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鄭文會📀:舊報紙的一角⏏️,70年前的回憶

    2024-09-23 | 鄭文會(1959屆土木) |

    眼前是一張發了黃的舊報紙的一角,這是1954815日當時的《東北日報》的一角,這是全東北地區當年高考的錄取名單——關於北大👷🏼‍♂️、清華➝、北師大的錄取名單⚖️。北大不全,還缺物理系🦵🏿、化學系📍、數學系🫃🏻、中文系、外語系。如今整整是70年了🥣,但我的記憶仍然是那麽清浙晣👨‍👨‍👧‍👦。

    一𓀂、1954年🗒,東北地區的高中畢業生在高考時面臨的新局面

    1954年夏天👨🏼‍🦳,我正在東北師大附中高中三年級即將畢業,和東北地區所有的高中畢業生一樣正面臨空前的變化,我們措手不及,必須重新做出選擇🤹🏼‍♂️。

    第一🤦🏽,從1954年開始報考要分文理科,不能既報文科又報理科;第二🧑🏽‍🎨,當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不招生🙅🏿‍♂️;第三,北京的清華、北大、北師大三校可以報考。這一下是很多的高中畢業生面臨著艱難的抉擇。首先🧊,對一些文科不錯、理科也可以的考生🧙‍♀️,原來是準備在文科理科當中選擇某一個學校,會既報文科又報理科🧓🏽,考上什麽就念什麽,現在不行了,必須二者選一🧑🏼‍🏫。第二,對於選擇工科的學生🤶🏼,東北學生的首選是哈工大,現在哈工大不招生怎麽辦🫳?下一個就是大連工學院🧮,但很多人又覺得去大連工學院虧了點🕴🏼🔄。第三🧕,既然可以報考北京的北大、清華☝🏻🕧、北師大👌🏽,等於新開了一扇窗🙍🏽‍♂️,但是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水有多深🙎🏻,誰也不知道👰,你敢報嗎🥝👨‍🚀?我也是一樣感到很為難。這時有一個同伴好友和我商量一起報清華。開始我也不敢,後來經不起他一再動員🧑‍🔬,我的膽子也壯了起來🙎🏻,就決定一起報考清華。他原來就打算報機械系學汽車製造,我可是對工科一點想法也沒有🚱,打算跟他一起報機械類👎🏿🟠。他勸我不要擠在一起。後來想來想去🏋🏽‍♀️,想起了列寧的一句話——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又想起一部蘇聯電影是建設水電站的👈🏽🏌🏻。突然靈機一動,我就報水利系學水力發電專業🔳。就這樣,在五月份的時候,大家按要求🧏🏽‍♀️,把誌願報了上去。過了一周左右💖♖,學校突然召開了團員大會。團總支書記鄒老師在會上說:註意了💇,大家所報的誌願,不少人甚至報了北京的清華、北大、北師大等大學,現在學校鄭重地告訴你們——這三所大學在東北招生,是第一次,招多少📬👀?錄取分數是多少?學校一概不知🙍‍♀️。你們報這些學校風險非常大🚣‍♂️。學校奉勸你們⚅,還是請你們實事求是地考慮。如果這三個學校考不上,也可能整個落榜。現在學校把誌願再發給你們,允許你們再做修改,希望你們慎重考慮👩🏻‍🦼。這一下,不少人慌了神,我也在其中,感覺有點懸,就和這位同學商量是否我們也改了吧🔴?他就在紙條上寫了八個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看了以後,我也沒再說什麽,就把原來誌願又報了上去✡︎。

