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3 號無比熱鬧的奴隸社會五周年慶典,我內心有一個遺憾🧑🦱❗️,就是沒請我媽媽來現場。
因為活動火爆,那天人來的遠超過我們的預計👩🏻🏫🥷🏼,害怕人太多影響大家的體驗*️⃣,那就自己家的人先帶頭不添亂吧,能少來一個就少來一個。而且老三還小🫰,所以就請媽媽把老三接去她家➙。這幾年雖然媽媽長期在濟南照顧姥姥,經常不在北京👃🏻,但有需求的時候,總是可靠的“大後方”👐🏽🙋。
孩子小的時候,我媽幫了特別多的忙,我想所有在國外生活過的人,都感激我們強大的父母們🚦1️⃣,能來幫忙帶孩子🧔🏻♂️。
要不是有我媽和小姨輪番來幫忙,外面寫的那些四年三娃的奇跡📗,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不僅有我媽,還有我小姨🧕🏿🔳;婆婆在世的時候,我婆婆⛹🏼♀️,還有現在我家的阿姨— 姜總,每一個人都是了不起的、有故事的人💀。她們才是真正的女超人⚛️,有空我都要寫寫👨🏻🦯➡️。

媽媽,我和華章,還有仨娃
出差的飛機上看了 RBG👊🏼,最近大火的紀錄片,講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史以來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的生平事跡😷。看了真的是無限敬佩,一位身高 1.52,體重 90 斤的瘦小女人,一生為女性平權,社會正義,做了無數了不起的事情。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來自網絡)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好幾次想到的人,就是我媽媽👁🗨,也是身高一米五幾的小個子🙇🏽♀️。
我能成為今天的我🖖🏽,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媽媽,還有姥姥🫰,這些用現在的話描述,成功的“職場女性”🤽🏻♂️。雖然物質很有限🧑🏽🚒,但是她們給了我無數的精神財富🚣🏿♂️🧎🏻➡️。今天是 3 月 8 號➕,和大家講講我媽媽的故事🙇🏼,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聊聊其它幾位女超人的故事。
另外預告一下,3 月 11 號晚上🧛🏿♂️,老友記👷🏻♂️,就請我媽來分享啦。現場名額有限,在諾言社區的朋友們今天就可以報名了📢,線上參與在文末💧。
會學習的人
RBG 是個超級大學霸,我媽也是🚀。
學習能力超強,有才華,肯吃苦,有毅力🪰,有這麽幾條,不成學霸都難。不止是她,我覺得她那一代人裏有很多這樣特別了不起的人,學什麽像什麽。我很多叔叔阿姨♛,都是這樣女神🧤🅾️、男神級的人物🦻🏼。比方說下面這些畫是我媽媽同事兼摯友莊莉蓉阿姨和張俊英阿姨畫的,她們現在都 70 多歲了🌸,都是退休之後才學的,這得是多麽有才的人啊!我小姨也是,去年才開始學畫畫,這水平,只能說學習能力太強了🤸♀️。去年姥姥去世之後🐋,小姨拉著我媽也去學習國畫🚣🏼♂️,她說自己用墨把“白菜”畫成了“黑菜”🧑🏽🔬,怕給老師丟人,不肯提交畫作🥷,隨她吧©️。

