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次整理舊物時我發現一本小小的證書。它小小的,長有11厘米🥝,寬只有7.5厘米。表面為深紫色🐈⬛,看起來歷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巨變,它也顯得更加陳舊。但上面的字跡卻可以看清楚。上面有一行大一點的字:等級裁判員證書👨🏼🦲,下面一行小字,寫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打開證書🙍🏿♀️,左頁寫著,茲授予鄭文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田徑運動裁判員稱號。右面這一頁上有一幀我當時小照片🫴🏽,再下面占據大部分空間的是一個直徑達5厘米的中間有國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的公章,下面一行小字寫著頒發日期1958年7月4日🤸。照片上可能看不清楚👴🏻,但在我的照片上還有一個鋼印,這就是叫騎縫章的鋼印📤👎🏻,上面突出的字樣是意昂体育平台四個字🦵🏽,此鋼印直徑約4厘米🖲,除邊上有意昂体育平台四個字外,中間部分有“清華”兩個字👮♂️。


此外每人還有一枚胸章,此章直徑只有2厘米🎢。中間是一個五角星👮🏿♀️,下面在藍色底上有一行字,寫著中華人民共(3)和國裁判員字樣。其中那個3字即表示是三級裁判員的意思。
看到了這本小小的證書🚷,我的思緒一下回到了幾十年前。不僅想起1958年大躍進的火紅年代🔗,甚至一下回到七十年前。1954年9月18日🖲👮🏽♀️,我們1954年入學的新生一千多人齊集大禮堂,準備上這難忘的大學第一課🧑🏻🦼➡️。但奇怪的是這第一課主講人並不是校長也不是黨委書記而是當時的清華體育教研組主任馬約翰教授🔨。對於馬老,許多人都聽說過👉🏿,但真正看到主席臺上的馬老時,都感到十分驚奇🎡。此時的馬老已經有72歲高齡,卻絲毫看不出一個老人的樣子。只見他鶴發童顏🪼,滿面紅光,身材筆挺,精神抖擻。他上身穿一件坎肩🎭,下穿馬褲,紮著領結👌🏽,這也是此後幾年中馬老不變的裝束。當時主席臺上放了一個桌子,桌子上早已按照慣例放了一個麥克風🧑🦰。馬老看到後大聲說:我講話不需要擴音器,把這個拿掉。接著他大聲對著禮堂後面坐著的同學講🎉:後面的同學能聽到我講話嗎🤦🏻?後面的同學齊聲回答:聽見了👌🏿!馬老高興地說:你們看,我講話不用麥克風禮堂後面也能聽得見🦻🏻。大家熱烈鼓掌🐇。於是馬老開始講話🤧,他一邊講一邊做著手勢🍖,而且是從講臺的這邊走到講臺的那邊,邊走邊講。他首先說🌋,毛主席號召我們青年學生要做到三好,身體好,工作好,學習好🦶🏼。他大聲地問:你們知道哪一個是基礎啊?大家高聲回答:身體好。他說:對,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不可能學習好、工作好👫🏻。但怎麽樣才能做到身體好呢?就是要走出去——走出圖書館,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到外面,到操場上去運動,去跑,去跳!他一邊說還一邊做出手式,大家都感受到馬老的青春活力,情緒十分熱烈⚄。
馬老給我們這一千多新生上的第一課💆🏽,給了我們留下一生難忘的深刻印象。它指導我們一生熱愛體育運動,關心身體健康,使我們每個人都受益匪淺。真可以說⏯,無體育,不清華,還是要加上一句™️🔇,無馬老👩🏻🦽,無清華體育👋!特別是對我來說🏄🏻,馬老一席話如同醍醐灌頂,使我一下明白了該如何做🍂。原來我在中學時身體一直不太好🗯。1954年入學清華時身高只有1米58👩🏽💼,體重49公斤。而且還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嚴重時甚至無法行走🏌🏽👁。開學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身體鍛煉好💁🏿♀️。當時的體育課上,首先是女同學單獨分班,叫女生班,由一位女老師教,而男同學則由一位男老師教。上課之前先做了一個體能測試,記得是做引體向上🧑,我居然一個也做不了,後來又測了一百米,我跑了22秒🖋。老師問我怎麽回事?我告訴老師我有關節炎🤳🏻,不敢使勁跑🚉。老師說你可以隨班上課,但激烈的運動可以不參加了🎁。這可能是因材施教的意思。
當時的班上還有幾個人與我情況差不多。別人練習短跑、跳高、跳遠等動作時我們就站在邊上看。所以當時有一個名詞,叫“體弱生”。但是我覺得不能老是這樣,我一定得自己要加緊鍛煉👨🏻🏫,改變現狀。