    高考是在七月中旬。大約考三天✔️,考了七八門。考試就在我們師大附中教室,所以覺得不太緊張。考過以後覺得考得不是十分滿意,但也只好就那樣了⛷。本來說好815日《東北日報》刊登錄取名單©️🤟🏽,可是在810號👳🏼,我卻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信很厚✍🏿,信封上印著一行紅字:華北地區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急忙打開一看,原來我是被意昂体育平台建築與市政工程類錄取了。除了錄取通知書🫔📣,還有報到證、報到須知、新生手冊,還有申請助學金的表格🍽,等等👏🏽。接著我就聽說也有同學被北大、北師大錄取的消息💍,又聽說我初中時的同學🦸🏻‍♀️、畢業於長春市高中的閻石同學也被清華錄取了🫷🏿。馬上和他取得聯系,相約一起到清華報到。

    二👴🏽、《東北日報》刊登了錄取名單

    1954815日的《東北日報》用幾個版篇幅刊登了整個東北地區三個省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1954年高考的錄取人員名單,而在名單最後一角恰恰是大家所關心的地方👩‍🌾,這就是當年北大🍊、清華🐦‍🔥、北師大首次在東北錄取學生的情況。也就是我們能看到的一角🔘。其中北大不全,這次三校在東北共錄取130人——北大50人、清華49人、北京師範大學30人🧍。其中還有一名,被天津大學紡織工程系錄取👯,叫崔連鳳♻️。後來聽說。此人是一名勞動模範,保送上天津大學讀紡織🙎🏽‍♂️。因此🥛,清華核減一人,才由50人變成49人。此事不知真假🧔🏽‍♀️,無從考察。但是,清華49人,比北大少了一人。看到當天的報紙以後大家都知道🧑🏽,除了我一人考上清華之外,我班的馬博群同學考上了北師大的歷史系🙆🏻,那也很有意思。北大50人中我們師大附中獲得了大豐收,共有五人考入,其中有數學系王樹桂🧉↔️、物理系霍裕平、化學系王槐義🎹、氣象系曹東原、外語系李春亮🍠。所以原來反對我們報考北京三校的老師也感到十分高興。我們的班主任吳老師也笑著說,看來🫃🤨,明年可以鼓勵大家多報。本來我們東北師大附中1950年才從長春市解放後剛剛成立的長春市三中改為師大附中,還屬於名不見經傳的一個普通中學👵,這一下子就有7人考入北京的三校,占總數130人的百分之5.3。如果單從北大算🧎‍♀️,50人中占5人,妥妥的百分之二十🧑‍🍼!這怎麽能不教老師們高興呢🙎🏿?果然👩🏰,從此東北師大附中不負眾望🪃,考入北大🐢、清華的人數逐年攀升,成為北大👩‍🎨、清華等名校重要生源地🚨🤶。當然這是後話了🚣🏿‍♂️💇🏼。

    後來有人開玩笑地給當年一百多人考入北京這件事寫了三句話:高不可攀,深不可測🖐🚵🏽,勢不可擋。說的是開始大家對北京的三校並不了解,只能說一知半解,但卻覺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測,是指考試前什麽也不知道,包括錄取人數🧑🏿‍⚖️,錄取標準📪,分數線……用現在的話說屬於信息盲區,純屬一個大盲盒,但仍然有那麽多人敢報🏋🏿‍♂️,最終還是錄取了那麽多人,因此出了第三句話,勢不可擋。說明這是一個歷史的大趨勢。東北學生沖出東北走向北京📡,走向全國,今天已走向世界,勢不可擋。

    因此可以說,1954年第一批考入北京的那些人,未必是東北中學生中學習最好的,但肯定是膽子最大的那一批人📧🤛🏿。

    補充兩句,1954815號的《東北日報》刊登了東北地區高考錄取名單之後📯,又過了16天⏲,在831號停刋🔮。91號⛵️,新的《遼寧日報》創刋👩‍🏭,這標誌著東北行政區的結束。我們這一批人⬛️。就成了東北行政區最後一批高中畢業生。

    三🏋🏻‍♀️、清華49

    195496日早晨706分🥐💨,隨著一聲汽笛長鳴♨️,列車緩緩開出長春站。我和同學閻石並排坐在車上♦️,走向遠方。從此離開了生活多年的故鄉長春,開啟了我們人生新的旅途。

