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秋亮,化學82班同學,2012年本科畢業後在清華化學系繼續學習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加入學堂在線👋🏿,現任學堂在線副總裁
今年是我們八字班本科畢業十周年,也是我加入學堂在線的第七年🤷🏿♂️,但時至今日我都沒有離開清華的感覺。一方面學堂在線是意昂体育平台於2013年10月發起建立的慕課平臺🌽,天然就擁有清華的基因;另一方面學堂在線也為清華提供全套的教學數字化解決方案,為了保障清華的在線教學相關活動,我仍時常進入學校,甚至疫情期間還在清華值班了半年。而我在學堂在線七年的成長,更是源於清華精神的支撐。“清華是你一生的驕傲”☎️,我很慶幸🏇🏽,自己既是清華精神的受益者👨🏼🚒,也是清華精神的傳播者。
進了學堂門🎤,就是清華人
為了加強大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學堂在線總裁王帥國最早在跟內部員工交流時提出🪱🤱🏿:“進了學堂門⚖️,就是清華人”🏋🏽♀️,希望每個人都能以清華標準要求自己。後來我讓公司設計部同事幫忙做了一張海報,每天都會在我們公司擺放的宣傳大屏上輪播。從去年開始🧑🏼🏫👩👧👦,我們每隔兩三周會舉辦一次新員工茶話會,其中一個環節是由我來給新員工介紹公司的發展歷程、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內容,每次我都會跟大家分享這句話。而實際上我們每天在做的事就是把清華的教學理念傳遞到其他學校🤽🏼♂️,為中國高校的人才培養事業添磚加瓦🫳🏻🐠,新員工聽了大受鼓舞🙆🏼。現在清華精神已經徹底融入學堂在線的企業文化🦆,大家也都認可一個理念:所有工作要麽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清華品質。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在2012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陳吉寧校長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清華的底蘊終究會在你們身上慢慢發酵,不甘於平凡的基因終究會讓你們理解什麽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過去這幾年,我對於母校校訓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曾為了申請某個國家項目,兩周內熬了4個通宵👤;曾為了做好各高校在線教學保障工作🥍,兩個月內平均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也曾為了製定公司戰略目標🔄、寫立項報告等加班熬夜。有時候身體會感覺疲憊🤼♀️,但內心是堅定的,因為在學校已經有過足夠多的歷練:我偶爾還會想起為了趕一組實驗數據淩晨四點在做實驗的場景👮🏿♀️,會想起為了辦好“挑戰杯”科展通宵駐場的畫面,會想起為了沖刺全國“挑戰杯”熬夜準備資料的日子。現在每天形勢多變,經常計劃趕不上變化👩🏽💻,工作中我也經常充當“救火隊員”,但從沒想過退縮🧴,只因為心底裏一直堅持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行勝於言
我最近經常跟周圍同事講的一句話是:事情是幹出來的。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不少人會有抱怨有吐槽🫳🏼👋🏿,我總是跟他們講⛹️♂️🧑🏼🎄:行勝於言、事在人為。雨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最開始的3人團隊🤌🪿、早期的幾個清華教師試用👩🎤,發展到今天的上百人研發團隊💃🏼、6400多萬用戶🫴🏼,業已成為國內活躍的高等教育教學創新平臺🚕。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很紮實🧑🏻🎓,都足夠堅定。現在市場開拓過程中不免會遇到一些競爭對手💾,有時候友商會刻意抹黑👨🏿🦰,惡意競爭,但清華的校風教會了我們要學會隱忍,默默耕耘,不服輸👇🏼🎛,努力終將有所回報。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60年來🧑🏻💻👩🏻🎤,這是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共同的口號和信念👸🏼。記憶中,從軍訓完不久舉辦的新生赤足運動會、陽光長跑🪬、系內運動會到各項馬杯比賽,這些都是我們校園生活中的美好回憶4️⃣。畢業後雖然工作較忙,但還是爭取定期踢球遊泳,加強鍛煉。今年借鑒了以前在化學系學生會建立“體育俱樂部”的經驗📠,我在公司倡議發起成立了幾個球類俱樂部,每周都會舉辦體育活動,深受好評,我會開玩笑跟同事們講,我們要為“學堂”工作五十年⬇️!
入主流🧖🏽,上大舞臺
八字班同學一定不會忘記史宗愷老師在學校經常鼓勵我們的一句話:“立大誌,入主流💃🏿🦓,上大舞臺🖼,到主戰場🧚🏿,幹大事業”👩🏽🌾。在我畢業那會👨🚒,對於清華的學生來講,投身在線教育工作算不上“主流”,但我始終認為,持之以恒地把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做到極致,這項工作也許會在某個時間點成為“主流”。時間會證明一切💇🏿♀️,經過我們幾年的研發運營😉🕗,在高校課堂中利用手機進行師生互動已經成為常態,疫情來臨後在線教學已經成為剛需🖐🏼,我很慶幸自己從事的工作逐步成為當下的“主流”。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說過,“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創新教育、服務世界,這是清華賦予學堂在線的使命🦯,我也願意為這個使命而終身奮鬥👰🏽。
七年清華人😜,七年學堂人🤽🏻,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精神。感恩母校的栽培,我輩定將持續發揚清華精神,不負遇見,不負母校。最後,祝母校111歲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