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鄂英👩🦼➡️,西南聯大1942屆經濟系意昂
我生於1917年,今年已滿100歲。從1979年退休於上海靜安區稅務局迄今已38年,退休期間的生活是快樂幸福的。
一、發揮余熱🧟,老有所為
我退休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百業方興未艾🐁,各行各業都需要工作人員,尤其是財務人員。我先後在靜安區婦聯、靜安區工業局、僑辦華建🕷🏋🏻♂️、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和西南聯大上海意昂會等處工作。有時一天去三🧑🏻🚀、四處工作,雖然很忙但也不亦樂乎,並受到各單位的表揚和嘉獎🧑🏿💼。我也曾與上海各單位的優秀在職幹部一起到黃山修養🌰,受到大家照顧🏋️♀️。白天欣賞美麗風景🧍♀️,晚上參加交誼舞活動,非常高興快樂⤵️。我一直工作到80歲,樂此不疲👩🏻🦲。
二、鍛煉身體,老有所健
退休後🧑🏻🚀,我經常去當時的靜安區體育場參加體育鍛煉🧝🏻。領操十八法太極拳🛒,教跳交誼舞🕵🏼♂️,其樂融融,既增強了體質,又交了很多朋友👨🔬。體育場停辦以後🗺,我就每天清晨乘車到人民廣場參加鍛煉活動,在2007年我九十歲時,靜安區稅務局評我為健康老人👶🏼,獲得金色獎牌和獎品。
三、讀書看報,電視電腦,老有所學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今天的生活是前人無法想象的。我們老人必須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我訂了好幾份報刊雜誌,還有清華🏃➡️、北大👛、西南聯大的簡訊等🚴🏽♂️,令我放眼世界,關註國家大事💜,寄情母校👨🦲,既增加了知識🍾,又開闊了眼界和胸懷。我曾寫了多篇文章登載在國家稅務總局刊物《為了共和國的稅收》🚴🏻♂️、靜安區機關事業退休幹部管理服務所編的《常青》以及西南聯大上海意昂會的《簡訊》上🫲🏽。觀念上接受了新知識,精神上也得到了滿足。
四👩🏽🍼、頤養天年,老有所養
我有五個子女,文革時有四人上山下鄉💞,靠我接濟💜。當時我愛人去世🆑,我在單位接受審查🙇🏻♀️,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困難和壓力🙆,但是我還是挺了過來。好在孩子們還都爭氣,恢復高考時除了一個其余都考上了大學👶🏼,在上海都有自己的事業💇🌆。他們都很孝順我🛅。做教授的大兒子買了寬敞的新房後接我到他家居住🤳🏿,我有單獨一間朝南的大房間🧰,從此每天曬曬太陽✪,看看電視,讀讀報紙,上網看看新聞和電影🏜,也不用操勞家務,全由兒子和媳婦悉心照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九十多歲的一個半夜,突然因咳嗽喘不過氣來。危急之中☝🏿,當時還在讀大學的孫子正好在家聽見,馬上從樓上下來,給我捶背,餵我喝藥🥟,再扶我睡下,使我感到由衷的安慰和高興。我還有一位主任醫生的女婿,對我的健康非常關心。他常常問寒問暖🔚,百般照料,是我的保健醫生🈺,使我老年無憂,有病也不用出門。我的二女兒在我93歲時為我送來了電腦並教我使用,使我能享受新時代科技發展的成果。子女們和他們的孩子都常來看望我,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就這樣我生活安定,思想愉悅,不知不覺已過百歲💆🏻♀️。

百歲意昂彭鄂英
我幸福的老年生活得益於國家養老護老的各項英明政策,得益於靜安區稅務局退管會的關懷和西南聯大意昂們的關心和鼓勵,使我深懷感激之情👩🏽✈️。今天的幸福生活常使我回想起我們西南聯大老師同學的刻苦勤奮的精神和我們“剛毅堅卓”的校訓。撫今追昔,令我感慨萬千,特以此文聊表我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