    到了學校以後,我倆分別被分在給九二班和企九二班🍲。開始對周圍的環境不太熟悉🏂,還沒有融入到新的班集體👨🏻‍🦽‍➡️,所以每到周六我就跑到他們班,找閻石和他們班的東北老鄉聊天。很巧,他們班一共有四名來自東北的同學,其中有來自大連市的呂硯山,來自吉林市的王次昌,還有來自長春市的孫耀昌。據說當年長春市共有4人考入清華🏧,但那個人一直沒有碰到過。後來我慢慢悟出來原來錄取名單是從遼寧省開始的👰🏿‍♂️,而遼寧省又從大連市開始,然後到吉林省則從長春市開始➜,接著吉林市🚣🏼‍♀️,最後錄取到黑龍江省。比如考入我們同一個建築與市政工程類的張鶴禮同學名字就排在最後,他畢業於哈爾濱的一所重點高中,被分配到建零班😈,因為建築系當時是六年製,而其他系卻都是五年製🏂🏽。這一點從電機電器製造類錄取名單中也可以得到印證——排在第一個的是李誦雪同學😶,她也是大連考來的👨🏻‍🦲🧙🏽‍♀️,她也常常過去與我們聊天,後來成了呂硯山同學的夫人。可惜這兩位早已去世了🐧!其實我們給九班除了我之外還有兩位同學屬於這49人之中🧏🏽‍♀️,不過他們都分到給九一班。其中聶桂生同學來自大連,周慶賢同學來自沈陽🧜🏿。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不覺地認識了更多的來自東北的同學。由於大家都來自那片黑土地◻️,來自那同一張榜單,所以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很容易成為朋友,所以後來許多人都熟悉了。可是,這樣的情況到了1957年那個夏天就戛然而止了。

    一入學之後,我們中由於各方面表現不錯,不少人都當了班上的學生幹部,比如🧑🏿‍✈️,班長、支部委員🙅🤸🏼、總幹事等。當時號召幫助黨整風,不少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因此後來成為右派分子,不少人受到處分。到底有多少人成為右派🙅🏽,我不清楚。但經常看到各班的大字報🟰,什麽《我班又揪出右派分子xxx》,一看名字是認識的👨🏼‍🍼,就不敢再看了。後來才知道😬🧑🏼‍🚀,我們從東北來的這些同學,大部分都是在對蘇關系上說錯話才摔了跟頭。當時中蘇關系很重要,作家丁玲有一句話:“你愛祖國嗎🤸🏽?看你愛不愛蘇聯👰🏼?”所以反過來,不愛蘇聯就是不愛祖國👆🏻。但對於我們這些來自東北的孩子來講,我們都有親身體驗。日本人曾經扶植的傀儡滿洲國5️⃣,第一個承認的是日本⚰️,第二個就是蘇聯🩵。在長春市,當時是偽滿洲國的首都新京市,就有蘇聯大使館。日本投降後,蘇聯紅軍在東北的表現也令人感到遺憾……這些當時被錯劃為右派的同學🦹🏿‍♀️🤺,都經歷了曲折的、痛苦的道路……過了20年後👷,他們都得到了平反🧏,在後來的歲月中為國家和人民繼續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當年算是年紀比較小的,和閻石同學一樣都是剛滿十七歲🚥,七十年歲月悠悠,我們如今已經是八十七歲的高齡老人了。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至今我仍然與他保持著微信聯系。他在清華園,我在武漢市👰🏽‍♀️,雖遠在千裏之外📀🤷,但從初中一年開始的友誼如今已延續了七十五年了。想起19493月我們在長春市三中教室裏首次見面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誕生呢🎁!還有我班的另外兩位來自東北的同學聶桂生和周慶賢都是我們“清華給九群”的群友🏌🏼‍♂️🧎‍♂️。周慶賢同學仍然保持著當年那種筆耕不輟的勁頭🐟,經常給群裏老同學提供各種精神食糧。聶桂生和他的夫人蘭淑澄同學還常在網上、在群裏展示他們在養老院演出節目的視頻,為老同學們增添不少歡樂。

