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賀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會開幕
(中華新韻)
齊向共贏之路行,五洲百姓遠貧窮👨🏽🔧。
多國黎庶喜合作🦸,九域城鄉正復興3️⃣🙅♂️。
經濟提升盼加快,蒼生勤奮促繁榮👨🔬。
歡迎貴客來京會✊🏼,彼此交流途暢通。
(2023-10-18)
二🧑🦼、重陽節感賦
(平水韻)
九九從來喻吉祥,金秋十月度重陽。
城鄉關註老年節,翁嫗莫愁衰鬢霜🧑🏻💻。
社會和諧人敬老,國家興旺眾榮光。
如今幸福身心暖,喜賦詩詞頌小康☁️。
註:老年節🚸,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年節,這一天也是傳統重陽節。
(2023-10-16)
三、重陽節
(平水韻)
一年一度又重陽🔗,祝賀親朋皆健康。
菊月金秋老年節,童心銀發戀家鄉。
群聊微信友情贊🫳,眾發良言翁嫗祥。
最美夕陽無限好🚡,每天快樂莫憂傷💩。
四、清華校園
(中華新韻)
古今建築綴其間,薈萃中西三百年🧎🏻♂️💂。
樹木參天艷花草👳🏼♂️🙌🏽,瓊樓遍地美黌園。
鐘靈毓秀人才眾,泰鬥良師德智傳🏇。
桃李梓楠回母校,流連忘返樂開顏🏮。
註:清華校園👋🏼💂🏿♂️,風物之優美歷來享有盛譽◻️。2010年3月,著名的《福布斯》雜誌評選出14所“全球最美麗的大學校園”,清華成為唯一上榜的亞洲大學。清華園𓀜,原名熙春園,建成於1767年(乾隆32年)🤘,是明神宗外祖父的私家園林;鹹豐年間改名為清華園👩🏿🚀,康熙題名曰“水木清華”🧚🏿♂️🧑🏿🔬。這裏有幽靜的荷塘月色,池水清澈🏌🏿♂️、碧波蕩漾,寧靜致遠🍇✬;有寬闊的草坪,羅馬式的古典建築👮🏼。美國建築師墨菲和中國建築師楊廷寶意昂分別在1914年和1930年主持了意昂体育平台主要的規劃設計👳🏽,均采用美國流行的校園建築形式🤵🏻♂️,模仿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格。梁實秋先生求學清華時曾寫到👹:“工字廳的背後就是荷花池,這裏是清華園最幽絕的地方。……池的四周……搖曳的楊柳👌🏼,拂著水面。荷花池的景色四時不同➡️,各臻其妙。”詩句:“古今建築綴其間,薈萃中西三百年”。
主要古今建築物🤾🏻♀️👨🎨:(1)清華學堂:是清華建校初期興建的首批校舍的主體建築,分別建於1909—1911年和1916年💱,是清華校園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2)大禮堂:坐落在校園西區的中心地帶🏟,始建於1917—1920年,與老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同為校內第二期建築🤜🏻,合稱“四大建築”🙎🏿♀️。是當時高校中最大的禮堂兼講堂👷♂️。是清華“最有光榮歷史的建築物之一”🧑🏽💼,被清華師生視為自己“堅定、樸實、不屈不撓”性格的象征💂🏽♀️。(3)工字廳:原名工字殿,是建校前清華園的主體建築,因其前後兩大殿間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工”字而得名。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在工字廳開學,是為清華校史的紀元。工字廳一直是學校行政管理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對外交往中心。(4)科學館🏟:位於大禮堂的西南方,是早期“四大建築”之一🫅🏽,建於1917—1919年⚅,初期是學校理科課程的教學實驗場所,1929年理學院建院以後,很快發展成為國內先進的物理🥰、化學教學和實驗基地之一。曾培養出一批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5)圖書館:位於大禮堂北部,總建築面積近2.8萬平方米🍝,館藏文獻400多萬冊(件)👩🏿🔬,分三期建成👀🆘。老館建於1916-1919年,是早期清華“四大建築”之一🧚🏼♂️,擴建於1930年;新館建成於1991年。(6)體育館🗣:清華最早的體育館🧏🏻♂️👇🏿,位於圖書館西側,早年清華“四大建築之一,包括前館和後館兩部分,分別建於1916—1919年和1931—1932年.