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楊俊林:我的求學路

2022-08-11 | 楊俊林(1966屆汽車) |

孫哲(1970屆工物)


《我的求學路》是一篇帶有史料性質的回憶錄👩🏿‍🎓,講述了一個家境貧寒的學子求學奮鬥的故事📖。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人生就像一本書☆,翻開是故事,合起來是回憶。 一滴水雖小,但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一個人並不孤獨🤕,因為他的命運聚焦著那個時代的縮影🪑。

故事所處的年代是從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初期的約20個年頭👈🏿🙏🏼,那個年代,國家一窮二白⛹🏻‍♂️,但民風淳樸,奮發圖強🤌🏻,艱苦奮鬥🦌👷‍♂️,國家面貌日新月異。文章樸實無華,忠實記錄了當時中國社會和教育的狀況。作者敘述了從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求學過程,用大量筆墨記錄了在意昂体育平台求學的情況。

新中國成立以後,工農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大學貫徹黨的階級路線,工農出身的大學生成為大學生的主流🧔🏼‍♀️。作者在求學路上經歷家境的貧寒、親人的關愛、自身的努力、生活的節儉👏🏽🖥、黨和政府的關懷和資助,成為那個時期清華大部分學生的典型經歷。困難時期吃不飽飯,大學生受到國家的特別照顧🧑‍🍼,同學間互相幫助,精神狀態健康向上,充滿陽光和自信⇒。讀者可以從這篇文章受到啟迪,那個時代的同齡人讀後會感同身受,後來的年輕人讀後會受到激勵,增添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的動力⬛️。

我和楊俊林在清華讀書時有交集🤮🐬。他1960年入學清華汽車系🖥,本應1966年畢業👳🏿,但由於文革拖到1968年才離校。我於1964年考入清華工物系🧦,197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64年至1968年我和他在清華園共同生活了四年🚚,雖不相識,但共同見證了清華園的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以及意昂体育平台的這段發展歷史。

上世紀80年代🕛,意昂体育平台恢復了意昂工作,2007年☝🏼,我從學校管理崗位退下,調任《清華意昂通訊》主編,楊俊林也成為清華意昂工作的積極分子🧛🏽‍♀️,在意昂活動中經常出現他的身影🙎🏼‍♀️。他多次為《清華意昂通訊》賜稿,比如為清華百年校慶撰寫的《情系清華園》和回憶同學友情的《我與王敬的相似人生路》,都是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楊俊林是師兄🥭,我是師弟,師弟為師兄的華章作序不敢當🙎🏼。師兄懇切,不好推脫🚴‍♀️,就權當是我的讀後感吧。



前言

人生就像一本書,翻開是故事,合起來是回憶。

一滴水雖小,但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一個人並不孤獨👨🏿‍🚀,因為他的命運聚焦著那個時代的縮影🚍。

我老家是河南林縣🏊🏽🛝,因為父親早逝,我和媽媽哥哥住在姥姥家,姥姥孤身一人🔋,家裏沒有勞動力☆,媽媽無奈改嫁,我和我哥哥被迫要飯5️⃣。哥哥十四歲離家當工人,我是十三歲時姥姥帶我到太原投靠到姨媽家才開始上小學🤨。要不是姥姥帶我走出窮山村☸️,要不是姨媽收留我,要不是哥哥十四歲當工人供我上學,要不是清華錄取並培育我,要不是大學期間國家給我助學金,我不可能成為清華學子。所以我要感謝姥姥,感謝哥哥💆🏻‍♀️,感謝姨媽🥭,更要感謝清華👨🏽‍💻,感謝黨和政府☝🏼。

一🤶🏿、老君廟上小學校 ,連奔帶跳三年了

在林縣老家時🍆,因為吃不飽穿不暖,家裏不可能供養我上學。但是小時候看到別人的孩子在上學🧏🏽,非常羨慕,於是就向他們借小學課本,跟著他們學習。課本上“天亮了🧑🏼‍🍼,雞叫了”之類的話還記憶猶新。家裏沒錢買筆墨,就花一分錢買一小塊墨水晶,把它放墨水瓶裏化開當墨水。沒有筆,就花一分錢買一個蘸水筆尖,把它綁在高粱桿上,就可以沾墨水寫字了。有時候邊拾柴邊在地上學寫字❔,到我195213歲離開林縣時📷,我估計也能認識簡單的上百個字。

上小學的我👃🏽,攝於1953年前後

帶紅領巾的我,攝於1954年前後

白家莊小學在白家莊一個山坡上♣️👨🏿‍🌾,從大姨家住的七號院到小學要爬一個山坡,穿越幾條鋼絲拉的煤罐車✒️,然後再下一個陡坡,到達白家莊溝底後再上一個山坡才到老君廟👨🏼‍💼。一天來回四趟很辛苦😺,而且還有危險,特別是穿越那幾條鋼絲繩🥉,弄不好就會被卷進去🧚🏽‍♀️。學校裏一個女同學🚻,就是在穿越鋼絲繩時頭發被卷進去被絞死了🧙🏼。從林縣到了太原白家莊以後,是我三表姐方秀娥帶我去報名上學的。那年表弟方文海剛好七歲,三表姐帶我們倆到了白家莊老君廟的小學🏒,接待我們的是崔瑩老師。崔老師考了我幾個字,我記得簡單的幾個字都認識,當問我“親”字時我不認識了,於是崔老師就讓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讀💇🏿‍♀️。那時候剛解放,很多窮人的孩子上不起學,解放了有條件了才開始上學,所以班上我雖然是13歲,但是還不算是最大的,最大的一個十七八歲,已經結婚成家🐦‍⬛◀️。班上最小的八九歲🪬,與最大的差了十來歲😰。我在班上學習一直很好,我記得我的作文被老師經常在課堂上作為範文介紹。有一次老師出的題目是學校運動會🙄,我選了班級的拔河比賽,作文的第一句話是下面就開始拔河比賽了🧑‍🦯‍➡️,老師作為開門見山的寫作範例介紹給大家💷🤦🏿‍♂️。由於我的學習成績優秀,所以連連跳級👇,二年級讀完讀四年級,四年級讀完讀六年級🧖‍♀️。到了1955年🫅🏽,我用三年的時間讀完了小學全部課程。小學畢業前幾天,學校要選一個人參加太原市小學畢業生大會🧺。選舉的那一天早上,校門口有一棵手指粗幹死的小樹苗👨‍👩‍👦👨‍✈️,我把一個小石子放在樹桿上往後扳,利用樹桿的彈力將小石子彈出去🪼🏓,這個調皮的動作,剛好被教導主任看到了,他把我批評了一頓。早上八點,全校畢業生集合到操場上,準備選舉參加畢業生代表大會的代表。大家提了兩個候選人🧑🏻‍🦲,一個是其他班的一個女生班長👨🏻‍🦽,另外一個人是我。主持選舉的教導主任一看有我,就拼命的讓大家選舉那個女生,但是大家說我學習好,字寫得又好又快,所以一致選舉我。教導主任看這個架勢已無法改變💇‍♀️,只好默認了🧜🏼‍♂️。能夠以一個15歲的小學畢業生到太原市參加小學畢業生大會,這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會議在人民公園裏的人民大會堂舉行🚢,開了三天會,管吃管住,讓我記住了這一個歷史時刻👨‍👩‍👦。