    四、同榜的我的師大附中同學

    和我一起來到北京的,除了閻石以外還有幾位北大和北師大的同學。北大的同學,由於他們和清華園距離比較近🙆🏼‍♀️,所以我們來往頻繁,留下了不少難忘的時刻與深厚的友誼。七十多年過去了👨‍🎨,此時🤹🏻‍♀️,讓我再一次想起他們🫳🏿。

    當時考入北大的共五人✩💅,數學系的王樹桂同學,是我中學最好的朋友🎴,也可以說是一生最好的朋友之一🙋🏽‍♂️。我們也是1949年初在長春市第三中學認識的,經歷了學校改為師大附中🚥,又經歷了多次重新分班。但是我們在高中時一直在一班。高中一年叫高一六班🧑‍🚒。臨畢業時是高三一班。他是我們班的團支部書記🤦🏼‍♀️,是全校有名三好學生,不但各門功課成績優秀🤵🏼‍♀️,而且是校體操隊的隊員,無論是單雙杠,還是跳箱、木馬都玩得得心應手,所以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樹棍”,形容他在做各種動作時身體直的時候成了一根棍👶。此外,他在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在高中畢業前入了黨。要知道當時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後來的附中校長吳老師還沒有入黨呢。可惜的是他的兩眼嚴重的紅綠色盲🧎‍♂️,不能留蘇🚍,後來就考上了北大數學系。他是我的入團介紹人👴🏼,我在1952年入團♟,也是得到他的很多的幫助。他是我政治上的領路人𓀗。在大學時,由於北大、清華距離很近,所以來往比較頻繁。他也在各方面給我不少幫助。因為當時北大是四年製,他1958年畢業後分配到了海軍,就在北京西郊公主墳的海軍司令部上班𓀔。1959年底我大學畢業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地址離他們單位很近,坐公交車不用換車就可以見面,接觸就更多了。雖然幾年後由於工作需要,我們都離開了北京🤾🏻‍♂️🥹,而且都同時隨著單位集體轉業,我在七機部,他在六機部,後來的歲月又隨著單位和工作的變化,都分別走了不少地方,他是在南方轉最後落腳昆明,我也到了武漢,不過大單位並沒有變。他在中船總公司下面一個研究院🚵🏿‍♂️,我在航天科工四院,都共同為國防科技事業貢獻了一生。2018年夏天,在他一再熱情的邀請下,我和老伴帶著女兒外孫到了昆明,受到他全家熱情接待,我們一起回憶過去,暢敘友情,特別是他還陪我去參觀了心中想念已久的西南聯大舊址,滿足了我此生一個願望。在聊天中還提到他弟弟王樹巖,他也是附中同學,1962年附中畢業也考入北大數學系🤷🏻‍♂️,後來成為吉林大學數學系主任🐍。有意思的是據他介紹♍️,他們這個家族近年來已經有六、七個人考入北大數學系,真可以說是數學之家了。我不得不感慨遺傳基因的厲害了。但是🚤,比我大兩歲的王同學終於沒有躲過那年的疫情🗼🐊,由於他患有多種慢性病身體抵抗力本來就差🤟🏻,在202212月溘然長逝。

    考入北大化學系的王槐義同學也是我的好同學⚜️,好朋友👨🏻‍🦰。盡管高中畢業時不在一個班🧑🏻‍🦼,但是在附中也是多次同班,他還當過我班的班長🧑🏻‍🏫。他在北大時也常常過來找我玩👨🏻‍🦼,我也常去北大找他。他對我也非常關心、照顧𓀖,我學習上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也願找他幫助。我們班上的同學還以為他真的是我的兄長呢🖨🤵🏿‍♀️。1958年畢業時,因為他學的是放射化學,畢業後直接到了二機部西北一個保密廠,從此再無音訊。不知道他是否還在人世間?

