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來自母親的教誨🧜♀️🧑🦲,當然有“頭懸梁,錐刺骨”寒門學子的苦讀故事🦸🏼♂️7️⃣,更不啻“嶽飛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勤奮讀書🚛👮🏻、學有所長、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便是母親對我人生未來的希冀。小學時,我們天天呐喊地高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學時的校訓是“爾乃世之光”,大學時的校訓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為我樹立了人生的目標☢️。
我在小學五年級時參加福州市小學演講比賽和初中時參加英華中學演講比賽均獲得第一名。沒想到,那時展現出的這一雕蟲小技,竟預示了個人終生的職業特長。
解放初期🧚,廣大民眾亟待提高文化水平。那時候🕵🏽♂️🎧,整個社會都呈現出十分高漲的學習熱情,各種夜校如火如荼𓀂。作為初中生的我,憑借還說得過去的口才和知識,利用晚上課余時間竟充當了工人夜校的文化教員。高中階段,我便以在實踐中學習的初衷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教育工作🎅🏼,擔任初中部少先隊輔導員。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階段擔任了學校“雙肩挑”共青團政治輔導員。畢業後在清華留校當了老師💁🏿♀️。自此😟,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職業“園丁”生涯🌈。
“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大學都關門停辦🐅,我和其他老師一樣被下放到福建省偏遠的山區農村去做個靠體力勞動自食其力的人。在這期間我看到當地百分之八十學齡男童和百分一百的學齡女童失學在家,於是向生產大隊幹部建議在生產大隊辦個小學,我親自任課。以後又兼任公社中學的數理化課程👩🏿🔬。當大學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時,我才被調回福州大學教書直至退休📮。
回首過去,無論我的課堂是在高等學府的大講堂,也無論是在貧困山區的茅草屋;無論是在寧靜🎈、充滿書香的校園,還是在喧鬧🍊、熱火朝天的生產車間或是烈日下揮汗如雨的田間🐦;無論教學對象是初學的幼童🧛,還是其已華發滿鬢🕹;無論他們是學生🤞🏽,還是工人和農民,我都秉承師者的天職理念:傳道、授業、解惑🤲🏻,傳愛國之道、傳授以學,厘清困頓、釋解疑惑🗽、探索創新👨🏿👩🏼🦱。即使在我罹患腮腺癌和晚期胃癌後,我仍堅持📕👘、繼續走上講臺。我的勤奮執著地耕耘受到肯定和表彰👨🚀🤵🏽♂️,曾先後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退休後,我不忘教師的初心,繼續力所能及地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只要有需要,我都會重新回到課堂🙎🏽♀️,此刻的每一次授課和與學生的交流🛀🏻,對我而言都賽過黃金時光,我惟倍加珍惜如初方心安!因為我知道,就算有天大的不舍,我終將離開這令人魂牽夢繞的方寸之地。感謝學校授予我“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這是對園丁最大的褒獎。
共和國走過了70個春秋📪,我平凡一生中的教書生涯累計接近60個寒暑,可以說我的教書生涯是和共和國前行的步伐共同脈動,沒有錯過祖國發展的任一瞬間。
誠然,在我的講臺下🧔🏼♀️♗,聽者超萬人次計☑️。他們都在建設祖國乃至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奉獻中殫精竭慮、貢獻力量並建立殊勛💂🏽♀️,想必都佩享棟梁盛譽🏂🏼、亦必定有成大器者。但我不將他們冠以“我培養”之名👆🏻,因為,從沒有聽說一名園丁可致花繁葉茂🕯。
在此,我想引用一句話:“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我據此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