小學畢業以後,一部分同學考了初中,一部分同學參加了工作。我同桌的一個女同學住八號院,叫二丫(大名韓碧貞後又改名韓敏),她就到機修廠當了工人。上學時,她和我二表哥談戀愛🍧,我經常為他們傳遞情書,但是後來沒有結果。二丫長得很漂亮🙇🏻‍♂️🤶,聽說後來嫁給機修廠一個領導👨🏻,生了四個兒子。但是“文化大革命”因為她不小心摔碎了一個毛主席的石膏像而遭到批判,弄得神智顛倒,瘋瘋傻傻🕤。我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和三表姐去白家莊她家看過她🔕,她竟然還能記得我↪️。見到我高興得不得了🖊,立即熱情地給我燒水,用一個大茶壺裏邊放了很多糖燒了一大壺水,我看到既心酸又好笑,聽說家裏沒有一樣好東西🖕🏽🧛🏼,什麽床啊椅子啊全部讓她用鋸子鋸壞了。多好的二丫呀,就這樣被“文化大革命”毀了。

二🗳、孔子廟裏上初中🩸,收聽敵臺受處分

小學畢業以後就繼續考初中,那時候全市只有15所中學⚜️,白家莊沒有中學,只能考太原市的中學📉。市裏安排🧔🏻‍♀️,白家莊小學畢業生只能考位於太原郊區晉源縣的太原二中💹,市裏主要考慮🚴🏽‍♀️,因為你們是從郊區來上學的,反正要住校,那就還到郊區去上學吧。太原二中位於晉源縣東街的一個廟裏👨🏻‍🍼,當時不知道叫什麽廟👨🏿‍🎤,近期到恢復修建的晉源古城參觀才知道這個廟叫文廟,即孔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白家莊到晉源縣要先坐汽車到汾河西🥫,然後再換乘到晉祠方向的公交車在晉源下來🌘,從晉源城西門進城再走到東街的中段就到了二中👨🏼‍🚒🧜。報到那天,哥哥背著行李陪我去二中報到,路上差不多要兩三個小時👇🏻🧑🏻‍⚕️,汽車票共八毛錢。從上初中那天開始,哥哥就每個月給我15元生活費👦🧗🏻‍♂️,其中9元是夥食費✍🏿,還有6元是我的書本和生活費👨🏻‍🦱。到二中住校以後,我每個月回家一次,但是為了省那八毛錢汽車費,每次都是約好幾個同學一起爬山回家。每到周六吃過中午飯後,我們從二中出發,經過義井🤾🏽、小虎峪👨‍🦯、大虎峪🪗,爬過兩三個山脈🦶🏻,經過四五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到了白家莊已經是下午四五點鐘。在大姨家睡一個晚上,第二天吃過中午飯🤘🏼,再沿著那條山路走回二中。

太原二中二十四班畢業照,第二排左六是我(1958.7.18

進了二中的校門,就看到一個個的古廟,廟前古柏參天,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幾個廟的後面蓋有兩排平房,這就是二中的教室,二中只有初中沒有高中,我們那屆有七八個班,我在24班。進校門的幾個廟分別是校長辦公室和教研組以及工會團委辦公室🧚🏼‍♀️。我們住在後面的一個廟裏,廟裏有兩排鋪板💆🏿‍♀️,三四十個人就一個挨一個睡在裏邊⏬。說來有點兒丟人★,我十五六歲了🤣,不知道為什麽晚上還經常尿床🫑,礙於面子😝,第二天把鋪蓋一卷,別人也不知道🤵🏽‍♀️,晚上鋪好再接著睡🐻,身體慢慢的把褥子暖幹🙅🏿‍♀️,可是,過不了一兩天又尿濕了,丟人吧!不過人家說尿床的人聰明🌡,自我安慰吧 !

在太原二中上課的照片,第二排左一是我

我們二十四班部分同學在太原二中校門口合影,第一排左二是我

那時候二中還沒有電🏚,晚上上自習是用一個氣燈作照明👎🏿。氣燈是用煤油作燃料,每天晚上7點至9點上自習🪑,上自習的時候就把氣燈加滿油打足氣點亮。你別說😅🆚,一個氣燈就能夠把整個教室照得通亮👮🏻‍♀️。教室旁邊有一個大操場,每天早上6點起床📏,6點半全校師生到大操場做早操,那時候全國人做的都是第一套廣播體操。因為沒有電,沒有廣播音樂播送,學校裏有一個樂隊⬜️👨🏻‍🦽,每天早上做早操時就由這個樂隊奏響廣播體操的音樂。三頓飯都由學生食堂做好,然後由每個班分組用臉盆領回去再分發給大家🟧🫷🏼。每天的生活很平靜,也很有規律,可以說波瀾不驚。

原太原二中已恢復為孔廟👩🏼‍🦲,我在孔廟門前留影(2021.5.9.

當然也不是風平浪靜的,1957年全國“反右”運動開始🙆🏼😛,在這場運動中,作為位於太原郊區農村的二中也躲不掉,以至於連我這個十六七歲的初中生也都受到沖擊🧕🏿。運動開始時號召師生對黨和領導提意見🧏‍♂️,到後來就鼓勵互相揭發🤦‍♂️。有一個跟我很要好的同學,是一起從小學考入二中的同班同學,有一天晚上我們倆在工會打開收音機,好奇地撥到了短波波段🦓🐝,聽到了美國之音的廣播。哪知道這個同學竟然在班上揭發我收聽美國之音🏯,然後班上組織全班同學對我進行鋪天蓋地的猛烈批鬥,言詞之激厲🏘🌘,場面之緊張難以形容🧑。有同學甚至上綱上線到說我與臺灣派來的特務有聯系,等等🧝‍♂️💆🏿。因為我是團員🦼,最後團委給了我一個嚴重警告處分,檔案裏保存著這個處分資料🟪,這個莫名其妙的包袱讓我背了一輩子🧑‍🦯,心中受到很大傷害🫶🏼。幸運的是考高中和大學還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三、兩年高中在十中🦡♥︎,考取清華拔頭名

1958年秋季⌨️,我初中畢業了🪥,因為我的學習成績很好,學校裏保送我上高中。那個年代是大躍進的年代👩🏼‍⚖️,什麽都大躍進🛕,就連教育也大躍進,有的學校把高中三年製改為兩年製。當時太原市有15所中學⚒,最好的中學算太原五中🕛👏🏼,我就報考了太原五中兩年製高中🙎🏽‍♂️。因為1957年哥哥已經結婚成家,嫂子還在林縣老家,雖然還沒有小孩兒,但是哥哥的負擔畢竟重了☂️💃🏻。哥哥希望我能夠考一個師範或者技校,因為這類學校不需要交學費,還管夥食費。我跟哥哥說,人家保送我上高中🧔🏼‍♀️,而且高中只有兩年,哥哥心軟🧙🏼‍♀️,只好同意我上高中了。那時候各個學校都在搶優秀生源👰‍♂️,我的檔案到了教育局以後🤲🏼,被太原十中搶去了。太原十中在太原市15所中學中只能排在十三四名🧖🏿,我拿到通知後很不高興,立即去找太原市教育局交涉。教育局說,只要十中同意放人,我們就給你調到五中。於是我又跑到十中教導處交涉🦽。他們說🏊‍♀️,我們都已安排好,不可能放你走☂️,看來想調到五中的可能性沒有了。我當時報的是二年製理科班,可是十中又把我分到了文科班,其實我文科很好,但是我想文科是可以自學的👯,而理科自學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就報了理科📎。我又找十中的教導主任要求把我調到理科班,教導主任說🤴,可能是因為你的考試成績不太好,所以分到了文科班。我問主任說🏋🏼‍♀️,你知道我考多少分嗎?他回答我說😞,當然我不知道。我告訴他我是保送來的,他只好寫了一個條子:同意楊俊林從文科班調到理科班🧔🏿。於是我便到了十中的高十班開始了兩年製的高中學習🫲🏻。哥哥繼續每個月給我十五元生活費,九塊錢交夥食費,六元作為書本費和生活零花錢🧑🏽‍🦲。