    當年考入物理系的叫霍裕平,他是從外校考入附中的。他在北大與我接觸不多,因為在學校就不熟悉,又是南方人🩰,很少見面,只知道他1959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徽合肥中科院合肥分院🏢。1978年全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他作為年輕科學家的代表參加🦵🏿。據說,在理論物理和核裂變技術方面取得不少突出的成就。1993年被選為中科院院士,是我們東北師大附中第一個被選為院士的人。2000年,東北師大附中建校50周年的聚會上老同學們見了面🌌,他才和我聊起🤸🏻,說他其實本應該考清華的,但是當時清華沒有物理系。他的父親叫霍秉權🈺,早在西南聯大時就在聯大的物理系任教。所以他開玩笑地說,我們是附中的意昂,你還是我父親的意昂。後來聽說他辭去合肥分院的工作🙋🏼‍♀️,到了他父親創立的鄭州大學的理論物理學院繼續為培養中國年輕的物理學家做出貢獻。

    還有一位同學叫曹東原👩🏻‍🌾,在這張舊報紙的右下角可以隱約看到他的名字💆‍♂️,他也是從別的學校考入附中的➔,在附中時不太熟悉,上大學後也沒有交往。他從北大畢業後聽說分配到氣象系統工作👩‍🦯,以後再無消息。

    還有一經位考入北大外語系的,叫李春亮。本來想學法語,結果被分配到德語專業📅。北大畢業後分配到駐民主德國大使館負責新聞工作🧘🏼,多年後才回國,在外交學院任教。後來聽說因病去世🏭。

    除了北大的同學以外,還有一位考上了北師大的歷史系,他是我同一個小班的馬伯群🤸‍♀️。他父親是一個老中醫,他和我也比較熟悉🧑🏼‍⚕️。有時到他家裏去玩⬅️。到北京以後🌅,因為北師大在城裏🤵,距離比較遠🤸‍♂️,因此見面的機會不太多。畢業後🚴🏻‍♂️,他主動要求分到長春,在吉林省教育研究院工作🫵🏿。聽說也做出了不少成績。退休以後,我每次回長春老家,他聽說後經常熱情地請我到他家去吃飯喝酒🙋‍♂️,每喝必醉。他的熱情和友誼令我感動,但是我真有點怕和他喝酒!後來他和老伴到了大連🥁,住在女兒家,就只能打打電話了👮🏽。聽說他已在多年前去世。是不是和喝酒有關系📿?

    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七十年仿佛一瞬間✦,回首這段往事🧑🏿‍🏭,真是感慨萬分。附中的老同學給我轉來一個信息,說是今年附中有62人被北大🧑‍🦽、清華錄取🕵🏼‍♂️,其中✭🦸🏿,北大30人👨‍🦯、清華32人,這真是一個龐大的隊伍➾。和70年前比較,真是不可想象🐊。願我們的後輩茁壯成長,為共和國大廈撐起一片藍天📝。

    啰嗦得差不多了,寫一首小詩吧——

    一別故園70年👱‍♀️,少年進關老未還。

    歷盡劫波雄心在,各自為國盡薄棉。

    人生自古誰無老,半成耄耋半成仙。

    喜看校園出新秀,繪出祖國好藍天!