莊莉蓉,原濟南化工廠副廠長🛫👂🏽、75歲,精攻工筆😏、寫意

原濟南化工廠環保處處長張俊英(78 歲)🧑🧑🧒,寫意花鳥👊🏽🧘🏼♂️、一手好字

宋琦,68 歲,一起下鄉、一起進工廠,原濟南化工廠機動處處長。小寫意山水、現在和我媽還有我小姨在老年大學一個班學寫意花鳥

我小姨李麗娜,59 歲。凍齡大美女和大才女一枚🍞。賀老師的得意門生
我媽媽小時候的故事,我不知道細節。但我七歲的時候(1984 年),我媽在濟南化工廠工作,有難得的機會去德國進修,學習塑料加工技術,但是需要從零開始學德語。8 個月的強化培訓,夜以繼日拼命學習,就連暑假期間她都不把我從長托的幼兒園接出來。結業考試口語得了最高分 1 分(德國考試1分最高,5分最低)。
出國前她白天工作🦜👱🏼♀️,早上5 點起來在外面背課文🎡,連午休和上下班路上的時間也不放過。想想現在我自己孩子也差不多是七歲這個年齡💾,讓我有這個機會能在全職工作和孩子之外還得從頭開始學一門外語,恐怕很難做到她這麽優秀💛。
學了 8 個月德語之後👵🏿,媽媽去德國進修一年。由於德語水平優秀,她提前 3 個月進入了實習。



我媽在德國
那時候的我媽比現在的我年輕,現在看還是好美啊,是不是。
不過我媽說🧑🧑🧒,那時候80年代初👹,國內很窮,“超市”、“高速公路”這些詞都是在課本中學到的,根本不知道是啥🦸。所以初到德國的同學鬧了很多笑話。比方說,騎著自行車上了高速,還以為路肩是自行車道。
好多同學去買公共汽車月票👏🏽,人家讓填一個表。本來的程序是拿這個表去申請月票。她們人生地不熟🚴🏿,也沒在德國辦過月票👨🏻🦯,每人填了一張表之後,以為就可以了。每天揣著這張表🎸👨🏽🎨,上公共汽車,就把這張表拿出來朝著司機忽扇一下,弄得司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滿車乘客面面相覷。這樣過了半個多月才回過味來表不是這麽用的🧎🏻♀️。還有同去的男生在超市買了畫著狗頭的狗糧罐頭,以為是狗肉買回來下酒等等等等(你是不是和我一樣笑噴了?哈哈)。
回來以後⛑,我媽一直是核心技術人員,幾年之後,做到了這個數千人大廠的總工程師。在她之前,這個總工程師的位置空了很多年,她也是第二位做到總工程師位置的女性。
我姥姥也是如此👨👩👦👦,到現在我還記得她和我講的她小時候學習的故事👎🏼🦓。
她 1923 年出生🤽🏿,在當時的山東新泰縣黑山後將軍堂村,這個小山村當年掩護過很多省裏的幹部。姥姥的爸爸屬於開明士紳💇🏽♀️👷♂️,也是破落地主(所以文革的時候,我們家也不利索)💆🏿♀️。
那時候女孩子是不能讀書的,但是村裏有人開始有面向成人的識字班。她晚上自己偷偷跑去上課,學會了寫字💁♀️。一方面特別興奮,一方面害怕爸爸知道🛳,因為老師是個男的。有一天5️⃣,她用自己會的字寫了一張紙條🧙♀️,放在口袋裏🥯。特別緊張地給爸爸說,“爺(山東農村管爸爸叫‘爺’),我想給你看個東西”。
然後特別緊張地把那個已經被手心的汗浸濕的紙條遞過去📌🙆🏻♀️。爸爸其實應該早猜出來了,問,你寫的✡️?她說,嗯。然後爸爸抽了一口煙鬥,沉默半響,就問了一句👮🏻:老師是男的還是女的?姥姥想了想,說,女的。然後爺再沒說話,起身走了🕺🏿。姥姥知道這就是默許了🆚,一方面是撒小謊的緊張,另一方面是得到默許的欣喜若狂😟。
我現在還記得姥姥給我講這段經歷,每一個細節都記得這麽清楚🚴♀️。能有學習的機會,對當時的女孩子來講,多麽幸福的一件事。
擔當和正義
人一想到女性6️⃣,似乎都是柔軟的🚶➡️,但其實我認識的很多女性,都是了不起的有擔當的人🙆🏿。我媽就是身邊最近的一個。
媽媽在化工廠工作🫱🏽😜,硝基物和有機氟生產過程易燃易爆👩🍼。出事故時工人們往外跑,我媽媽往裏沖💯,防止事故擴大,調查事故原因🐞。別人都說,你傻啊🗾,往裏跑?她說我是技術負責人🤥,我不上誰上?她在化工廠這麽多年🧑🏻🎤,有很多次死裏逃生,也結交了許多過命的同事朋友。我只能說,人好,命大🧑🏻🦰。
但是這些年也見了太多生離死別𓀅。化工部四川研究院來廠裏參加項目試車的有一位工程師👨🦽,爆炸的沖擊波過來,他被儀器臺沖到墻上♝,當時就死亡了。他的愛人從四川過來,帶著她先生生前最喜歡的音樂磁帶和一件給他還沒有織完的毛衣,沒有眼淚、沒有悲傷,唯一的要求就是一臺半頭磚的錄放機和鮮花鋪就靈床。就坐在她先生的遺體旁👨👧👧👐🏽,伴著優美的樂曲,一邊織毛衣🐴🏣,一邊和先生低聲細語地聊著,直到把毛衣織完給先生穿上。
想想我們這些年工業的發展🪸,這一輩有多少人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不知道這個阿姨是不是還在世🏊🏽⏲,生活過得怎麽樣。我想這代人見過這些生死,也是為什麽可以更豁達吧🧜🏿♂️。
和很多那個時代的人一樣,我媽是個理想主義者,有理想主義情節的人,總會做一些別人眼裏的“傻事”🫲🏻。