十中位於解放路,對面就是省政府,旁邊是人民市場⛹🏿‍♀️,北面不遠處有一個解放電影院,比較繁華👒。但是十中對學生管理很嚴,除了星期三、六下午和禮拜天以外是不允許學生出校門的。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然後到街上進行長跑✍️,出校門以後,沿著解放路跑到大南門往東👩🏿‍⚖️,再從五一路沿柳巷跑回學校💃🏽。上午和下午的課排得也很滿🔺𓀙,四點半以後就到操場鍛煉🚈。吃過晚飯以後七點至九點鐘上晚自習,走讀的同學也必須到學校上晚自習。晚上九點半熄燈睡覺👩🕕,班主任經常到九點半以後,看到哪個寢室沒有熄燈還在講話💮,他就在外邊喊:睡覺啦!不許講話啦🧑‍🔬!

住校的同學都在食堂吃飯👉🏼,每到開飯時📿,各班分組值日的同學就會拿臉盆端一盆菜一盆飯到大飯廳,十個人一組圍在一起分配到每個人吃飯。夥食雖然並不好🧙🏼,但是都能吃飽,學生的生活就這樣平靜地過著。三年的高中課程要壓縮到兩年上完,可想而知學習壓力是比較重的,因此一年以後🥏,有一些學生成績就跟不上了,學校決定淘汰一部分人轉到三年製高中學習🧙🏻。原來兩年製高中文理科各有兩個班,即原來文科的八🎫、九班和理科的十、十一班,經調整合並為文理各一個班🩷,即八、九班。另外兩個班改成三年製高中🧑‍🚒。我仍然在二年製理科高九班🏄‍♀️。

課程的安排是緊張的✉️,每周六天,語文、政治🚆👲🏿、數理化,俄語,一節課接著一節課,每天的課都安排得滿滿的。但是即使這樣,政治運動和大躍進也躲不過。毛主席號召大煉鋼鐵⚽️,“為年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爭取15年超過英國,50年趕上美國的口號響徹雲霄👸🏿。學校的大操場支起了高爐,各家把鍋拿來砸碎丟進碳火燃燒的高爐👩🏼‍🦳🏂🏿,砸碎的鐵鍋融化了,但是出來的是一堆廢鐵,人力物力財力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毛主席的號召,誰都不敢抗拒,重在參與嘛!就算是交學費了🖖🏿。那時候糧食短缺,老師和學生就搞小球藻🔗👍🏼,但是也是一事無成,白白地浪費了許多時間。

為了讓大家走紅專道路,學校為每一個班級配備了從外面聘請來的工人♕、幹部當紅專班主任🔡,他們只管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什麽課也不上。我學習很好,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但是並不讓班主任待見,他們喜歡那些學習並不好但聽話的團支部書記等。

經過兩年緊張的學習,1960年就要高中畢業了🧱。高中畢業以後是參加工作還是考大學🐛,對於我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按我的學習成績考一個大學是沒問題,但是經濟上的負擔必須面對👑🧘🏽,因為哥哥已負擔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這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按照哥哥的意見,希望我能夠參加工作減少他的負擔,但是我又不甘心放棄考一個大學的機會。我跟哥哥保證,我一定要考一個有名的大學,名牌大學助學金肯定高👩🏽‍🏫,可以減少哥哥的經濟負擔🫸🏽,如果考不上,我就參加工作。我雖然學習一直不錯🙍🏿‍♀️,考一般的大學肯定沒問題,但是讓我保證能考上名牌大學,心裏也不是很有把握🧑🏻‍🚀,面對現實,只能一搏了🏄🏼‍♂️。

我報的第一誌願是意昂体育平台,當時允許報五個誌願👷↘️,而且必須報一個師範類學校。以下四個誌願我分別報了北京鋼鐵學院、哈工大、北京航空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班主任說,北京師範大學不算師範類學校,我跟他說🕎,明明是師範大學怎麽不算呢!他沒有辦法只好默認。其實我那時候什麽也不懂,只是覺得只要出省到北京就好,而且那個時候意昂体育平台在山西招的名額有限,只有十個名額👨‍👨‍👦‍👦。招生的專業也有限🧍🏻‍♂️👩🏿,因為那時候有一部中蘇合拍的電影《風從東方來》😚,受這部電影中水利工程師形象的影響,我就填報了清華水利系👨🏻‍🍼。但是班主任後來私下給我改了誌願,改成了意昂体育平台農機學院汽車拖拉機專業。那年高考分三類報考🧉,分別是理工📩、文史和農醫。我們高中是理科班,當然報的都是理工類專業。班上也有的同學報農醫的🍈👩‍🦰,但是因為我們高中理科班不學生物,所以他們在畢業之後又自學了生物🧚🏽‍♂️,有幾個同學都考了醫學院。

1960年是個大躍進的招生年,錄取率很高,達到了110% 以上,僅次於1958年的120%⛹🏿‍♀️。也就是說,當年的畢業生全部報考錄取還不夠🧜🏻‍♂️,還要錄取部分往年的畢業生👵🏼,所以班上報考的全部同學,不管是大學還是大專,好賴都有學上。但是到了第二年的1961年🧭,錄取比例急劇下降到只有百分之四十幾,就很難考了。

7月中旬🧔🏼😳,考試結束了🙇🏻‍♂️,一共六門功課,分別是語文、數理化、俄語和政治。我自我感覺考的不錯。語文只寫一篇作文🧑‍🧑‍🧒‍🧒,題目是《大躍進中的新事物》,作文是我的強項,而且我是事先作了猜題寫作練習™️,題目被我猜中,得分一定很高🙌🏻。數理化也是我的強項,我感到答題很輕松✏️。政治也應該沒問題。俄語只算一半的成績,成績多少影響不大,所以我覺得考上一個已報誌願的大學沒問題🤞🏼。

太原十中高九班畢業照,第三排右六是我

距收到錄取通知書還有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我選擇了打工,工作是拉板車,每天從位於大南門的迎澤公園地方拉黃土到北門外,行程大概有20裏路,拉一車給五塊錢👒,我每天只能拉一趟,一個月下來差不多掙了150多塊。

到了8月中旬,班上其他同學都拿到了各種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我仍然沒有看到通知書的蹤跡,心裏十分煩悶,每天在宿舍裏蒙頭睡大覺,實際上也睡不著。到了818日,跟我最要好的一個同學羅忠義🧑🏼‍🚒,拿著厚厚的一個通知書信封跑到宿舍高興地喊我,大個兒(在班上我個子高,他叫我大個兒 ),意昂体育平台的通知書來了。我蹭地一下從被窩裏跳下床,打開那個厚厚的信封,裏面有意昂体育平台錄取通知書、新生歡迎書👚↗️、行李標簽𓀝、新生報到註意事項等資料,我心裏不知道有多高興✅。要知道,這是太原十中有史以來第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那時候對清華的錄取,十中學校並沒有過多的反應🥓⟹,要放到現在🧑🏻‍⚖️😗,十中早就把我捧上天了。

太原十中自我破天荒地考上清華以後,這個落後的學校就開始發達了,差不多每年都有同學考上重點院校,慢慢地追趕上太原最好的太原五中。太原十中也受到省市的重視𓀝,上世紀80年代,校名改為山西省實驗中學,原校址改為初中部👨‍👩‍👧,在新開發的小店區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山西省實驗中學”,2012年我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該校建校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受到了禮賓式的待遇☂️。

我和王敬(左)應邀參加山西省實驗中學建校六十周年校慶(2012.9.