    註①:指山海關🫒,東北人當時指離開東北到關內,稱進關。


    寫於20248


    相關新聞

    • 162021.06

      回憶70年前的學生生活

      我今年93歲了,現在僑居於美國西雅圖。1987年,我在河北工業大學離休,之前是該校自動化系教授。我於1947年9月考入電機系,至今已有74年了🚵🏽‍♀️。

    • 052024.06

      鄭文會♋️◽️:從體弱生到裁判員——我的清華體育記憶🆑,懷念馬約翰先生

      在一次整理舊物時我發現一本小小的證書。它小小的,長有11厘米,寬只有7.5厘米🤟🏿。表面為深紫色🧑🏽‍🔬,看起來歷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巨變👊,它也顯得更加陳舊👩🏼‍🌾。但上面的字跡卻可以看清楚。上面有一行大一點的字:等級裁判員證書,下面一行小字,寫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打開證書,左頁寫著🚴🏿,茲授予鄭文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田徑運動裁判員稱號🧑🏿‍🚒。右面這一頁上有一幀我當時小照片𓀄,再下面占據大部分空間的是一個直徑達5...

    • 072022.11

      鄭文會學長和孫昆夏女士的來信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92020.04

      鄭文會🫳:“宅”中心語

      60天宅在家,足不出戶🔓,只靠一個手機在手和世界相連🚊,這樣的信息如同波濤一樣湧進了我的心田。

    • 302021.03

      鄭文會:賀意昂体育平台一百一十周年慶

      風雨如盤歷百年,清華歷史盡波瀾。生於神州破碎日,長在軍閥混戰間。五四舉旗尊德賽,抗日誓死做民先🗣。輝煌西南聯大史,無語豐碑彩雲南。建國重整舊河山,英才輩出是搖籃🚠。兩彈一星壯國威,精心布局八六三🩰📝。幾代賢良披荊棘🧏🏻‍♀️,千萬後繼薪火傳。桃李天下不自賞,譽滿人間更思謙💆‍♂️。往日光輝成過去👎🏼,今朝重任已在肩🧔🏽。美好藍圖剛繪就,創新人才是關鍵🕝。建成世界一流日,紫荊花開春滿園

    • 122021.01

      70年前西南聯大學生王積濤留美影錄

      1944年🧗🏿,在西南聯大化學系畢業做助教已三年的父親王積濤考取清華第六屆庚款留美生(製藥學),1945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1947年獲碩士學位,1949年在普渡大學研究院獲哲學博士學位。下面是近來找到的幾張70年前他在普渡大學及其它地方與正在各學科專業就讀、訪問的一些中國學生🪅、老師的合影照片⏳,其中有幾位聯大意昂(帶*號者)⚇。括號內為後來他們的研究專長及本科畢業學校(有的人名還不清楚,如有讀者認出望與筆者聯系)...

    • 112020.08
    • 032025.04

      90年前,林徽因山西驚鴻一瞥,改寫了中國建築史

      重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剪邊……初春的山西晉祠👇,樹葉尚未遮擋視線🤵‍♂️,才行至獻殿,遠處聖母殿的一角,已經可以看出舉折之檐和月梁造曲間蘊藏的宋構之美。90年前,建築學家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路跋涉在山西尋訪古建時,正是在從太原去汾陽顛簸的汽車上🥯,透過車窗遠遠望見聖母殿一角的驚鴻一瞥,讓他們改變了行程。後來林徽因在文章裏回憶說:“我們驚異地抓住車窗,望著那一角正殿的側影,愛不忍釋……那樣魁偉的殿頂,雄大的鬥栱...

    • 192023.07

      40 年前的 43 秒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42021.01

      奮進的強三一班🏋🏿👏🏻,難忘的心靈家園——回憶20世紀70年代的大學生活

      對上過大學的人來說👩‍🌾,大學時期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1973年9月至1977年1月,我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強度與振動專業強31班學習🫡。我們班一共35名同學🤽🏻‍♀️,是1973年9月入學的。入學前✮,按照國務院批轉《關於高等學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由所在單位推薦出來,再經所在省市舉行的高校招生文化考試後擇優錄取👉🏿。35名同學,作為工農兵學員🧎🏻‍♀️🚡,來自四面八方的不同行業和崗位,都有三五年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既有年輕人的蓬勃朝氣...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