媽媽和工廠的同事好友,去年照的照片
我媽 16 歲下鄉👃🏿,19 歲進廠💁🏼♂️,帶著“國家主人翁”的自豪做了一輩子“革命的螺絲釘”。她和她的同事把青春獻給了濟南化工廠。退休金不過 3-4 千元,雖收入不多𓀍,但精神富足。
1989 年🤱🏿,我媽 38 歲,那年我小學畢業,12 歲🏌🏼♀️,我媽離了婚🉐。離婚這件事在那時候,是很少見的,當時有各種風言風語。可以想象是頂著多大的壓力。
這還不夠,也差不多那時候,工廠領導中開始有些貪汙腐敗中飽私囊的事情,國企的改革也增加了“國家主人翁”們的失落🫃🏻。我媽看不慣⚙️,又擰不過🤍🧣,提出了辭職。那時候辭職🧛♂️🏎,可不像現在這樣。國營工廠🦴,工作就是你的一切。辭職不僅意味著沒了工資🙍🏼♀️,也意味著沒了社會保障🌎,還沒了房子住(房子是廠裏分的),就連配發的煤氣罐和袖珍計算器都得交還,裸裸地凈身出戶⛪️。我記得那時候我和我媽很狼狽地搬到我小姨的房子裏3️⃣,暫時住下,一住,就是好幾年,直到我上大學。
我高中的老師後來說,當時的我和她說,我以後要讓我媽過上好日子,想想那時候的確是悲催的生活,那也的確是我的目標⛳️。