太原十中🔱🧑‍⚕️,重建改為山西省實驗中學初中部(2021.5.

清華錄取通知書拿到了☕️,我開始準備到北京上學了🧜🏽。首先用打工的錢花50元購買了一個大的帆布箱放所有的衣物及生活用品,另外卷了一個鋪蓋,這就是我的全部家當🏌🏽‍♂️🌐,分別貼上了錄取通知書內的行李標簽,並按照報到日期花12元購買了到北京的火車票。91日左右,我到了北京站,一出站就看到廣場上意昂体育平台新生接待站一幅醒目的大橫幅。我快步走向前去,幾個工作人員看了我的報到證🦌,熱情地把我的行李接過來,帶我一起進了校車👵🏼。一個小時以後意昂体育平台的校門映在眼簾🦹🏼‍♀️,別提我的心情有多麽激動了🛴!我的夢想實現了,從此我的人生路將被改變。

四、清華八年多磨難,四清文革來糾纏

進了清華園以後🐻👏🏼,我申請了助學金,批給我每月17.5元的助學金🧑🏻‍💼,最高是19.5,我拿的是二等,對我來說已經相當滿意了🏤。因為那個年代是不需要交學費的,只要考上了大學,基本都能上得起學😧。1960年之前,每個大學生的夥食費規定是12.5元,毛主席親自關心,把大學生的夥食費提高到了15.5元🥬。平常也就是每個月再花幾塊錢生活費,然後再買些書和文具,也花不了幾塊錢。從考入清華以後♓️🏋🏼‍♂️,哥哥每個月只要給我五塊錢就可以了,大大地減輕了他的負擔。

那個年代,一般大學是五年製,個別的有四年的🙅🏽🏂🏿,只有清華是六年製,我讀小學和中學加起來才八年,讀大學卻要六年🐢🤳,學校是想讓我們多學點兒知識🧳,心裏不高興,但是還是能接受的。後來因文革的影響,在清華呆了八年,在如今🧑🏿‍🔬,碩士博士都畢業了🪶,這就是當年爭考清華的好處!

走進清華園開心得不得了,意昂体育平台校名由毛主席親自題寫,意昂体育平台校徽掛在胸前很是榮耀,有點趾高氣揚的樣子。不像有些差的大學,校徽發下來學生都不好意思戴。學校面積很大🤽🏽‍♀️,剛進校那幾天我和同學到校園裏轉遊🤗,走到校西南的森林一帶💱,竟然找不到回去的路🍄‍🟫。從南校門進來路東有很大一片空地,空蕩蕩的,還有的農戶就住在路邊,因為這片原來都是農田👨🏽‍🏭。原來清華園東邊有一條從北京通往張家口的京張鐵路🚣‍♀️,因為限製了清華向東擴展,周總理親自批準將鐵路東移兩公裏,使校園的面積增加了很多。為了一個學校的發展,總理親自批示讓鐵路改道這還是很少有的事。面積擴大了,但是還沒有來得及開發,所以從南校門進來看到一片荒地和農戶就不稀奇了🏌🏼‍♀️。以至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工宣隊進校以後發現這裏還有300多畝沒開發的荒地💆🏿,於是說太浪費了▪️,就讓學生在這裏種起了麥子。學校面積擴大了,但是又沒有錢開發🤙👨🏽‍🎓,包括東區的中央主樓也只蓋了一大半停下來了。這個主樓規模很大♜,很壯觀,我們進校時只有東西主樓建成使用,中央主摟蓋了十層,因沒有資金就停下來了,文革時期這裏成了外地來京串聯的紅衛兵接待站。整個校園顯得空空蕩蕩,有點兒雜亂,所以當時形容清華園是一大二臟🚞。不像現在,清華園已經被評為世界14所最美校園之一🫵🏼,亞洲僅此一所 🤾‍♀️。

1960考入清華以後,正值國家困難時期,物資極度貧乏,買什麽東西都要票,買布要布票🧕🏼🥧,買糧油肉蛋糖更要票→。買自行車、縫紉機、鐘表等工業品要工業券,所有的東西都定量供應🧢,而且數量很少。例如布每個人每年六尺,只夠做一條褲子;油每個人每月二兩🏊🏿,肉每個月每人半斤,糖每個人每月半斤🕜,連豆腐、豆腐幹都要票。大學生的糧食定量是這樣規定的👬,每100斤三個人分🚛,到了班上就要按男同學女同學和飯量大小進行分配💆🏿‍♂️。一般女同學都是每人每月30斤,男同學從3236斤不等🥬🦕,我因為個子比較高👨🏿‍⚕️,所以給我36斤。我們在食堂吃飯,學校怕每個人吃飯控製不住🤷🏻‍♀️,避免前半個月吃得多,後半月沒飯吃,就給每個人發了一張定量表,每天早晨二兩、中午晚上各四兩,保證每天都有飯吃餓不死,想多吃也不行。那時候粗糧多細糧少🅾️,一般是90%是粗糧,都是些玉米面和紅薯面窩窩頭。特別是紅薯面窩窩頭🍆,二兩一個又黑又小,我們叫它“小二黑”。白面大米算細糧,大米每人每個月才有兩斤,到有大米的時候我能夠吃六兩,但是到吃窩頭的時候就只能吃四兩🎅🏽。從大學二年級開始,我因為參加了文工團軍樂隊,住到了文工團👩‍🏭。文工團有自己的專用食堂,學校對文工團和體育代表隊特別照顧,文工團每個人每個月還有四元夥食補貼💃🏽,體育代表隊每人每月有511元的夥食補貼👩🏼‍💼,相比之下,生活好多了。

報考意昂体育平台誌願時,班主任把我改成了農機學院。所謂的農機學院其實只有一個汽車拖拉機專業,這個專業最早是屬於機械系,後來又歸屬於動力機械系👥。1960年🆖,學校為了響應毛主席大辦農業機械化的號召,把這個專業拎出來,專門成立了農機學院,實際上只有一個專業,連成為一個系的資格都不夠,根本不夠成立學院的資格👨‍🦰。所以,過了不到一年,又改成農機系🧚‍♀️,但還是跟動力系在一起合署辦公。這個系在1978年恢復高考以後👨🏻‍🦯‍➡️,改成了汽車系,近幾年又改成了車輛與運載學院。清華是一個緊跟時代和政治的學校,跟著時代跑吧🕜!