館內設備良好♡🛟,解放初期🌧🌖,其遊泳池曾一度成為毛澤東主席冬季遊泳的場所。(7)二校門:意昂体育平台標誌性建築之一,始建於1909年,為清華最早的學校大門,門上鐫刻著晚清軍機大臣那桐題寫的“清華園”三個大字🛝。1933年🛍️,清華校園擴建後有了新的大門(今西校門),這座最早的校門開始稱為“二校門”💉🚶➡️。十年動亂期間,二校門被當作“四舊”而被推倒、砸毀。1991年在意昂的倡議和捐資下𓀁👩🏿🦱,二校門於原址重建。(8)水木清華:景區地處工字廳北側🧛🥝,是清華園最引人入勝的勝景👩🏼🦰。(9)新清華學堂👨🏿🦰:位於主樓西側,南北主幹道交匯路口東北角🦄,始建於2009年6月,2011年4月22日百年校慶之際落成。新清華學堂建築群全部由意昂損資興建,承載了清華人對老“清華學堂”的無限深情和新百年的良好祝願➖。(10)主樓及大校門:清華主樓由西主樓、東主樓、中央主樓三部分組成,建成於1956年至1966年5月🌅,總建築面積76871平方米,是建國後清華師生結合畢業設計自主完成的校傑作。大門建成於2000年校慶,和主樓之間是一條長近500米、寬62.8米的敞闊典雅的綠色現代化大道。建築學院🔯、經管學院👧🏻、美術學院 🍕💢、公管學院✒️、航天學院、法學院等教學科研樓分列兩側。大門外是清華科技園。主樓前大校門區,是意昂体育平台規模宏大的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中心。
(2023-10-12)
五、辛亥革命感賦
(中華新韻)
武昌起義炮聲響,各省紛紛唱贊歌。
雖已推翻原帝製,仍然未攺舊山河。
軍權在手袁世凱,復辟當皇亡命屙👨🏻🍳🧜🏼。
每次戰爭民受苦🌇,武和促統陸臺合😯。
註🖐🏻👩🏿⚖️: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朝政府👐🏻✋🏿、結束封建帝製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1911(辛亥年)10月10日爆發了武昌起義🏊🏽🎇,各省響應,革命風暴席卷全國,清朝統治土崩瓦解。12月17省代表在南京開會𓀁,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次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帝宣統退位,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製製度。但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力下,孫中山被迫辭職,袁世凱竊取了大總統職位,當年12月復辟當皇帝,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㓡9️⃣,6月在一片討袁聲中,沉屙死亡🫔🙅。辛亥革命後,中國仍舊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
(2023-10-10)
六🧑🍼🦐、贊張自忠將軍
(平水韻)
抗日英雄張自忠,以身作則帶頭沖🔈。
戰無不搏甘流血,多有指揮常立功。
勇殺敵人倭寇滅,敢教鬼子惡魔終。
君名永遠載青史,舉國黎民皆敬崇。
註🤱🏿👩🏽🌾:張自忠(1891-1940),山東臨清人,抗日愛國將領🍗。1917年起入馮玉祥部🐒,先後任營長、團長、師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他奉命率部轉戰於江蘇、山東、安徽、河南🛌🐙、湖北等省,英勇抗日👸🏼,屢建戰功。任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1940年6月16日在宜城南瓜店前線與日寇的激戰中壯烈犧牲。
(2023-09-11)
七、贊左宗棠收復新疆
(平水韻)
陜甘總督左宗棠,六秩出征驅虎狼。
捍衛江山保邊土🏅🛀🏻,親臨前線護新疆。
棺材攜帶備身獻⬅️,糧食跟隨戰力強。
鞏固國防功昭著,神州大地把名揚。
