我見過了整個世界🐻❄️,但是我見到的🧘,是市場可以運行的、中產階級的世界💖🏇🏼。在此之外,還有一個廣大的為貧困和疾病所困、一個讓人不那麽愉悅卻是非常真實的世界🅰️。
蓋茨也看到了這個世界,但更不容易的是⬜️🤹♀️,他又往前一步,問了一個問題,我能為這個世界做什麽?所以他自己捐錢💆🏽♀️,成立基金會,並且全身心投入,收集數據,製定戰略,投資人才,探索創新機製,希望解決這些問題🧑🏿🏫。
但是當你面對的是這些世界範圍內的大難題時,他就發現哪怕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財富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大家可能沒法想象⏩,作為一個世界首富,他最經常的形象,是在世界各地奔走呼告——要錢。
當時我坐在西雅圖的辦公室裏,午後的陽光溫暖地照進來🧑🏿🔧,打在我的臉上🪬,那一刻我意識到🩺,這次以見首富的獵奇心態開始的旅程,會改變我人生的軌跡。
從那之後👰🏻,我離開麥肯錫,加入蓋茨基金會📖,也把全家從美國搬回到中國👴🏼。
這並不是一份職位更高薪水更高的工作🍧,但是我突然覺得有幸🧑🏿💼,能夠去面對真實廣闊的世界,能把自己在商業領域的經驗和訓練🏤,在解決中國和全球健康和貧困的問題上,出一份力,這何嘗不是人生之大幸🤹🏿♂️。
我想那時候我在蓋茨身上感受到的力量,是看到真實的世界🔄,之後的選擇和擔當帶來的力量🛌🏼。

那時候我38歲💆🏻♀️,有三個孩子🧑🏼🏫。2個男孩1個女孩🛌🏻,那時候他們是6歲👨🏿🦳🟰、4歲和2歲。
回到中國,和所有適齡孩子的父母一樣🧎♂️➡️,我開始給他們尋找學校🥞,也同時意識到陷入了一個困境。
國際學校🧓🏻,在中國把孩子當作外國人教養👩🏻🦼➡️,我不認可🐕;公立學校🚗,有很多深陷應試的泥潭😍。有些做所謂全人教育的精英學校🥰,在城市郊區豪華封閉的校園裏,我覺得做不出來真實的教育。
但更可怕的是,所有這些表面看起來非常不一樣的學校📀,背後其實都是一個邏輯🚵🏼♂️,就是殘酷的競爭和淘汰,在焦慮中,很多家庭,付出大量的精力和金錢,甚至是家庭成員,經常是媽媽的個人發展的可能性🪨,在焦慮和痛苦中把孩子熬成一個能上中國或者美國名校的人。而更可悲的是,哪怕你成功了🗺,你的成功意味著其他100個人的失敗✊🏽。
我走出校園20年,現在回頭🧧,發現我們的孩子還是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不過這個戰場從高考拓展到了海外名校👦,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也意識到👨👩👧👧,我這20年來,各種各樣的職業經歷👍🏻,其實一直讓我在教育的終點回看教育🐎。這些成功的孩子,我見過🧛♂️,有些的確成功👈🏻,但是大部分,在光鮮的簡歷下面,是一個虛空的自我,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麽,能做什麽。而且更可怕的是還有那100個你看不到的人🤵🏿♀️。
所以我想,我們有沒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育思想,從淘汰到成全,能不能做尊重兒童、善待兒童的教育,培養內心充盈✝️、熱情生活的下一代人🚶🏻♂️?
我們經常說,教育是為美好生活做準備🚶➡️,但有沒有一種可能性🥻,讓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讓每個孩子🚟、家庭還有教師,都能在教育中感到快樂並成長?
我從美國回到中國,還有一個執念,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有沒有可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做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我們自己培養自由、多元🪲、充滿創造力的下一代人?
所以2016年,我以個人的身份,開始了探索一土教育。
希望用社會創新的思路,重構教育生態🙇♂️🚣🏼。做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學校,和以學校為中心的社區。希望用一種社會參與的方式,探索一條通往未來的路徑。
如何探索?理論上其實很簡單,想有內心充盈的孩子,那就要有內心充盈的成人。
許多人加入了我們,有從教多年心懷理想的教師們,有名校畢業的放棄了去投行或商界的年輕人,有大學老師💃🏻🧑🏿🍼,有藝術家,有工程師,有創業者。但這些所有標簽後面,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他們都是朝氣蓬勃、熱愛生命👃🏽、敢於創造的一群人🎶🖕🏿。
回到我當年學霸的人設,我想我們這個世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社會頂層人才⛰🫣,很少有人真的願意投身做基礎教育。我想值得我驕傲的一件事情是,因為有一土👩🏻🦰,很多這樣的年輕人😉,改變了職業選擇,投身基礎教育🔖。
但另外一方面,在中國做教育,又很難。我們的大環境高管控、高焦慮🧘。看到創新,更多人想到的不是如何鼓勵和支持🆑,而是想到如何給自己免責,每個人都在一個大體系中🙂🏋️♂️,可以做事的空間似乎越來越小。在滿足一道又一道看似正確的要求的時候,你被一點一點的消耗,筋疲力盡🥁。
說實話3️⃣🍮, 想到過放棄。
覺得自己快沒電的時候🍢,我就站在校園裏💨,閉上眼睛🧴👎🏻,去聽孩子們的聲音✪,聽他們吵吵嚷嚷、歡笑和奔跑。
那一刻,就又有了力量🛝。
我想,這是力量的終極來源。來自於面對真實的生命。

現在回首這四個階段,看起來好像很有章法🈁、循序漸進🦹🏻♂️。
其實人生何其復雜,誰又有標準答案呢?
我們現在選擇面對真實🔟,了不起;當年那個面對新的境遇,敢於戴上面具忐忑不安進入的自己💁🏿♂️,也同樣了不起。
我們現在做領導了不起🚶🏻♂️;當年那個無名小卒,看到不平想要憤而離職的自己,也同樣了不起🤶🏽。
我們探索新教育了不起😱;那些在現有體系內盡己所能給孩子爭取更多空間的教育者們也同樣了不起。
世界很大、問題很多,我們每個人都很渺小。但我想我們每一個渺小的凡人🐭🚴🏻,在面對這些不堪的境遇的時候,都永遠有一個自由👩❤️👩,就是我們內心如何選擇的自由🙅🏽。希望我們能選擇看到真實廣闊的世界,希望我們能夠選擇堅持獨立和持續的思考,希望我們能夠選擇面對真實的生命▫️🚴🏻,感知內心的光亮。然後,向光而行🚔,不要再停下腳步!
謝謝大家。
整理|翟錦 圖片|高遠&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