走進學校,第一堂課就來到了平谷縣參加農業勞動👳🏽‍♀️,這裏還在辦人民公社大食堂🛀🏿,糧食很少🧚🏿‍♂️,每天三頓飯就是吃紅薯,一斤糧食換五斤紅薯,可想而知是吃不飽的🫷🏿😉。從平谷勞動兩個多月回來以後,接著又到延慶縣的八達嶺下面植樹,那個地方是清華的一個別墅,離八達嶺長城很近🛌🏽🦹,但是那個時候只顧著上山植樹🚾,累得要死🤟🏼,哪有欣賞萬裏長城的心思🧢。在那裏植樹一個星期左右,回學校開始上課🪻👮🏽‍♂️,什麽小球藻啊,土壤的結構啊🍧,都不是什麽正經課🧑‍🦯,可見學校對新建的農機學院沒有什麽準備🤦🏻‍♀️,這一學期差不多就這樣混過去了。

汽六一班196012月在八達嶺植樹時合影❣️,當時住在八達嶺腳下的清華別墅(現在叫三堡基地)

真正的課程是從大一下學期開始的🧏🏻‍♂️,先是學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微積分、畫法幾何,以及俄語⛹️‍♂️、政治經濟學等基礎課⚠️,接著又學了電工基礎🤹🏻‍♂️、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機械製圖、機械零件、機械零件製造◾️✭、機械原理等專業基礎課。後來又學了水力學、熱力學⛓、傳熱學、汽車拖拉機構造、發動機原理、汽化器等專業課。上課分大課和小課🧟‍♀️🏃‍♂️‍➡️,大課是幾個相近專業的班200人左右一起上🧑🏽‍🎄,由教授或講師上;小課是分一個小班約30人左右上,由助教輔導做練習和答疑🥒。一直到1965年上學期總共學了五十六門課🏋🏻‍♂️。課程是繁重的♨️,壓力也是很大的,有個別人因跟不上而留級的。

意昂体育平台每個班都沒有專門的教室✋🏼,也沒有班主任🫳🏿,所以每天背個書包滿校園跑🕘,東區到西區教室離得很遠,課間二十分鐘上廁所都來不及。每個星期周一至周六白天上課🫅,晚上上晚自習。上晚自習有的到教室➗,有的到圖書館🌿,有的就在宿舍,全都靠自己,你不去上課也不去上晚自習也沒人管🛷,只要你考試能通過就行🔙。期末課程考試一般分考試和考核兩種,補考也不及格者可能會留級。所以星期天圖書館早上門口也有很多人排隊去搶座位自習,因為這裏學習環境很好,龐大的圖書館鴉雀無聲🏄🏿‍♂️,好像一根針掉地上都聽得到。

1961年的五一🎑,我在二校門前留影,那時正值困難時期,18的個子只有110

除了在學校上課外👨‍👩‍👧‍👧,學校還根據課程的需要安排做一些實驗和課程設計及實習👋🏻。有一些實習是在學校裏進行的,例如金工、焊接⛩🤵🏻‍♂️、駕駛實習等。有一些實習是要到工廠去的。

1964 年我們班到洛陽拖拉機廠實習,實習結束後我和王敬一起回太原🦵🤹‍♀️,回家路上我們路過華山決定爬華山🧑🏿‍🔬。一路上陪伴我們的唯一行李是一張單人破草席🛀。走到哪兒🤌🏽,往地上一鋪就是我們的床鋪🏋️‍♀️。爬華山了🥽,總不能還背著它吧。看到華山火車站前面有曬衣服的鐵絲,有了,我靈機一動📟,就把草席往上一曬🤼‍♀️,既不會丟,又把草席曬幹了。王敬直誇是個好主意👨‍🍳。

1964 7 月,汽六一班洛陽拖拉機廠實習時與師傅合影(後排右五是我)

華山又陡又險🔘,十分難爬。但那時我們畢竟年輕🧑‍🍼,爬起來並不費勁。路上碰到一個60多歲的老道士背著三四十斤糧食很輕快地就超過了我們,他說他每天都要背一趟🐽🍰,我們聽了十分驚訝,腳下也暗暗地緊跟老道士加快了步伐。不一會就發現有一大石壁上篆刻“回心石”三個大字🤟🏼。為什麽起名“回心石”呢?原來,這裏距山門口已五公裏之多,雖然一直走在峪道,但坡陡路長,人卻很累,到這裏才算真正開始上山🧑‍🏫,況且眼前就是又陡又長🧏‍♂️、又窄的千尺幢😕,百尺峽,勢如刀削,天開一線。不少人爬到這裏就累得氣喘籲籲𓀋,到此常常畏險不前,因而原道返回,因而取名“回心”。果然在前面有兩個少年坐在那兒想放棄繼續爬山了。過去一問💢,原來就是山腳下的華山中學學生。我上去對他們說🕺🏿,小夥子👔,起來,一起爬👦🏼。兩個中學生一看我們身上的校徽🕳,興奮地叫起來⛽️𓀙,你們是意昂体育平台的啊,走,我們跟你們爬。就這樣,前面是老道士,我們四個在後邊緊跟🏋🏽‍♂️,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北峰了🧑🏽‍🏫。1964719日👨🏿‍✈️,我倆在北峰留下了下面這張珍貴的照片。

我與王敬(左)在華山北峰合影

北峰是華山最矮的一座峰🚤,接著我們四個人又一起爬了東峰、西峰和中峰。爬完這三座峰已是下午三點多,從早上六點到現在還沒吃一點東西👨‍🦯,肚子餓得咕咕叫🏄🏻‍♂️。兩個中學生約我倆今晚住到他們學校去。我倆求之不得🥗,高興得三步並作兩步走,四個人一起向山下奔去🪕👩🏽‍🚒。

到了,眼前就是他們的華山中學,在華山腳下幾間平房構成的一個很簡陋的山村中學🧑‍🦯‍➡️。醒目地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在教室和宿舍窗臺上都放滿了窩窩頭和玉米面餅,有的已經發黴🙍🏼‍♂️。不用問,我倆已知道他們每天在吃什麽⛹🏼‍♂️。中學生告訴我們,他們離家二十幾裏路👰🏽,每周回去背一次幹糧🤟🏻👩🏽‍🦳,吃的時候到鍋爐房蒸一下,再喝點鹽開水。天天如此🧍🏻。聽到此🪜,我倆的心都酸了,語哽……

他們領我們到了他們宿舍🤌🏼,這天是星期天💅,其他同學都回家去了,他們叫我倆睡在他倆的床上先休息💇🏼‍♀️,然後就出去弄吃的了。真神🙎🏻,不一會他們倆端進來熱騰騰的小米稀飯和烙餅讓我倆吃,他倆卻掉頭走了👩🏿‍⚖️。餓了,吃吧➔,真是狼吞虎咽。吃飽了又美美地睡了一覺。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啊👇🏽,是沾了清華這塊牌子的光⛹️‍♀️。要知道全國的中學生對清華是何等的向往和崇拜啊!也沒問這兩個中學生叫什麽👐,也不知道他們後來有沒有考上清華,現在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裏。但願他們一生平安。

