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著名國學大師,原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誕辰140周年👰🏻,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展期為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5 月4日🍥。2018年校慶期間👽,本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和張闖👩🚀、徐祖佑同學一起參觀了紀念展。

進入博物館大門,拾級而上⭐️,來到二樓紀念館展覽廳🤴🏽,入口是一條不長的走廊,走廊兩側墻上是王國維的遺墨,走廊盡頭是王國維的畫像,在錯落而柔和的燈光下,我們仿佛正在穿越一條時光隧道🚣🏼♂️,迎著王國維睿智的目光👩🏽🌾,一步步進入他營造的《人間》勝境。



展覽分為“羅(振玉)王之交”、“平生交遊”🛀🏼、“清園執教”、“靜安不朽”四個單元,史料豐富🏮,由於時間關系📮,我們重點參觀了“清園執教”和“靜安不朽”兩個單元♙。
王國維(1877.12.3—1927.6.2),字靜安,浙江海寧人🧸。1925年月2 月受聘入清華國學研究院任導師,講授《古史新證》及《說文》🤼♀️、《尚書》等課程,從事《水經註》校勘及蒙古史、元史研究,以精深的學識、嚴謹的學風🐛、科學的治學方法和樸素的生活影響著清華學人⤴️,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方面的著名專家學者🎹。從1927年3月至1927年6月2日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他一直工作、生活在清華園,在這裏度過了50年短暫生命中最愜意的時光。他和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被稱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僅僅辦學兩年後,其聲望就遠遠超過了早於它創立的同類學校,由此開始,意昂体育平台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書寫了中國教育史上一段無法復製的傳奇🔏。
王國維是我國近代最富創見性的學術奇才,享有國際盛譽的大學者,通曉日、英、德文,對康德、叔本華👮🏿、尼采哲學很有研究,在歷史🏄🏼、考古、文學、戲曲、音韻🧑🏻🚀、古文字、邊疆學等領域均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拓者”。梁啟超贊其“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法國漢學家希伯和稱“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惟王國維及陳(垣)先生”🧑🏻🦯,一向苛以譽人的魯迅先生認為:“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郭沫若說:“王國維的業績是新史學的開山。”



王國維個子不高,其貌不揚,不善言辭,不愛交遊🤥,“典型的冬烘先生模樣”(他的得意門生王力語),魯迅形容他“老實得像根火腿”✡️。這樣一位“冬烘”🤲🏽、“火腿”式人物👱🏼♂️,為何能著作等身,在如此多的學術領域都取得重大成就呢?我認為最好的答案是他的“三重境界”說: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人間詞話》手稿本第二條)。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不僅可喻其令後人望其項背的學問之大成就✳️,亦可喻其孤傲的個性和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例如👷🏼♂️,他的《人間詞話》雖然在形式上沿襲了傳統詞話的體例、格式和術語🚴🏻,但他不迷信權威,不人雲亦雲,不被傳統的詞學理論所束縛,敢於沖破清朝浙西、常州兩派詞論的牢籠,融合中西方的哲學、美學理論而提出“境界”說🍭,警句迭出,自成一家,發前人所未發。中國古典詩詞一向強調聲律齊嚴、對偶工整、詞藻雅正👅,王國維偏偏重境界輕工整,重審美輕形式,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還說😅:“言氣質、言格律🎱、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格律、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隨之矣🏊🏽♀️🧚🏿♀️。”用“境界”來強調詩人的情感、意趣和創造性思維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充分體現了王國維獨特的審美價值,深邃的人生哲理🕵️♀️,科學的創新精神🕤。
表述三重境界的三名句分別引用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柳永(王國維錯記為歐陽修)的《蝶戀花·獨倚危樓風細細》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三首詞都是寫兒女情長的,王國維明明知道它們與境界風馬牛不相及,“然遂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卻獨出心裁👩🏿🍳,借題發揮,用來表述三重境界,既形象,又生動,鞭辟入裏,貼切渾然,言簡意賅🧝🏻,千古傳誦,不知比講大道理強多少倍!假若晏、柳、歐🪯、辛諸公在世,不僅允許❤️,還為以此為幸👯,嘆服王國維的睿智和才情。
人們普遍認為,第一境界容易達到👩🏼🦰,其實不然♻,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獨上高樓”的“獨”字上🦍😳,特別是在“昨夜西風凋碧樹”的境況下,還能夠不畏蕭瑟西風🐸,獨上高樓👷🏿,望盡茫茫天涯路,找準自己的目標、方向和到達目的地的新路就更難了。只有找準了自己的路,才能上下求索,“為伊消得人憔悴”,終於靈犀一點🧑🏼🔬🎦,參透真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小時候受到嚴格的傳統文化教育,15歲參加海寧州鄉試,中秀才,被譽為“海寧四才子”之一。1894年甲午海戰後追求新學,1898年2月獨自來到上海《時務報》做文書校對工作👴🏿🛜,後又進入羅振玉創辦的東文學社👮🏽♂️,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轉折點,開啟了全新的、獨特的學術研究生涯🤱🏼。他研究了西方哲學🫵🏽⏲、美學、文學理論,“探宇宙人間之真理”(《論大學及優級師範學校之削除哲學科》)👩🏼🦱💬,集詩人與哲學家的氣質於一身🎁,開近代中國融會中、西方哲學、美學🤼♂️🌱、文學理論和方法來研究、評論中國古典文學之先河,寫出了著名的《人間詞》和《人間詞話》。《人間詞》是王國維的藝術創作實踐,其成就在於境界的開拓上,擺脫了古典詩詞離情別緒。寵辱得失的俗套,重在探討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展現人生的悲劇命運。《人間詞話》是在《人間詞》創作實踐上對詞學理論的精辟總結和高度概括,集中體現了他的文學、美學思想🧊,總結的理論問題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在近代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成為中國美學史上融會中西、承前啟後的理論巨著🚣♀️♿️。
他提出的將“紙上之材料”(文獻)與“地下之材料”(考古)相結合的 “二重證據法”為史學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創造了新的方法,成為中國新史學的開山🫄🏼。