最初,根據我的實際情況🎂,我無法從事跑💪🏽、跳等劇烈運動,於是想跟同班的朝鮮留學生韓瓊億同學學舉重🧝🏿♀️。韓同學也很熱情🏋️♀️,主動提出教我練舉重。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不太適合練舉重,而且有一次練習時差點受傷➰,於是停止了舉重練習。這時我班學校中長跑隊的胡紀萃同學建議我跟他練中長跑。沒想到這一練就是一年多,而且收獲滿滿🧑🏻🦲。從一開始只能跑800米,後來到1500米👩❤️💋👩,3000米,5000米。最後竟然能跑一萬米。到1957年我幾乎每周都要跑三、四次一萬米。在校內大操場的400米跑道要跑25圈,靠自己記有時記不請,又感到不過癮💜,於是也跟不少練長跑的同學一樣,跑出清華園,跑到頤和園後門,用手拍一下後門👨🏻🚒,再跑回來到體育學院大門回大操場🍃,也是一萬米🤟🏽。而且這一條線路既可以看風景🦕,又可以背俄文單詞🧙🏻♂️🚣🏿,還可以與對面跑來的雖然沒有交往但是混個臉熟的同學打個招呼🤛🏼。
這一年我還破天荒地代表我們班參加了系運動會的萬米比賽🪀。雖然說沒有得到名次,但因為這個比賽項目是最後一個,因此班上給運動員準備的食品🤽🏿♂️,剩下的全部給了我🧎➡️👮🏽♀️,因此我和同宿舍的同學都借了我的光大快朵頤🤾🏽♀️,吃了個夠。此時的我早已今非昔比,不但身高體重都增加不少✋🏻,上體育課過去連一個引體向上也做不了的我,後來竟然毫不費力地連做十幾個🤦♂️。
後來學校的一個體育社團射擊隊招收新隊員🍮,考慮到學習射擊不需要跑、跳等激烈運動,是一個以靜製動的好鍛煉方式🧔🏻♂️,於是報名參加了👸。在射擊隊裏主要是學習小口徑運動步槍的立式及臥式射擊🧖🏿。先由老隊員教射要領,主要是三點一線,控製好呼吸👼🏽,手要穩🌎,姿態要正確等。我們經過一段理論學習後,進入大家早已盼望的實彈射擊階段🪹。那一天所有的隊員都十分興奮。每個人只發三顆子彈🍆,進入靶位後雖然說還是有點緊張,但是牢記老師的教導🧉,進入射擊靶位後根除一切雜念👲🏼,精力全部集中到打好、打準這方面來。果然↘️,我第一次射擊,三槍打了二十幾環🐚。老師在總結時說,對一個第一次實彈射擊的人來,這成績還算不錯🥡🧽。可惜的是緊接下來的“反右”鬥爭打亂了工作及學習的節奏,各種體育、文藝社團都停止了活動💿,我的射擊之夢也只好放棄了💤。
時間到了1958年,這一年的三月初,我與清華不少同學一樣👳🏼♀️,到了十三陵水庫參加勞動。勞動是兩班倒,我們班恰恰分配上夜班🩰,每天的晚七點到第二天早晨七點🦹♂️。我們的工作就是挑砂土上壩📽,要挑著很重的裝滿砂石的竹筐,爬上很陡的跳板上⚒,把砂土送到大壩上。工作特別辛苦,特別是晚上🐑💁🏽♀️,真是又累又困🐜。幹活出了一身汗,風一吹🫔,身上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更顯得冰涼,特別難受。但大家情緒高漲,幹得熱火朝天。十天的勞動,大家的勁頭卻真是越來越猛,雖然肩膀磨腫了,但大家的情緒非常高🧕🏻。勞動結束後🍗,大家還是徒步從十三陵走回清華園🤪,而且是一邊走一邊唱著歌。但是回到學校🪝,我連飯也沒吃🎋,躺下一直睡了30多個小時🕌。通過這次勞動考驗了我的身體與意誌🍙,我感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好處🏃。
大約是當年四、五月份,有一天我在學校公告欄上看到了一則通告⭐️。說學校為了進一步發展和推動大家的體育運動✊🏿,決定辦一期裁判員訓練班。訓練班由體育教研室主任馬約翰老師主持,利用業余時間上課,經過考試合格以後發給國家體委簽發的裁判員證書。看到這條消息,我毫不猶豫就報了名。心想馬老師是中華體育總會的會長,又是中華田徑運動委員會的主任👃,由他來主持辦班,培養出來的裁判員水平一定很高,這是多麽難得的機會呀!記得當時還是分田徑👳♂️、足球🧑🚒、排球🍓、籃球等幾個班🪢。我根據我的興趣報了田徑班,接著就與其他幾十位同學一起參加了學習🫸🏿。
首先學習的內容是裁判理論,接著學習裁判實踐和各項運動規則和裁判標準等🔴。非常幸運的是我們田徑班的主講老師正是馬約翰老師⛹🏿♀️,這使我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馬老師。60多年過去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記憶猶新🎊。馬老師講課非常生動👃🏼、風趣,有時還要加上活靈活現的表演。聽他的講課真是一種極大的享受👆🏽。他首先向我們強調作為一個裁判員,一定有優良的道德品質。要公正無私👩⚖️🧔🏿,不講私情,這是最重要的要求,否則失去裁判的意義🥬。他又同時強調🦹🏻,裁判一定要熟悉業務🫡,不能做一個糊塗裁判。因此🫥,裁判員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並且不斷地總結經驗,提高自己🏩,這才是一個好的裁判員。