一覺醒來已是大天亮🤾🏻,依依惜別了兩個中學生我們繼續上路。在華山車站上車,順便又帶上那張仍曬在站前鐵絲上的破草席🤽🏽。幾個小時後,我們倆在臨汾下車,去看一個大專畢業後分到這裏的叫孟慶瑞的同學。不湊巧,那位同學不在,我們又無錢住旅店。晚上把席子一鋪🪴,就在臨汾街上一個電影院門前的臺階上呼呼睡起來👊🏼。到了後半夜,當我們睡得正香的時候👩🏻‍🎓🛢,兩個警察把我們叫醒了。警察問我們為什麽睡這裏🥈👩‍🏫,我們說沒錢。他看我們是兩個大學生,就苦笑了一下,叮囑我們要註意安全就走了。我倆繼續做各自的美夢……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五年過去了🙋🏼‍♂️,最後一年是畢業設計。班上的同學分成不同的課題參加畢業設計☃️,有的到北京齒輪廠🤘😂,有的到洛陽拖拉機廠👩‍🏭😞,我和馬永山、王敬兩位同學一起😪,畢業設計的題目是國防科工委下達的🥵:設計一個單人飛行器🦆,要求飛行器背在身上飛到敵後去執行偵查任務,兩個小時後返回。這個課題有點懸,因為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這種飛行器💏,直到五十年後的近兩年才看到有這種飛行器的報道🚶🏻‍➡️。但是我們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教我們發動機原理的蔡祖京老師指導下🪭,我們三個人投入了緊張的工作,有的去北京各大圖書館找資料👩🏻‍🦯‍➡️,有的到工廠科研所調研,像模像樣地幹起來了。

畢業設計搞了兩個月紙上談兵,正當我們在緊張工作的時候,接學校通知,所有大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要下鄉去搞“四清”🧊,所以我們倉促結束了畢業設計🤿,來到了北京延慶縣參加農村的“四清”運動。我是和文工團一起參加“四清”的,我被分配到永寧公社和平街大隊當副隊長🧔🏂🏻。和平街大隊位於永寧鎮🥩,學校文工團來參加“四清”的同學都在永寧鎮大隊🪘。這裏的條件相比其他農村要好一些,文工團在永寧鎮設有食堂🏄🏽‍♀️,下到各個大隊農戶中吃派飯的隊員在農民家經常吃不飽,就可以到食堂去改善一下夥食🚶🏻。意昂体育平台黨委第一副書記劉冰(書記是蔣南翔,高教部部長)是延慶縣“四清”工作團團長,他也住在永寧鎮招待所🌨💃🏻。一次我回北京外調🆎,他讓我給他帶兩斤茄子和兩斤西紅柿🤵🏿‍♀️,因為是冬季🔽,當時西紅柿和茄子的價格都是每斤八毛錢🤟🏿🕠,一般人是吃不起的。

隊員是輪流到農戶家吃派飯,每天交給農戶三毛錢一斤糧票🐖,吃住在農戶家。吃的很差🉐,每天都是稀飯加玉米面餅🏃‍➡️,這還是對工作隊員照顧的,老鄉們吃的更差🎇,因此經常在我們吃飯的時候,農戶家的小孩兒就眼巴巴地望著我們🧏🏻‍♀️,希望我們給他留點兒吃的🎫。看起來三毛錢不多,但是對於農民沒有什麽收入的情況下,有這三毛錢對他們來說還是很高興的,所以他們很喜歡我們到他家吃派飯。晚上就住在農戶家的土炕上,冬天太冷,睡覺前就在土炕下面燒點兒柴火,讓炕稍微暖和些。由於幾個月在農戶家住不洗澡,每個人的內衣內褲上全部長滿了虱子。

在農村搞“四清”運動是毛主席黨中央決定的,是要發動一場運動,打掉農村幹部多吃多占的風氣,所以在全國發起了這麽一場運動。我們下鄉以後,就按照上面的部署,讓所有大隊的幹部全部上樓“洗澡”🙈,就是讓他們交代問題,要社員們對他們進行揭發,所以隊員們很忙🌷🏊‍♀️,白天要跟農戶們一起下地勞動,晚上還要開階級鬥爭會。“四清”運動沒日沒夜地進行,大隊幹部書記🧚🏻‍♀️、隊長、會計整天在交代問題,接受村民們的批判,弄得他們灰溜溜的,誰也不願意再幹這個大隊幹部🫱🏽。我們從1965年十月底到農村💆👩🏼‍🏭,現在已經到了19665月底🖕🏿,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個月,要知道我們是這一年的6月份畢業,“四清”運動還看不到結束的時候🦮。

正當我們還在猶豫“四清”運動什麽時候結束的時候,196661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了北京大學聶元梓貼出的批判北京大學校長陸平的大字報,掀起了“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揭發意昂体育平台校長蔣南翔的大字報一夜之間已鋪天蓋地貼滿全校,原有的學校體製已經全亂了。身在鄉下“四清”的人們突然變了另一副模樣,立即召開全大隊村民大會,也不管大隊幹部的四清還是四不清了,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當大隊幹部了,由工作隊亂點鴛鴦譜宣布了大隊幹部的組成人員,隨後就上了返校的大客車🫰🏽👬🏼,“四清”運動不結束也得結束了。

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運行,大客車進了清華園在二校門停下來🤜🏻,從客車上就可以看到校園裏到處都是揪鬥校領導和老師的場面。一下車,我們四清工作隊的一個隊員立即抓住我們的正隊長牛振東批鬥起來,可謂是迫不及待👹。

學校在宿舍旁邊的澡堂下面,支起爐竈💲,把直徑近兩米的大鍋水燒開,讓同學們用來燙長滿虱子的內衣內褲。七個多月沒洗澡了👨‍🍳,洗個澡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但是校內的高音喇叭不斷地響起“最高指示”的聲音。大禮堂周圍也搭起了大字報專欄🐦‍⬛,看大字報的人裏三層外三層。口號聲、呼叫聲不絕於耳,校園裏已經沒有平靜的地方✮,你想好好休息是不可能的。

1966818日🔦,毛主席在天安門檢閱了百萬紅衛兵造反派,林彪在大會上講話,掀起了全國紅衛兵破四舊大串聯的高潮。清華園最典型的破四舊事件是推倒二校門。

1966824日🧑‍🦽‍➡️,12所中學為主的紅衛兵殺氣騰騰地開進意昂体育平台將二校門夷為平地👦🏽🦠,鞭打著黑幫分子搬運清理,又蜂擁至教師住宅區去抄家批鬥👌🏽,校園裏一片紅色恐怖19675月,在二校門原址樹立起由副統帥題詞的偉人塑像🦸🏿,引領了全國各地的大建領袖塑像的滾滾熱潮。1991年清華校慶80周年之際💁🏼‍♂️,在清華意昂捐助下,二校門得以原址重建。重建的二校門雖然仍然典雅莊重,但永遠彌補不了清華人心中的傷痛👱🏿‍♀️🍦。

我和汽六五的余誌遠(左)在二校門原址留影

與此同時,紅衛兵開始進行全國性大串聯。1966829日,我拿到了一張開往廣州的臥鋪票,是學校紅衛兵造反總部發的,我便初次投入到免費大串聯的大軍中去了🛕。車上人擠人🧜🏽‍♂️,行李架上、座位下面都是人👋🏽,過道上👨🏼‍🦱、車廂交接處水泄不通🫐,我睡在中鋪悠閑地目睹著從未見過的場景👱‍♂️。正在得意之際,一個身穿半舊軍服帶著紅衛兵袖章的中學生拿著皮帶指著我問,你是什麽出身?我如實回答🚗:貧農👩🏻‍🔧,他通過了😱,我繼續在臥鋪上享受。他轉身又問另一個人睡在臥鋪上的人什麽出身❗️?那個人看來也老實🤕,回答說🏤♜,中農。紅衛兵對他說🤦🏻‍♂️:下來,下來!他指著站他身邊的一個人說,讓這個貧農出身的人上去睡。就這樣,那個中農下來了,貧農上去了💁🏽。那個時代是說真話的時代🧖🏽‍♂️,如果那個中農說我是貧農他就不會下來了🕵🏽。