媽媽和我
但這種理想主義不是空中樓閣,是看見不滿意的地方,就想辦法做事🧖🏿。而做事🏒,就會有人非議⛹🏻♂️🥽。大家也許可以想象,現在我做的很多事情,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也有人各種非議我🔍。網上也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評論。我看到,很生氣,說給媽媽聽。媽媽說,你要是不做事🔪,那就只有一個錯,就是沒做👪。你只要做事情,就有多於一個錯🧝🏻♂️🦸🏻。“挑毛病誰都會🔈⚓️,有啥了不起, 真有本事的🧕🏻,做事情🤜。”問題是問自己🍠,你會因為別人這樣議論你🤞🏼,就不做麽?我說不會💩。“咱不理他們😴,不讓這些爛人,浪費咱寶貴的生命”🛌🏿。
可以說🤏🏼🧑🧑🧒🧒,很治愈啊🧑🏿🔬。
打不死的小強
而我媽最了不起的🐇,是——從來沒有悲觀無望過🚙。
辭職後我們搬到小姨家住🙏🏻。最初媽媽在中意合資的企業做意方代表,好景不長,不到一年意大利公司解體了,她沒了工作,每天在家打毛衣、做衣服🧑🏻🦼➡️。那會兒我正好上高中,十六七歲的年紀☕️,覺得很為我媽感到羞恥🫅🏻,堂堂總工程師🐂,就這樣在家裏打毛衣、看電視。
我還記得給我媽出過職業建議,媽你不能去給人做德語翻譯嗎,總比打毛衣強吧。現在想想,那時候懂啥。一切社會圈子都沒有了,還有人等著看你笑話,生活沒著落,每月只出項沒有進項🕵🏿,離了婚🖥,還有一個半大的孩子要養。這就是她當時的窘境。我媽媽從來不給姥爺姥姥訴苦,記得那些年小姨和舅舅經常接濟我們。
我那時候特別期望高中畢業保送清華🫲🏽,能獲得媽媽的獎勵去三峽玩一次。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沒去成。很多年以後我媽才告訴我,她知道我決定不去了,如釋重負💢,因為如果要去玩👨💼🫳,“哪有錢啊🏌🏽♀️?但我又不能這麽告訴你”。
後來我繼父到北京做報社主編,我媽就陪了過來。新的城市🕺🏿,無親無故🈳,和我繼父在南城租了一個半地下室,晚上睡覺老鼠在床上爬🏝。我記得那時騎自行車去看我媽⛳️,路上得將近兩個小時,我爸媽為了省錢來學校看我也從來沒舍得坐過公交車。後來我媽在報紙上看招聘廣告,給自己找了一份工作,我記得一個月 2000 塊,工資好高🚣🏽♂️。
但是也是不靠譜🥋,一個月以後,我媽又失業了👼🏻。後來又找的一份工作,給一個民辦的旅遊學院做副院長🧚🏼。院長是她以前化工廠的同事。那時候我不懂,現在想想😏,在當時的九十年代初,一個出過國的高級工程師、當過總工程師的人才,去給自己以前的部下做這個🙇🏼♀️,訓練農村來的學生端盤子端碗鋪床疊被子。當時肯定是很匪夷所思的。我媽高高興興地去了👨🏽🔬。直到現在說起來媽媽還非常感謝這位同事的知遇之恩和雪中送炭🦡。
這前後起起伏伏的日子,現在寫起來🚸,感覺好像很悲催⚠️,但是在我的印象裏,媽媽一直是高高興興的。每次去我媽在南城那個半地下室,還可以改善生活🙆🏽♀️🐑,有鴨翅膀或雞脖子吃🪳🤥。後來我媽才說,每次都是等到快關門的時候去買💉,會便宜👨🏼🏫。
我在早一點的《如何培養一個“像李一諾一樣優秀”的孩子》裏寫過獼猴桃的故事,這就是那時候我媽給我的感受:咱想吃啥吃啥。現在想想雖然生活的實際是捉襟見肘🤘🏿,但媽媽給我的這種富足感,真的是無盡的財富🕦。
回到前面學霸媽媽的故事。她留學後的這麽多年,沒有丟下德語🥢,所以上上下下折騰好幾年以後🧝🏼♀️❌,在她 48 歲那年,故事般的機緣巧合,她被當年資助她們去德國的基金會找到,而且對方發現🤹🏼,十幾年過去🛩🤏,她竟然德語還不錯,就請她做了這個機構駐中國的首席代表,從一個人開始👨🏻🏭,找辦公室🫱,跑資質😈,跑大使館,認識人。幾年間把代表處做得風生水起💷。
