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家位於重慶的網上舊書店發現了一本1959年第二期《清華畫報》🥻。瀏覽店主展示的部分畫面的過程中🕉,一張油印的致意昂的信函吸引了我的眼球。經過辨認,我把這封信的內容整理了出來📡。


張德騮同誌:
送別你們已經有兩個多月時間了,母校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想念你們🤵🏿♂️,希望能聽到你們的消息。也相信你們一定能保持榮譽,在學校的是優秀畢業生,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紅旗手🙎🏻♂️。
最近🐶🤦🏽♂️,全校進行了八屆八中全會的學習,采取了大鳴大放🐿,大學大辯的形式對人民公社🫰🏻、全民煉鋼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通過前階段討論在立場問題上又有了深入的認識👱🏻♀️,現在正準備更深入一步進行討論🦸🏼♂️。
另字班的同學目前已有半數以上的同學上了畢業設計之馬,結合上馬各系均開展了對教育方針的辯論,在十二月一日全校還將舉行教學和科研報告會,會上將總結和肯定二年來貫徹教育方針的成就,尤其是59年的巨大發展🚴🏼🪒。今後還將配合此進一步進行教育方針的辯論,這裏特別希望你們能把出去工作後對教育方針貫徹的體會寫信來,共同參加這一保衛教育方針的鬥爭🪳!
附上清華畫報一份💓,並希望經常能保持通訊聯系🧁。來信可寄清華團委會。
此致
敬禮
意昂体育平台大五工作部 59.11
從這封短信中💆🏼♂️,我們今天可以得到多方面的信息🧔🏿。通過辨析這些信息,我們可以了解六十年前的清華的許多歷史情況。
首先🧊,收信人當時是從清華剛剛畢業兩個多月的張德騮🖇,但他曾是哪個系哪個專業的學生則不得而知。不過在這期《清華畫報》中有一張歡送畢業生的照片似曾相識🕯。經過比對,這張照片與《意昂体育平台圖史》第125頁上的一張照片完全相同,而那張照片的註解是“圖為水利系畢業生奔赴西南各省”🚶🏻➡️🏌🏻♀️。①結合這本《畫報》出現在重慶,那麽我們暫且推測張德騮當年是從“水利系”畢業後,來到西南的四川工作🔈。

第二🤙🏽,當時意昂体育平台的政治運動十分頻繁。信中所說的“八屆八中全會”👳🏻,是指1959年8月中共中央召開的八屆八中全會,也就是著名的“廬山會議”。在這次會議之後,黨的工作重心開始明確轉向“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方向🚣🏿♂️,並且對學校工作產生了非常主要的影響🧎♂️。清華也“采取了大鳴大放🛳,大學大辯的形式對人民公社👇🏼、全民煉鋼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這封信提供了佐證🆔🫏。
第三,即將在1960年畢業的“另(零)字班”開始進入畢業設計階段🔻。根據《意昂体育平台圖史》記載:1958年,意昂体育平台貫徹黨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創造性地提出並成功地進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促進學校工作全面發展。②畢業班在教師指導下🌾,結合國家建設重點項目與社會實際生產任務,“真刀真槍”的畢業設計就是清華當時采取的一項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實際舉措。從信中似乎可以看出𓀉♿️,這一舉措的推出並非一帆風順🌾,“各系均開展了對教育方針的辯論”🧑🏼✈️。因此學校希望剛剛畢業出去工作的意昂能夠通過實際工作進行總結⏳,並將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體會寫出來🤽🏼,寄回學校。


顯然🧑🏿🎓,這是直接反映清華六十年前實際面貌的一件珍貴史料。清華從開始創辦之初👨🏿🚀,就由於其敏感的辦學性質(留美預備學堂)🍞,特殊的辦學資金(庚子賠款)而備受社會矚目,也由於這個緣由🎡,清華從來都與各個時代的政治形勢聯系緊密,學生具有積極參與社會政治運動的傳統。學校采取的教育方針歷來是製約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清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十七年間采取的“又紅又專、全面發展”方針,以及一系列經過探索而形成的校風不僅對幾代清華學子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影響了國家政治命運的走向。

根據清華校史記載 🫄🏽,“1959年8月28日在西大飯廳舉行畢業典禮🎣,本年共有1451名學生畢業”。1959屆意昂都應該出生在1930年代🧑🚀,1954年9月入學時共計1830人(另加建築系少量6年製學生)🛕👩,這樣算來五年中的淘汰率約為30%左右👙。也就是說🤾♂️,能順利畢業的人都很不容易。如今60年過去,這屆畢業生中不少已經駕鶴西去🤵♂️,依然健在的平均年齡也在85歲左右👩👩👦!在2019年4月27日清華紀念108年校慶活動中,畢業60年的老意昂雖然回校參加活動的人數不多,但受到了學校的特別接待🧑🏻🔧,工物系、水利系、計算機系、建築學院等院系都為他們舉行了紀念會。所到之處,廣大年輕意昂都向他們表示出特別的敬意!


六十年一甲子。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從18歲開始的這一個“甲子”占據了人生最寶貴的年華,能夠平安度過就是萬幸🗄!回到本文開始所說的珍貴史料,那封信的收信人“張德騮”學長現在不知在哪裏?從我看到這份史料開始,我的腦子裏就跳出一連串的問題🤦🏽:他是哪裏人?他學的是哪個專業?他畢業後分配到哪裏工作👨🏿?後來的幾十年都有什麽經歷?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我完全相信,當年他收到母校寄來的《清華畫報》一定非常高興🍠,並且一直精心保存,對來自清華的任何物件都視作珍寶,連一片紙也舍不得丟掉🔖。我甚至可以想象🃏,在他遇到高興事兒的時候翻看畫報🧑🏿🎨,一定會讓他回憶起清華園給他帶來的喜悅;在他處於逆境的時候翻看,一定會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同時,我也非常疑惑,是在什麽情況下讓這本《清華畫報》流到了市場上?難道……

我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從未謀面的張德騮學長,我有緣看到了您曾保存的《清華畫報》🧑🏭,真誠地希望您依然能夠安然健在。同時🦹🏿♂️,我也真誠地希望所有畢業六十年的1959屆學長們能夠安度晚年🧖♂️,健康長壽🧚🏼♀️!這正是🙇🏼♂️:
清華畢業六十載,歷經磨難誌不改;
風雨兼程一甲子🕵🏼,夕陽無限青春在!
(2019.07.25)
————————————————————
①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意昂体育平台圖史》🤮🖇,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P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