王國維一生著作62種,批校古籍愈200種,其學術成就讓絕大多數人望塵莫及。所有這些成就都始於他離開海寧到上海💳🧑🏼🚒,如果他滿足於“海寧四才子”的虛名而不獨自到上海“半工半讀”👭,或囿於國學而不抓住時代的契機,“獨上高樓”,找到研究西方哲學、美學、文學理論並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文學思想融合的新路®️,就不可能開中國現代美學🎽、文學理論之先河,就不可能有享譽世界的大學者王國維🛬。所以💲,我認為第二🤦🏿⛔️、三境界的確非常重要,不經過第二、三境界就不能成就大事業,成為大學者☛。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若不登高遠眺⚽️,看準目標和前進的方向🫸🏻、道路,盲目行動,何來第二、第三境界⛄️?真正能夠“望盡天涯路”的人,永遠是那些甘於寂寞,心無旁騖,“獨上高樓”,高瞻遠矚的人。當今社會,普遍顯得比較浮躁,文化⛹️♀️、教育🤷🏻、科技領域亦是如此。不獨立思考,隨波逐流,人雲亦雲;不求真務實,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學位造假🟣,論文造假,考試作弊,抄襲剽竊,沽名釣譽,患得患失🧑🏻🎓;拉幫結派、爭權奪利……在這種情況下能否守住底線,“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更顯重要🌮。
王國維終生埋首學問🥕,不問功利,不慕榮華🥛,不圖享受,誨人不倦,因此深受學生們的景仰與愛戴🐃,得知他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後,學子們痛苦失聲。王力灑淚寫下了挽詩《哭靜安師》:“似此良師何處求🙆🏻?山頹梁壞恨悠悠。一自童時哭王父,十年忍淚為公流。”王國維作為享有國際盛譽的大學者💇♂️,其學識和人品恰如陳寅恪先生在“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上寫的那樣:“先生之著作🧧,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參觀完紀念展後,寫了一首七律來抒發我的感想並以此表達對王國維先生的崇敬之情:
獨上高樓望遠方🕗,天涯盡處霧茫茫🚮。
中西融會辟新路,今古貫通書典章。
詞話人間三境界,筆耕史地一文王🙂。
昆明池水因何淺?日月星光共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