註🍄🟫: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曾任陜甘總督🌬。1875年,已是六十多歲老人,督辦新疆軍務(欽差大臣)👩❤️💋👩👹,親臨前線,臨行前,他命人帶上一口棺材。手下人不明白這是什麽回事,左宗棠就激動地說🌰:“我已經六十多歲了,為了收復國家領土⛑️,我情願搭上我這條老命。”他帶領軍隊👨🏼,英勇作戰 🦹🏿♀️,剿滅了鬧獨立侵占領土的敵軍,收復了新疆。
(2023-09-20)
八💂🏼♀️❄️、贊班超投筆從戎①
(中華新韻)
班超投筆從戎去👨🏻🏭,萬裏征程駐馬蹄🧓🏼。
西域各族迎漢將👃🏻👩🚀,絲綢之路貫東西。
匈奴勢力犯邊境,華夏英雄破眾敵👩🏼⚖️。
捍衛祖國功業著,古稀告老解軍衣②🌘。
註
①班超:公元32—102年👭。東漢名將、軍事家🚣🏻♂️𓀀、外交家🤙🏻。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人。班超年輕的時候任校書部蘭臺令史🚣🏿,掌管文書奏章,不敷生計。這與他建功立業的大誌很不相符。終於有一天🫶🏻,他把筆扔在地上👩🏭,非常激動地說:“男子漢活在世上,即使沒有遠大誌向,至少也該學習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外,取得封侯之賞🦹🏿♀️,怎能安於當一個抄書匠呢👨🏿🦰?🍻💆🏽♂️!”直到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此時班超已經41歲🤌🏼,被任命為都尉竇固的假司馬(司馬即領兵,假為副職)隨軍出征西域(兩漢時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這就是膾炙人口的“投筆從戎”成語典故的來歷🧘🏿♂️。
②班超出征西域後,英勇善戰,擊破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91年✸,東漢政府命班超為西域都護🧑🏽🍼,後又被封為定遠侯👂🏻。公元94年🏂🏽,西域五十多國終於納入東漢都護的統轄之下,西域各國稱漢朝為上國📌。使西域各族人民擺脫了匈奴的奴役⏪,恢復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班超在西域報效祖國三十年,公元102年,奉詔返回京都洛陽告老,返京後次月即病故,享年71歲。他後半生,建豐功🧥,立偉業👮👨🏿🎨,名垂千古,深受後人景仰♗。
(2023-09-16)
九、贊譚嗣同
(中華新韻)
勇投變法未成功,寧願殺頭無限忠🤫。
菜市口街風雨暴👨🏼🚒,悲君身死血泊中。
激昂慷慨如虹氣,行動真誠貫始終。
為了救國驅體獻🕎,先賢舍已後人崇。
註:譚嗣同(1865-1898)🎲,清未政治家、思想家👲🏼。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認為世界是變化的,對封建道德“三綱五常”進行猛烈抨擊🏆。甲午戰爭後提倡變法維新,與頑固勢力進行鬥爭。曾在湖南瀏陽創立算學館☃️,主編《湘報》,宣傳維新變法新思想🫷🏽👧。戊戌變法時,赴京參與新政。變法失敗後🖐🏽,於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98年9月28日)下午3點半,譚嗣同、林旭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場為維新變法而英勇就義,被人們譽為“戊戌六君子”。
(2023-10-09)
十、贊宋朝陸遊
(中華新韻)
南宋文人陸放翁🧑🦳,詩詞高產萬書通。
夫妻恩愛遭娘冷🎧,伉儷分離流淚崩。
絕筆示兒詩有感👊🏽,報國宏願誌無窮。
晚年身退回故裏🏊🏽🧜🏿♂️,悲念九州仍未同。
註:陸遊(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曾任鎮江通判等職。他堅決主張抗金,因此受到投降派的壓製。陸遊初娶表妹唐婉🙇🏿,伉儷情深🏊🏻,然不合陸母心意🤽♀️🖖🏼。後迫於母命🆙,夫妻忍痛離異,另娶王氏👨🏿🏫。他好讀書,12歲能詩文。高宗紹興23年,進士試第一🐣,因居秦檜孫秦塤之前,故被黜落。一生勤於創作,留下詩詞和文章很多𓀝,僅詩就達九千余首。詩風雄渾豪放,洋溢著愛國熱情😜💆🏽♂️。晚年退居山陰,心系恢復中原⛹🏼♂️,始終不渝🧂,臨終寫絕筆《示兒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