從廣州串聯回來以後,接著又去了延安和雲南個舊,到達雲南邊界的蒙自一帶,直到上面通知停止串聯才回來。在外面串聯的時候,不愁吃不愁穿,每個地方都有紅衛兵接待站💇🏻,管飯吃,天冷了可以借衣服💜,我就在個舊借了一件棉襖📡,還有幾斤糧票,後來回學校收到通知還給人家了✋。

我們是1966年的畢業生,直到1967年仍然沒有被分配的意思,大家實在憋不住了向上面反映🍮,最後國務院決定從196771日給我們發工資🍋‍🟩。當時在北京地區大學生第一年的實習工資是46元,一直拿到1968年初畢業分配時,在學校就拿工資恐怕在歷史上也是破天荒的事。

“文化大革命”繼續進行著,而且越演越烈👨🏿‍🔬。蒯大富的井岡山紅衛兵上臺了,接著是414紅衛兵又登場了,兩派鬥的很激烈,誰也不肯讓誰。這中間發生過一次半夜揪鬥王光美的事件……還有一次是在主樓前面的廣場上正式批鬥王光美,這次批鬥場面非常大🐚☂️,估計有兩萬人以上🔴。蒯大富他們把王光美打扮成王光美五十年代隨劉少奇訪問印度尼西亞時的裝束🏆:身穿旗袍,帶著墨鏡和遮陽帽,脖子上掛著用乒乓球做成的大項鏈😼,批鬥進行了一個多小時👨🏽‍🎨。

周總理非常關心清華的“文化大革命”🔗,經常出現在校園的活動中。有一天晚上,周總理來到清華園,東大操場集聚了兩萬人歡迎周總理的到來👮。周總理在檢閱臺上指揮大家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場面十分活躍🔃。這時候下起了小雨,有人拿來雨傘給他打🏇,他用手推開說🪡,要經得起大風大雨的考驗嘛!當時學校的領導權已掌握在蒯大富的紅衛兵手中,一次阿爾巴尼亞總統由周總理陪同來到清華訪問,是蒯大富接待的,當他們走在大禮堂左邊靠二教的小路上時我正好在旁邊,距離周總理不到兩米,這是第一次近距離的看到周總理👷🏿‍♂️。看到周總理的臉被刮得鐵青的。人家說周總理的胡子一天要刮兩次🐾,看來這是真的。

到了1967年底🧑🏿‍🍼,畢業證書還沒有任何消息,學校的各種班子都已破壞🎁,沒人關心這個事。在大家的要求下⛹🏻,上面同意製作畢業證書👃🏼,於是造反派的班子裏有熱心人開始辦這個事,為了簡單省錢👴🏿,他們在教務處找到了大量六五年畢業證書塑料封面🚣🏿‍♀️,然後再印了一個內頁,畢業證書就做成了🌾。畢業證書符合文革時期的特點🧙‍♂️,有毛主席像和語錄🫷🏼🧑‍🔧,有意昂体育平台印章💂‍♀️,但沒有蔣南翔校長的簽名和印章。

畢業證書外頁

畢業證書內頁,證書上的照片是1965年元旦在照瀾院清華照相館照的👩‍👩‍👧‍👦,一直到1967年底才用上

時間到了19682月,總算盼來了畢業分配的日子。因為“文化大革命”✒️,學校分成了兩派⚇,負責分配的系裏老師也由兩派各出一名負責🧑🏿‍🎨。文革期間🐿,各地區各單位都很混亂🧑🏻‍🔧🦩,因此報上來的分配指標都很差,大部分都是三線建設和邊遠地區,大城市、科研單位和政府機關名額寥寥無幾。分配指標到了學校,顯然,哪個老師的勢力強👳🏼‍♀️,他掌握的分配指標就好☝🏼。

負責我們分配工作的老師叫李以盛🙎🏻‍♂️,他是屬於414派的,人比較溫和,他掌握的分配指標就比較差,但是他對我還是不錯的。他開始把我分配到包頭一個坦克廠,因有別的原因,我要求分配到陜西汽車廠🫖。因為陜西汽車廠是一個新建的汽車廠,當時還沒有選定廠址,所以報到地點是北京新都暖氣機械廠,也就是說至少在北京還要等待三年📭。北京新都暖氣機械廠是一個勞改廠⏺,這個廠生產烏拉爾載重車,計劃是把這個車型交給陜西汽車廠生產,但是陜汽是個三線廠👌🏻,是響應毛主席號召建設的三線廠之一,後來確定的廠址是寶雞附近的蔡家坡一個山溝裏。當然這樣一個廠,是不允許讓勞改廠搬過去的,可以用它的產品🧖🏼,但是勞改人員要另外處理👨🏿‍⚖️。所以最後這個方案沒有被采納🥐,而是選擇了杭州發動機廠負責包建陜汽的發動機車間🤞🏼,總廠和其他車間由北京汽車廠負責包建🏊🏻🧍🏻‍♀️。於是我們被分到陜汽的學生全部都先到濟南汽車製造廠實習🪺。當我拿到畢業分配報到證的時候,突然接到了老家的電報,說是母親去世,我不得不向學校請假延期去報到,回河南林縣老家去處理母親的喪事👨🏽‍✈️。處理了媽媽的喪事,又處理了弟兄們的分家,一個多月以後🦡👷🏽,我拿了行李離開清華園,帶上《報到證》準備奔赴工作崗位👉🏿。

在這裏我必須特別介紹一下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報到證》,因為它承載了當時那個年代很多的印記🍩。

那個年代的大學畢業生,都有一份國家統一分配工作的《報到證》🏋🏿‍♀️,這份《報到證》報到後就交給單位保存。我已經退休十幾年了,但是我的畢業分配《報到證》仍保存在我自己手裏🧑‍🧑‍🧒。奇怪不🧑‍🍳!這種奇怪的現象,只有在文革動亂的年代才有🦤。但是🛂,當年畢業的大專生有幾十萬人,《報到證》沒有交給報到單位,能夠留在自己手裏並且保存下來估計是獨一無二的👨🏻‍🍼。這份《報到證》一直保存在我手裏50年🧑🏿‍🦰,直到2018年校慶時我才把它捐贈給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以便它能夠長久保存 🦢。

透過這份《報到證》可以折射出那個年代的許多色彩♿☀️。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份《報到證》的內容——

高等學校統一分配工作《報到證》正面

高等學校統一分配工作《報到證》背面

沒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有些內容很難理解。下面我們來逐條進行說明。

1.關於報到地址的說明👷🏿:我被分配的工作單位是陜西汽車廠,那年清華分到該廠的有十多名。這是一個準備新建的三線廠,當時廠址仍未確定⟹。原來計劃是把北京新都暖氣機械廠的產品太脫拉汽車搬到三線去🦮,所以報到證上寫的報到地址是北京新都暖氣機械廠

