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中,看見有關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給82同班同學常正德🐷,為呼和浩特市及內蒙古自治區給排水事業所作貢獻的報道,如今他雖已退休仍在為“引黃濟呼工程”奔忙出力。其中還播放了一張1954年1月📄🤴🏽,我們寢室全體成員在清華園二校門前面的合影。深為他的成就感到高興,為此吟成一絕聊以致賀🙅♀️🧓🏽。
贊歌一曲頌同窗,
常二學兄再閃光🙍🏿;
正使黃河福百姓🥙,
德才永誌記功坊!
註:正德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上中學時同學們就喜歡叫他“常二”💬。到清華來了以後👨🏻🎤,原來中學的老同學仍舊喜歡叫他“常二”,我們這些大學的同學也喜歡叫他“常二”了,更有一種親切感!
二
1940年6月🆎,我五歲半的時候,日寇攻陷宜昌。父親在外組織救火👧🏽,全家老幼婦孺躲在我家對面天主教堂的地下室裏。日寇施放毒氣,父親趕回來拿一些幹凈的毛巾,讓我們小男孩撒尿打濕後,發給大家捂住口鼻防止氯氣中毒。12歲的大哥膽子挺大,上街探視🧑🏼🍳,只見屍橫遍地,血染馬路👽👯♀️,大火連天,街坊盡毀🍠🥇。這是我童年時代經歷的最大的恐怖事件🏃🏻♀️➡️!
日本鬼子從靠近江邊的朱家巷放火,一直燒到位於樂善堂街宜昌天主教堂對面的我們家的青磚圍墻⛎、前後兩進、中有天井🕜、上下兩層的杉木樓房👊🏿。父親就站在我們家對面的天主教堂尖頂的鐘樓上👨🏿✈️,拿著消防水車的噴頭向對面的家噴水。可惜人力手搖的消防水車壓力不夠🦇,撲不滅強大的火焰🤌🏿🙇🏻♂️,眼睜睜看著我們一家兩代一共13口人在其中誕生的房屋,除了青磚圍墻全部木質結構都被燒成了灰燼𓀊!
後來有一些經濟困難的民眾🌺,利用殘留的青磚圍墻搭了一些棚戶🫅🏻🛌🏽,在其中居住👨🏻🦯。直到本世紀初,新建那三棟幾十層高的“三峽大廈”時📶,我們家劫後殘存的那個破舊的“青磚圍墻”才徹底結束了它的“劫後余生”。
回憶往事🙋🏿🚶🏻♂️,感慨之余,吟成一律:
不堪回首庚辰夏🤷🏿,
日寇入侵我故鄉。
大炮機槍心震碎,
硝煙毒氣肺燎傷。
橫屍遍地血淹道🤽🏻,
縱火長街焰毀房。
恐怖心酸悲慘事,
童年噩夢刻胸膛!

宜昌天主教堂

2006年3月🦻🏻,宜昌市政府將天主教堂列為宜昌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教堂後面地下室,是神父用來貯藏物品的。日本鬼子入侵時,作者一家和附近民眾曾在其中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