從38歲開始,離婚👨🏼🏭,失去一切⇨,重新開始,中間又無數次起起落落,直到48歲,又從零開始↗️,做出一片天地💇🏽♀️。 如果問自己🙂,有沒有這個勇氣?能不能做到毫無怨言,還每天笑對生活?我大幾率是做不到的。 所以為什麽我們寫文說不端不裝, 因為咱這點所謂的職場挑戰🙏🏼,想想🌾,相比這一代人的經歷🧶,算個啥,實在是端不住。
後來做一土,也經常覺得好困難🫗。不過想想當年我媽一個人,快五十歲了,在新的城市重新開始,想到那個小個子騎著自行車忙碌奔波的身影,覺得自己面對的這些困難,嗨👩🏿💻,有啥可說的。
現在回看,我想這就是父母可以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一是富足的心靈♝,一是他們自己,任何困難和低谷面前🚣🏼♀️,都相信”你可以“的信念和行動。這些人不需要說教🕕,自己選擇過這樣的人生,就是給孩子最大最真實的力量🧙🏽。
熱愛生活
我媽喜歡做飯,在飯店吃到好吃的東西🤸🏼,回到家就琢磨,變戲法似的就能把它們做出來。在美國幫我帶孩子的時候💯,閑不住,包山東大包子和餃子。包多了,送給大家吃,後來很多中國胃慕名而來🕓,索性多包點,賣包子有了點小收入,我媽特別高興,終於不需要“依靠”我生活了。
有了這點小現金🧛🏽,她就在看孩子之余,去二手店買東西,每看到一個可愛的東西,都會兩眼放光,和個小女孩一樣。現在我家用的很多東西,還是那時候淘來的。說實話我斷舍離啥的🏃🏻♀️,那時候覺得,你看🔧,這麽為物質所羈絆🎓。
但其實有個這樣每天看見個小陶瓷青蛙📗,看見一盆小花,就會眼裏放光的媽媽在身邊,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我想那些看到可愛的小東西眼裏放光的媽媽,是一個靈魂離表面很近的人👨🏿🦳。社會給我們的所謂經驗,讓很多人的皮🧖🏽♂️,都太厚了。能直接看得到的靈魂🙋🏽🦏,是無價寶。
昨天行甲的文章裏寫到自己的媽媽🕓,有悲憫之心。熱愛生活的人,大概都心地善良吧。我媽自己落魄那會兒,看到有人需要幫助的,都是盡己所能伸出援手。後來我姥姥住院,醫院門口總有各種為親人治病籌款的👲🏼。天天去醫院的人,看到都麻木了🙍🏿♂️。我媽如果看到,總是去給點錢。朋友都勸說那是騙子,她說,萬一是真的呢,誰家沒有個難過的坎?朋友說,你這點錢有什麽用,她說🪻,幫一點是一點,至少今天能吃頓熱飯♋️。
行甲文章裏說, 她的媽媽是火柴的光🤟🏼, 照亮他家的小山村。 我想我媽媽也是這樣一個火柴。就是有很多這樣的小小火柴,我們的社會才讓人感到溫暖和有希望。

媽媽的照片(玄力 攝)
最後🧑🏻🏭,我媽其實特別幽默可愛🪱🫲🏽,還特別有表演天賦𓀑,學啥像啥,能笑死人。上面提到她畫白菜🦶🏼,一本正經的給我說🧤,這個菜👨🏼✈️,是: B Ai 白🎯🤸,白(bei2)菜的白(bei2)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山東老鄉能看懂🦸,咳咳。
回到開頭🤷🏻,我很有負罪感👰🏿♀️,於是送了我媽看嘉年華網上直播的票。之後我媽到我家來🌜🫗,我深情款款地問🎽👩❤️💋👩,你覺得活動咋樣?
本來期望她真情的誇贊。
她說,嗯,我快看吐了!!
我正不知道怎麽接,她說🫣:一口氣看了 6 個小時手機,能不想吐嘛!
好吧母上大人🖋。
今天 3 月 8 日🚙,祝所有女性朋友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