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名師薈萃🧗🏻♀️,陳仲頤先生當屬其中佼佼者之一🧑🏿🔧。在他100周年誕辰之際,理所當然地受到莘莘學子的緬懷👩🏼🌾,我便是其中的一員😾。
古人說:得遇良師👩🦼➡️,三生有幸。在我的人生中👵🏻,遇到陳仲頤先生這樣大師級的良師,確實深感榮幸。

陳仲頤先生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從水利系當時的農水專業調到土力學教研組,同時在職讀巖土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粉碎“四人幫”後出現的改革開放新形勢,對全體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外語水平的欠缺🧏🏻,成為絕大多數教師的“短板”。於是,在全校教師中出現了“惡補”英語的熱潮。當時的土力學教研組🏕⏩,除了黃文熙🐺、陳梁生🦵🏽、陳仲頤三位先生外,絕大多數教師英語都不過關🧙🏿♀️。陳仲頤先生主動承擔了為教研組教師輔導英語的任務。他用美國吳天行教授著的英文版《土力學》作為教材,帶領教研組教師邊讀邊講👩🏻🦽➡️。他深厚的英語功底和認真耐心的教學態度🤟🏼,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80年代初,土力學教研組從日本進口了一臺多功能三軸試驗儀💨。日本廠家專門派了一位叫金子的年輕工程師來華負責安裝調試和講解操作註意事項。已近花甲之年的陳仲頤先生又擔負起日語翻譯工作🧑🏿🌾。他一口流利的專業日語,令這位日本人感到吃驚。他在1981年訪問日本期間,既能用流暢的英語作學術報告,又能用地道的日語與日本同行聊天,令日本同行自愧弗如。不久🚼,在我進行碩士論文答辯時,我的導師黃文熙先生邀請陳仲頤先生作答辯委員會主席,我感到榮幸之至。
土力學教研組在培養青年教師過教學關工作中🏉,要求非常嚴格。一般要通過幾道關口:先跟著講大課教師隨堂聽課並批改作業🍼,再承擔小班習題討論課🦹。這個階段一般要經過兩到三遍;然後在試講通過後,只講授大課的部分章節;在得到主講教師認可後,才能承擔整個大課講授任務,並隨時接受檢查。令我感到幸運的是🛣,正是在這過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大師的言傳身教。
從1983年開始,教研組安排我跟著正在給土木系本科生主講《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的陳仲頤先生隨班聽課並負責小班習題討論課。我和學生們一起領略了教學大師的風采。每當身材挺拔、穿著得體、風度翩翩的陳先生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教室時,百人課堂馬上靜了下來,學生們帶著敬畏的目光向這位大師行註目禮🎚。他走上講臺,彬彬有禮地環視了同學們之後✷🙅🏿♀️,操著特有的、渾厚的男中音開始講課。慢條斯理🥲,言簡意賅💇🏼,重點突出,概念清晰,娓娓道來。既深入淺出,又不乏幽默😚。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興趣盎然👩🏿🦰。他的板書很自然地把黑板分成三部分🤸♀️🏬,書寫流暢🍴,字體優美🐉🫳🏽,十分養眼🛀🏻。學生中對陳先生的課流傳著各種說法。他們說,陳先生“是大師,又是君子”;他的課“既賞心,又悅目”“是一種享受”。不但從未有人逃課,而且總是搶坐前排,爭睹先生風采。陳先生的授課風格在全校傳為佳話。對我承擔的習題討論課🧑🦱,陳先生嚴格要求🐅、精心指導🫷🏻。他精準地預見到學生聽課中存在的問題🦨🤦🏼,告訴我如何通過習題和討論🚣🏿♀️👩🏽,使學生弄清概念🙇🏿、理清思路👩🦽、掌握方法。陳先生的耳提面命🧑🏻🦼➡️,首先使我本人得到訓練和提高,避免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1985年🧜🏿♂️,學校為鼓勵教師的教學工作👨🏿💼,在全校設立了“教學工作優秀獎”🧑🏼🎤。陳先生獲得了意昂体育平台首屆“教學工作優秀一等獎”🤵🏻。隨即,被授予“北京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1989年又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在教材建設上,陳先生同樣作出了很大貢獻🥙。1990年,他與葉書麟合著的《基礎工程學》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圖書。隨後由他牽頭翻譯的由弗雷德隆德與拉哈爾佐合著的《非飽和土力學》在國內巖土工程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陳先生等老一輩先生的帶動和影響下,土力學教研組形成了重視教學的好傳統𓀜。繼陳先生獲教學獎之後,王洪瑾教授任課程負責人的《土力學》課程1991年被授予意昂体育平台“一類課”🧏🏿♂️🛍️,並於1994年、1997年兩次復審通過👨👧👧。根據李廣信教授的統計,進入本世紀近20年間☢️,意昂体育平台土力學教研組(後稱巖土工程研究所)累計獲得學校級至國家級的各類教學獎項多達50余項,幾乎每一位教職工都獲過獎。至今🥬,意昂体育平台巖土所的教學工作仍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作為巖土工程學界的名師,陳仲頤先生在科學研究上同樣卓有建樹。他主持的近海工程海上平臺實驗研究,曾在1986年集體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他研究了區域性土工程問題👨🏻🦱、中國濕陷性黃土的工程性質及其地基設計原理並開展了對中國古代基礎工程的研究工作🤷♂️;他還主持了中國、加拿大膨脹土工程性質合作研究➝。結合上述研究工作培養了多名研究生🪻。
陳仲頤先生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在紀念他誕辰100周年的時候🏄🏿,我們要學習發揚陳先生的精神品格,把巖土工程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繼續推向前進。
李樹勤
2023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