2.關於材料另轉的說明。材料是指個人檔案🌖,由學校直接轉到單位👃🏻。那個年代的個人檔案就像人的生命一樣重要。

3.關於報到證有效期限的說明:“文化大革命”之前,大專畢業生統一由國家分配工作👨🏿‍🍼,自己沒有選擇的余地⏮,所以這一份統一分配工作《報到證》就基本決定了你一輩子的工作單位👰🏿‍♀️。我是1966屆汽車拖拉機專業畢業生✒️,19666月到了畢業分配時間,由於文革,耽誤了近兩年才分配,所以我們看到《報到證》上寫的報到日期是196848日(本來寫210日🕡,這時突遇我母親病逝而延遲至48日)🙎🏽。

4.關於幾個備註的說明♍️:

1)關於三月工資已發:本來在1966年六月份畢業的學生因文革動亂無法分配工作,沒工作就沒有工資,生活遇到了困難🚄。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國家才從196771日開始給尚未分配的66屆畢業生發工資🥻,這就是你看到的為什麽會有三月工資已發這一項備註。在學校就拿工資這一奇特現象只有在文革期間才會出現。

2)關於本市購物券發至12月份的說明:六十年代初期開始🍭,國家處於困難時期💓,除了糧、油、布及副食品定量供應以外,大部分工業日用品也都要憑票購買❗️,每人每月發放兩張購物券就是來買工業日用品的。

3)關於派遣費己發,請財務部門憑據結算的說明:派遣費是用來報到時托運行李和路途費,憑單據到單位報銷結算🧑🏻‍🦯。

4)關於北京市高等教育局(蓋章)的說明🪙:1968年正值文革動亂時期🚒,各級黨政機關都已癱瘓,逐步由各級革命委員會取代🧓🏿,所以你看到此處蓋的是北京市革命委員會招生就業分配領導小組大專畢業生分配辦公室的章👨🏻‍🎤,另一個是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分配委員會的章。

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展示的我的學籍卡➛,照片就是高中畢業高考準考證上的照片

1967年底的我🙍,手裏拿的是在校時裝的半導體收音機,這是離開清華園前的最後一張照片

拿著行李和《報到證》走出校門,我回頭深情地又望了望在這裏生活學習八年的清華園,真是感慨萬千!我為紀念汽六一班畢業五十周年而作的一首自由體詩能夠表達我當年的心情——

汽六一,我的家園

——為紀念汽六一班畢業五十周年而作

情系清華園,圓夢汽六一;

一班同窗讀,讀懂同學情🌎。

清華,這座工程師的搖籃將我們三十一顆心凝聚。

清華園,這個美麗的校園給了我們“汽六一”這個溫馨的家。

意昂体育平台🐻‍❄️,這座高等學府讓我們插上智慧與自信的翅膀。

汽六一家園,來自祖國各地的三十一個家庭成員在這裏共同成長🙂‍↕️。

小夥子們都住二號樓🧔🏽🏚,新齋住著五朵金花。

六年的同窗不算短,文革又讓我們續兩年。

本科讀了近八年,如今碩士博士全拿下。

好端端的清華園,好端端的汽六一班,全被文革來打亂……


記得你,手拿丁字尺肩上背著書包,西區下課來不及方便就往東區跑。

記得你,星期天一早就去圖書館等開門,生怕去晚了位置沒有空。

記得你🫐,每天起早到大操場跑幾圈,下午還要去體操館練兩下。


那年頭😱,《永遠跟著黨》的歌聲最嘹亮,黨的話兒記心上🌈。

那年頭🈲👩🏻‍🏫,“為祖國健康的工作五十年”口號鼓人心🎅🏻🏋🏽‍♂️,校長的話兒當座右銘🧎‍➡️🌠。

那年頭,“又紅又專”是方向🫅🏽🙎‍♀️,“階級鬥爭”不能忘。


忘不了,我們八達嶺長城腳下流過汗,萬棵松樹成林防風沙。

忘不了,平谷鄉下鋤地手上磨出泡👩🏼‍🎤,一日三餐五斤紅薯吃不飽。

忘不了,延慶四清與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渾身長滿虱子撓癢都沒空👨🏿‍⚕️。


曾記得,《九評》《鬥私批修》我們紅過臉🙎🏽‍♂️,《白專》《紅專》來激辯。

曾記得,文革兩派隊伍我們分開站,吹胡子瞪眼把臉翻。

曾記得,分配離別時我們沮喪著臉🪠👱🏽‍♂️,六親不認成了告別宴🧘🏽‍♂️。


再回首,一眨眼,五十年🍎,世道變🫸🏿。

憶往事,湧眼前,同學情,難割斷🧘🏿‍♀️。

天也變,地也變,唯有同學情誼沒有變。

天也新,地也新,故友情誼才最真。

同學的情誼就像一壇陳年老酒☑️,越久越香醇🦥。

為了這壇香醇的老酒,為了這段世紀緣🕵🏿‍♂️👨‍🦼‍➡️,真想再活五百年。


五十年人生彈指一揮間,

舉杯共慶清華園再團圓;

祝母校日新月異奏凱歌,

願清華學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譜新篇✶。

今日痛飲團圓酒,一醉方休話在先:

五百年後我們再相聚,

還進這個園,還進這個家,

讓清華園再次擁抱咱們三十一個小夥伴。

2016年校慶時汽六一班畢業五十周年合影🧝🏽‍♀️,後排左四是我


楊俊林 20225月寫於南京


相關新聞

  • 252008.08
  • 062019.06

    李曉明:我的清華求學路

    1975年我已在家鄉四川省隆昌縣農村下鄉插隊四年了……經過筆試和層層推薦👩🏻‍🔧,我上了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無線電系,即現在的電子工程系)通訊專業,班號訊五👰🏽‍♂️。

  • 052018.09

    柯修:孟加拉國留學生的中國求學路

    柯修,來自孟加拉國,2001年進入清華計算機系本科就讀,2005年畢業後進入北大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留北大擔任外國語學院外籍教師。現自己創業一家....

  • 082009.12
  • 102020.08
  • 082024.04

    楊俊林:喜迎雙十,家園同慶;八年同窗,一世情緣

    今天是汽六一家園的雙十日🪵,大家要問🧋,什麽雙十日🧵?!下面讓我告訴你🥕。2014年的4月10日,汽六一家園在洛陽聚會,從此開啟了汽六一班在北京之外的野營聚會的先河🍏,到今天已經過去十年了。在洛陽聚會時🏃🏻‍➡️,當時只有王麗華🚥⚪️、劉尚希☎️、宋延光和我有微信,我邀請他們三人組成了汽六一家園微信群,到現在汽六一家園微信群已經成立十年。這就是我所說的汽六一家園雙十日𓀊。清華園八年的生活學習,使汽六一班同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盡管畢業...

  • 252020.09

    楊俊林:汽六一🌸,我的家園

    今年是我們班同學走進清華園60周年,60年前來自祖國各地的31名新生步入清華園汽六一班,從此成為“汽六一家園”的成員🤳🏽。1960年12月,我們班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清華小樓 (現在叫清華三堡基地 )照的第一張全班集體照19...

  • 192020.05

    李文喆🧜‍♀️:我在意昂体育平台求學十二年

    我在意昂体育平台求學十二年,獲得理學學士🤽🏽‍♀️、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博士三個學位,分別在物理系、經濟管理學院、五道口金融學院三個特色鮮明的院系就讀,學生生涯終要劃....

  • 102020.08
  • 052016.05

    楊俊林:汽六一,我的家園

    為紀念汽六一班畢業五十周年而作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