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鴻簡介:我國肝膽胰外科和肝移植領域中青年領軍人物之一👛。美國外科學會榮譽院士♔、歐洲外科學會榮譽院士、法國外科科學院榮譽院士、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師從中國“膽道外科之父”黃誌強院士,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在肝臟移植及肝膽胰腫瘤😝、膽管結石、膽管損傷、門靜脈高壓症、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外科治療等領域具有一系列創新理論和技術。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
在傳統經驗醫學範式下,盡管我國醫學水平不斷進步、醫療服務不斷改進,但仍面臨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質量與效益不高🎪、結構與布局不合理👩✈️、服務體系碎片化等困局。尤其是傳統經驗醫學遭遇“不確定性”技術瓶頸🧔♀️,造成了醫療資源浪費和醫療效果不盡如人意。進入21世紀,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將醫學帶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傳統醫學理念和醫療範式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
A 傳統經驗醫學範式下的醫療浪費現象不容忽視
傳統醫療是以經驗為主導的臨床實踐🧑🏽🏭🦸,經驗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不僅難以確保安全和有效的醫療,而且容易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和社會醫療衛生成本顯著增加🧬。
美國醫療系統每年浪費在不合理甚至有害的診療過程中的費用高達7500億美元,大體相當於醫療總開支的30%🧑🏻🦽。而我國在醫療行業規範不健全、醫療資源不能共享、以藥養醫的逐利機製盛行等情況下,醫療資源浪費狀況十分嚴峻👨🦯。2013年,中國衛生總費用逾3萬億元😲,預計超過1000億元的診療費用以及1000億元的藥費為無效支出𓀂。全面系統優化臨床實踐,合理應用診療技術以有限醫療資源投入獲得個體和社會最大化健康效益是當前我國政府的責任和醫療衛生界的使命。
B 現代科技和醫學進步開啟“精準醫學”時代
醫學是一門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而不斷進化的科學。進入21世紀🚉,現代科技和生物醫學的突飛猛進、循證醫學的日漸興起🚌、人文關懷的備受重視、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均顯著改變了當代醫學的價值觀👷🏿♀️🤷♂️、思維模式、診療策略🟣👩🏼🎤、技術特征乃至醫療服務的業態。在此情形下,一種體現現代科學技術特征,適應社會健康需求的全新醫學理念和醫療範式應運而生,這就是精準醫學🥾。
在精準醫學領域,中國學者走在了世界同行的前列🚔。21世紀初,在持續優化肝膽胰病患外科治療的臨床實踐中,筆者意識到現代科技推動下當代醫學的理念正在悄然轉變,這種以準確決策和精確幹預為特征的現代醫學理念與建立在相對不確定性基礎上的傳統經驗醫學有著質的不同,應當賦予其新的概念並闡明其科學內涵。筆者於2006年在國際上提出“精準外科”理念並應用於肝膽外科臨床實踐。隨後,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傳染病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項目資助下⛺️,我們對精準肝臟外科的理論和技術體系進行了系統的臨床研究和應用實踐🍑,凝煉出精準外科的哲學基礎、核心內涵和技術特征,構建了契合現代科技特征和社會健康需求的精準外科範式。該範式以高度確定性的臨床實踐為基礎,通過準確決策和精確幹預,使得病竈清除🎾、臟器保護和損傷控製這三個外科要素在相互製衡中達到最優化,從而實現外科處理安全、高效和微創的多目標優化,使病患獲益最大化💝。近10年的臨床實踐證明,精準外科理念和技術體系在有效提升肝膽外科治療效果的同時,顯著降低了醫療成本並提高了醫療效率💚。