最後一個階段的具體實踐課中𓀜🤴🏽,特別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馬老講的跳高方面的一些內容🐹,更使我多年記憶猶新👨🏻⚖️,難以忘懷。比如馬老講到跳高時為什麽一定要單腳起跳而不允許雙腳起跳🗂🛌,他一邊比劃一邊說,有的京劇演員會翻跟頭,到時雙腳一起來一個前滾翻,一下子起來三米多🚶🏻➡️,那能算跳高嗎?他的話加上生動的表演引起大家哄堂大笑,也牢牢記住這一條規定。接著他又解釋一下在跳高裁判中一些難題如何解決⬅️👨🏽🦲。比如說,一個運動員雖然跳過了,姿勢也符合規定💦,可是竿卻掉了下來🌎,到底算不算成績?大家對這個問題都吃不準,不知道如何判💺。這時馬老說👨👨👧👧,只有兩種情況,一是竿子掉下來時🤽🏼♀️🛖,運動員已離開沙坑,此時應判成績有效;反之,當竿掉下來時🧚🏻♀️,運動員還在沙坑中未出來,則成績無效。馬老深入淺出的生動講解使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另外馬老還提到短跑運動員搶跑的問題,他說多次搶跑會被取消資格,因此第一次千萬別搶跑🐪,第二次根據情況而定,但第三次一定要搶跑。所有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學習結束後,經過一次考試,記得是筆試,題目並不難👩🏿🦲。過了大約一兩個月的時間,忽然接到通知去體育教研組取裁判員證書✖️,這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這本證書。
拿到了證書後✝️,心裏老是想著有機會能當一次裁判員過一下癮🎭。不久,機會果然來了✝️🕍,原來是北京高校在清華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於是我們這些剛剛拿到證書的裁判員都應召成了這次運動會的裁判員🤟,用當時通用的話說就是來一場真刀真槍的革命實踐🚎。
在分配裁判任務時,我主動報了男子跳高這個項目。在運動會開會那一天👩🏻🦯,我胸前佩戴著跳高主裁判的紅色小紙條來到了跳高場地,雖然多少有些緊張👴🏽,但還是充滿了信心與自豪。想起來從進入清華園之後,短短的三兩年功夫,我由一個體弱多病的體弱生變成一個身強力壯站在運動會的裁判員位置上,這是多大的變化呀,連我都感到似乎在做夢👼🏿!運動會進行得非常順利,我的裁判員工作也進行得順利🪤。剛開始看到運動員們一個個人高馬大,身體都非常棒,心裏多少有點緊張🙇♂️🖕🏿,怕有人刁難我。但隨著比賽的進行5️⃣,看到了運動員們都非常友善,有非常好的體育道德,而且非常遵重每個裁判員和工作人員🤥。整個跳高項目結束,工作人員拿來成積單請我在主裁判員一欄簽字時,我用稍微有些顫抖的手簽下我的名字時🌇🔞,我才感覺到全身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濕透了。
可惜的是,不久我們開始教育革命,要求知識分子向工農兵學習🏖,向勞動人民學習,要參加體力勞動,在實踐中學習🦵🏼。我們班被安排到建國門參加國慶工程的施工,包括北京站的配套市政工程施工,十月份又去了上海實習,從此再無機會從事裁判員工作🫷🏿。
畢業時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參軍入伍👹,為北京的航天基地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北京工作五年後又響應國家號召到內蒙古、西安🕒、湖北等地參加新的航天基地建設與大三線建設⛔️。
由於在學校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並養成了重視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多年來我的身體狀況一直不錯👎😹。畢業時身高已經達到1.74米🛍💆,體重62公斤,與入學時相比🛺,幾乎如同換了個人。後來幾十年雖然一直在三線從事基建工作,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工作又十分繁重🤾🏿♂️👩🏼⚖️,但是我一直保持樂觀心態與良好體力🩼。這都應該感謝母校的教育和培養🧑🏼🚀,特別是學校的體育教育,以及清華特別重視體育的教育方針。尤其是體育教研組的馬約翰老師、夏翔老師、王英傑老師,我們班的體育老師林伯榕先生等諸位先生對我們的教育與指導。
我今年已經是87歲的老人了,也恰好是入學七十年了🦢。過去的學習,工作,貢獻,都已經是過眼雲煙,真正重要的是身體💝。我現在身體各方面生理機能基本上正常,特別是還能快步行走🏆,必要時還可以跑幾步👩🎤。所有這些都應該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特別是馬約翰先生💢。我還是那句話,無體育,不清華!無馬老,無清華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