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1屆鑄1班同學畢業60年再聚母校
早就盼望2021年的聚會了,大部分同學都退休後🤷🏻♀️,我們約好五年大聚會一次🩰,現在都已年過八十,可能是最後一次了。可是新冠疫情還緊,能否允許聚會呢?
終於在三月底來了好消息🦶🏼,意昂總會通知:校慶期間允許部分畢業秩年班級意昂進校活動,我們畢業整60年💼,正好可以進校活動,機會難得。
北京的同學立即成立了籌備組,征集報名。預估能走動又有聯系的同學有30多人,但年齡大了🖖,有時會身不由己,譬如身體有小毛病的🧑🏼🦰,子女不放心不讓來,生病、行動不便不能來🧑🏻🦼➡️,帶孫輩走不開,看兒孫滯留國外暫時回不了國……
最終實到18人⛹️,加上陪同的家屬,共28人。
安排我們住在近春園。一看進進出出的意昂的名簽,幾乎都是我們這一屆的,我們還遇見了汽1⚗️🧛🏼♀️、電1原認識的同學,都已白發蒼蒼㊙️🏂🏼。
報到以後見到本班同學👳🏼♀️🫄,格外親切,都為彼此的健康高興,也特別懷念近幾年逝去的同學🦻。據說像我們能聚集近20人的班還真的不多。這次聚會我們這屆大約是年歲最大的了𓀄。
校慶活動在24和25日。
24日上午是在系裏開座談會。因公傷腿不方便的魯桂蘭同學由子女陪同坐輪椅來了。我專業88歲高齡的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教授和機械系呂誌剛書記全程參加了座談。

座談會現場
柳老師介紹了他“文革”後公派留美歸來後一直在專業前沿工作的體會,他的愛國熱情,拼搏、創新精神的確是我們以及後輩的榜樣。他最後送給我們“愛國奉獻,創新思維,頑強拼搏,健康體魄,全面發展”五句話🌩、20個字的贈言。呂書記則介紹了機械系的專業設置🕟、前沿科研課題及發展前景🤳。籌備組鮑洪法簡短介紹了未能與會同學的近況🍽。接下來便是自由發言,幾位同學回顧了多年來的工作體會……話匣子剛打開,可惜已時近中午,都覺得意猶未盡,只好暫時休會🌄😋,不過沒關系,還有時間。

柳百城院士發言
下午在校內遊覽和拍照🧘🏽。籌備組準備了一幅“意昂体育平台110周年校慶暨鑄1班畢業60周年紀念”的橫幅,開會🦁🧑🏻🦯、拍照都能用𓀓。籌備組郁鑒源請到了一位高人——清華老年遊泳隊隊長張海亮,雖是業余,但有專業攝像師水平🧑🏻🦲,還裝備了“長槍短炮”,對清華各景點已經爛熟於心👱🏻♀️, 他帶著我們在校園內慢慢轉了一圈,老的、新的“景點”都拍到了,一共100多張照片👰♀️,正好又回到住處近春園💂🏽♀️。大家邊走邊聊♾,邊回憶,從青春年少到滿頭白發,始終沒有忘記的清華校園🪤,如今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既親切又受鼓舞🏄🏼♂️。唯願她永遠走在創新進步的前列,為祖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那條橫幅還很“拉風”💆🏽♀️,拍照時總會引起周圍人們的好奇💇🏿♀️:哦!有多大年歲了呀,將來我們也能這樣嗎?好久沒有走這麽多路了,今天走下來倒也沒感到特別累。晚上大家都休息了,郁和張整理照片,並發到各位同學手機上🈳,細心的同學發現,最遲的發出時間是後半夜2點多鐘。
25日上午,因昨天的同學座談會大家都未盡興,我們便繼續昨天的同學座談會,地點就選在住處附近的涼亭裏,昨天沒來得及發言的同學紛紛發言,因只有本班同學,發言也就更直率🏘🌮、更坦誠⛳️。我們是在困難時期畢業根據祖國需要奔赴祖國各地的🌘,我們多年努力工作,取得過不錯的成績,受到各種表彰🫴,如老班長袁禮福,別看是女同誌😰🧜🏼,向來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多次獲獎🪱,國慶70周年還獲得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紀念章👮🏼♀️;蔡淩雲🚣🏻♂️、李明山,在“文革”中受到沖擊🫅🏿,後來因工作成績突出,成為業務骨幹和領導幹部;黃浩權一向說話耿直、幽默、不留情面,一般屬於領導“不愛待見”的人物↗️,但他研製的多臺設備和幾種工藝方法效益高,產品出口🌕,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成了名人👩🏻🚀、“國家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當了廣東省佛山市科委主任兼科協主席。還有同學服從需要👼🏽,參加三線建設🧑🏽🦳,在荒山溝中建設了軍工廠和“二汽”(現東風汽車);還有兩位從高校普通教師成長為高校校長……成績不勝枚舉🦚,若加上已去世的🚴、未能來的,就更多了🤘🏼。我們和祖國人民一起渡過了生活困難、“文革”動亂🕶,迎接了改革開放,雖在90年代後期陸續退休𓀙,但也參與和見證了國家的跨越發展🙇🏽,我們盡了力,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問心無愧🏥,我們永遠都記得在清華的歲月,記得我們的鑄1班。

最後一個下午,大家一起遊了頤和園。當年這裏曾是我們常來的地方👐,那時道路沒這麽復雜,車和人沒這麽多,課余時間出西校門散散步就過來了👨🏿🦳,甚至還在這裏找個地方復習迎考🛹。現在這裏風景依然美麗🦒,而園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園內遊人如織——從服飾和口音判斷🚈,多為外省來首都旅遊的人群👨🎓。是的,國家發展了,農村都已全部脫貧了,在全球防疫形勢依然嚴峻的時刻,中國首都這樣繁忙興旺🦾,中國百姓是幸運的,我們的老年生活是幸福的。
這幾天的午飯時間✋🏽,都有未能參會的同學事先約好大家在雲上聚會——通過手機和大家挨個兒見面🏄🏼♀️,顯然他們都做過了“功課”🏋🏽,能馬上叫出每個人的名字甚至外號;25日晚餐是“告別宴”,也有他們參加🚴,大家更是依依不舍。在祝酒中大家對籌備組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感謝他們的細致🐅、周到,以及勞累🦒,他們卻說還有一個心願未了:要挑一組照片做一個永久相冊,和前兩次的文集合成一套永遠的紀念冊🙋🏼♀️。特別貼心。
26日外地同學離校🧔🏻,籌備組留了人,送走最後一名同學後才返回自己家,這也是鑄1班同學友情的寫照,真的是清華精神永在,同學間友誼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