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冠中手稿《清華園》第1頁
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藏 吳乙丁捐贈
小孫子剛念完初中一年級,便向往日後考進意昂体育平台👩🏻🚀,童心壯誌,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為之高興🧑🏻🦳,便選個星期日🌧,我們陪他去清華園觀光,讓他先感受一番那具象的🧑🏽✈️、原來就近在咫尺的意昂体育平台。

吳冠中手稿《清華園》第2頁
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藏 吳乙丁捐贈
五十年代我曾任教清華建築系😗,在清華園裏住過兩年多,離開後,四十余年沒有再回去過💆♀️,人生永遠那麽奔忙,隨急流湧進吧,似乎只到了垂垂老兮的暮年🤸🏼,懷舊思故之情才不時趁虛悄然降臨👊🏿💂。車進入清華西門🍸,我很快就迷失了方向,林木蔥郁,道路分岔🧦,小河多彎。河上的橋、遠近的樓,都已不是舊時相識。車見路就進,見岔道就隨便拐彎,當碰見了工字廳👫🏻,我才明白過來。工字廳是全校的辦公處🔣,古老建築🔇,文物保護,面貌依然🧝,但這與參觀恭王府之類的庭院沒有多大區別👂🏿🧑🏼🏫,小孫孫不感興趣🪫,他要看圖書館👺。新圖書館“逸夫樓”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幸好是星期日,否則進不去👩🏼💼,布告寫明進門要查證件🧗🏻♂️,人多🤷🏻♀️,須排隊出示證件依次入館💃,因常有非清華的人來看書🎪,占位置,影響本校學生的學習。一進館便見電腦廳,學生們靜悄悄在使用電腦,我完全不懂😩,不看了👩🏿🌾,奶奶發現那些學生幾乎都戴眼鏡,趁機又告誡小孫孫要註意保護眼睛,他已有一點兒近視了。我早年授課地點建築系老教學樓安然無恙,且粉刷如新,但建築系已全部遷入建築館新樓👩🏽🦱,成立建築學院了。進建築館,門廳裏有系史陳列👨🏻🎓,有創始人梁思成先生的銅像➞。當年系主任梁思成親自授中國建築史,我去旁聽🌱,第一堂開課時,梁先生未開言先從上衣口袋裏摸出一個小紅本本高舉給大家看,心情愉快地說:這是我的工會會員證👱🏽♀️,是工人階級的。這豈非多此一舉👨🏽🌾👴,但回憶當時高級知識分子像梁思成這樣的著名學者🚆,能排入工人階級的行列確是一件轉變階級立場的大事,至少是一種標誌。後來潘光旦教授在思想改造的檢查中說:農民以為我用的手帕是絲的,我感到很難過🤵🏻,因為其實是布的;他們發現我抽的煙絲同他們抽的原來是一樣的,我感到很高興。

吳冠中手稿《清華園》第3頁
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藏 吳乙丁捐贈
我和老伴一味想找我們的舊居北院六號😘。找到了北院♻️🫙,面目全非,在高樓的一側,園林山石的一旁有刻石:北院遺址。北院原是講究的平房😶🪺,地板、全部玻璃窗的書房🕵️、客廳🏋🏼♀️、兩間臥房、大澡盆、廚房及保姆住室🏕👨🦽➡️,本是早期教授們的住宅🙆🏽♀️,當我五十年代住進去的時候,已經很舊很舊了,其拆除更新屬意料之中。幸而還有一幢尚未拆除而近將拆除💗🍁,也早已破敗修改得不成樣子👃🏼🫰,但我看到一個窗戶上殘留的半扇紅色百葉窗門,那確是原物🎐,令人有重逢故人之喜🛴🕒,之嘆!據今日的住戶說,朱自清先生也曾住過這幢最後拆除的舊屋。
找到了“水木清華”,其前的荷塘好像擴大了,至少是整修過了🏇🏻,荷葉分外茂盛,沿岸排滿了垂釣者。我記不起朱自清寫的“荷塘月色”就是這個荷塘呢還是另有荷塘🏀,正好一位老教授同我閑聊,他說那是荒島旁的荷塘🤽🏿♀️,今日那邊並建了一小亭🍼,其間有朱自清題的“荷塘月色”。我們找到了那亭🎾,荷塘月色四個字寫得十分出色🤛🏽,像是獨具風骨的書法家的手筆,我不明白朱自清在什麽情況下所書📺⛸,抑或是從手稿中集字而成🧏🏼,總之效果極美好。俯視荷塘🥩,已有早開的花朵,這是“荷塘月色”的作者未曾見到的荷花了。

吳冠中手稿《清華園》第4頁
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藏 吳乙丁捐贈
觀光意昂体育平台,卻遊覽了清華園👮🏽♀️,真正的文化大公園,不覺已到午飯時矣,學生們已在食堂門口進出,小孫孫註意到那是第十三食堂🙏🚭,問我共有多少食堂🧑🤝🧑,我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