目前,精準外科的理念和範式受到國內外同行的普遍推崇和響應,並已滲透至諸多專科,顯示出精準理念在臨床醫學領域的普適性和廣泛應用價值。2011年♡,美國學者提出了基於基因測序的“精準藥物治療”,從分子醫學層面強化了精準在現代醫療實踐中的價值👨🍼。事實上,在現代醫學進步及高新科技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組學檢測系統、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生物材料和組織工程技術等各種先進科技與傳統醫學的整合應用和集成創新💻,都在顯著提高疾病預測、防控🎮、診斷和治療等醫療實踐過程的確定性和精準性🧜♀️,推動了傳統經驗醫學向現代精準醫學的理念革新和範式轉變♠︎。2014年10月,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這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開業前夕⤵️,筆者提出以“精準醫療”為本的“三精醫療”(精準醫療🥿、精益醫療、精誠醫療)理念構建現代醫療服務體系🤷🏿,在臨床實踐中全面推行精準醫療的理念🧛🏻👂🏻。與精準外科的範式及理念相似📇🧔🏻♂️,精準醫療追求準確選擇和精確應用適宜診療方法🟧,以最小醫源性損害、最低醫療耗費,去獲得病患的最佳康復👳♀️。
2015年1月,奧巴馬啟動美國“精準醫療計劃”,掀起了全球精準醫學的熱潮。2015年3月和4月🐔🚴🏿,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先後召開精準醫學戰略研討會,對精準醫學列為“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問題研究的重大專項進行論證。這標誌著精準醫學時代已經到來🐼。
C 現代精準醫療與傳統經驗醫療有著本質區別
精準醫療依托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物醫學🧑🌾,是具有高度確定性、預見性和可控性的臨床實踐🫶。精準醫療的哲學基礎是科學決定論。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可以追根溯源是決定論的體現。在醫療實踐中🤸🏻♀️,確定的疾病診斷、病情評估與治療方法必然導致確定的預期結果。確定性是精準醫療尋求最佳臨床實踐的基石,精準醫療的確定性涵蓋健康評估👨🏽🔬、疾病診斷👨🏿🦲、臨床決策和幹預處理等醫療實踐全過程。基於確定性原則,若能整體把握醫療實踐中的因果關系,精確控製臨床幹預過程,就能夠獲得可預見的治療結果⚪️。精準醫療可通過高度可控的幹預過程來實現預定的診療計劃以獲得預期的結局。基於高度確定性的精準醫療是在有效控製病變與減免醫源損害的相互製衡中,對醫療實踐進行全要素💂🏻♂️、全流程、全局性的系統優化🐣🧑🏿🎤,實現以病患最佳康復為終極目標的最佳臨床實踐。
與精準醫療不同,傳統經驗醫療是以個人經驗為主導🫢,在臨床實踐中充斥著不確定性🫃🏼,這正是診療過程難以控製和幹預結果難以預見的原因🙇🏽🪹。傳統醫療存在片面強調單要素優化和碎片化技術改良的傾向,難以顧全以病患最佳康復為目標的診療過程的系統優化。
D 精準醫學發展助力健康中國
精準醫學理念的提出正在給人類健康醫療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全面實現精準醫療有賴於通過系統的臨床醫學研究、基礎醫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科學研究,構建一個精準醫學理論和技術體系,這是破解人類面臨的復雜醫學問題的一項浩大工程。精準醫學作為一種科學的醫學理論和實踐體系,通過集成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傳統醫學方法,科學地認識人體的機能和疾病的本質,系統優化人類疾病防治和健康促進的原理和實踐🙂↔️,以安全、有效、經濟的健康醫療服務獲得最大化的個體和社會健康效益🎈❓。對精準醫學概念及其科學內涵的正確認識和解讀,對於精準醫學研究和精準醫療實踐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指出☆,基因組學技術和個體化醫療是精準醫學中的兩個重要元素,但不能將其等價於精準醫學這一新醫學範式及其理論和技術體系。轉化醫學是將生物醫學基礎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可在精準醫療實踐中應用的理論、技術、方法和藥物的途徑,當然也不是所謂“精準醫學的翻版”🏄🏻♂️。
當前🏊🏽♀️,我國適逢醫療改革的攻堅階段,新醫改的目標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體製,重塑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健康醫療服務🚵♂️。將精準醫學設立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以舉國之力發展和應用精準醫學👥,有助於多快好省地重塑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並由此帶動整個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這對實現我國醫療改革目標⁉️、打造“健康中國”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