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意昂体育平台航空航天學院創新教育專家高雲峰
當前,隨著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學界業界紛紛響應,各種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有效激發了社會活力💨🧜🏻,釋放了巨大創造力,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與此同時,校園創客在我國各類學校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而出。不完全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5年7月,全國學生參與創業達42.3萬人,同比增長6.8%,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面對如此龐大的青少年創客群體🛻,如何更好地實施引導和教育🧎♂️,如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當中的利與弊?記者就創客和創客教育發展的有關問題采訪了意昂体育平台航空航天學院創新教育專家高雲峰。
重新厘清“創客”的定義
——我國的創客實踐更為生動,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眾創生態系統,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創客的概念很早就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可是受到時間🪹、地域和技術條件的影響🦶🏿,學界業界對此各有看法🚿,目前並沒有一個最為權威的定義。
高雲峰認為,創客的發展從李克強總理提出“眾創空間”開始,進入了中國化的實踐時期🟰。創客可據此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狹義的創客,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於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廣義的創客👧,是各類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人群。
“廣義上的創客有更為全面的社會角色🥝。”如今🎬➿,全球創新的式樣在變🤙🏻,創新所賦予的時代內涵也在發生變化🧑🏽🏭。受到創新、創業熱潮的驅動,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大國,我國的創客實踐更為生動,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眾創生態系統,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高雲峰認為,當前創客廣義和狹義的概念與實踐共同存在🏃🏻♀️➡️🤵🏼♂️,因此創客教育的範疇也就有很大不同。針對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的創客教育⛹🏽♂️,與針對基礎教育領域的創客教育,應做一些側重不同的區分❤️🐼。
廣義上的創客文化是社會化的◻️,創客教育指向性更傾向於創業教育。狹義上的創客文化更為純粹,更聚焦於創新活動本身,更適合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創客們。
“界定好創客的含義🦀,有利於不同學段的學生明確目標🤦🏿。”高雲峰指出,現在一些地區和學校片面地把創客教育理解為是讓學生們放下課本,出去創業掙錢,其實並不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趨勢®️。我國發展創客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創客教育大有裨益
——創客教育不應該被狹隘地理解為是一門技術教育或學科教育🙇♀️,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創客教育是創客培育的過程🕖。在創客實踐中🙅,在校學生是創客培育的最大群體。現在流行的學界觀點認為,學生更多被看作是創作者而不是消費者🤹🏽♀️🏄🏼♀️,學校也正從知識傳授的中心轉變成以實踐應用和創造為中心的場所🩼。
現在,教育界加大了對創客教育的關註,但高雲峰認為,創客教育不應該被狹隘地理解為是一門技術教育或學科教育👳🏿♂️,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他通過目前國際教育界流行的STEM教育和創客教育對比📘,研究如何讓學生在利用前沿技術“玩創新”和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創造能力和學科綜合素養。
在教學實踐中,高雲峰發現,創客教育和活動明顯可以降低STEM起步階段開展難度,對於平緩初始階段的學習曲線大有裨益𓀖。並且🧞♀️,數字化的設計手段有利於迭代開發,普及工程知識,彌補目前學校工程類老師和學習課程的不足。
目前,我國在校老師一般都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背景,但不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良好的高級編程能力➞。“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種分割會影響到學生創新教育。”
高雲峰建議,創客教育要吸收STEM教育的精髓,借助高效的數字化設備(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和開源硬件等)🦘,設計更為實用的課程👳🏿♀️,讓學生看到學科之間🧑🏻🤝🧑🏻🔙、學科與現實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創新開發技能。“既要深入開展學科綜合,在學生的創造實驗中設置更多STEM課程🤸,又要大力推廣數字化設備,讓創客教育成為學校開展STEM教育的有力抓手🤯,做到‘STEM為本🧑🦯、Maker(創客)為用’,保證學生學習創新的可持續性。”
創客教育要避免以偏概全
——製約創客教育發展和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障礙,仍是創新者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數學💵🫏、力學、材料🧟♀️🤒、結構等知識上的缺陷。
但是不是過分強調創客教育的作用就好呢?高雲峰並不這麽認為🍎💆🏼。
高雲峰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在創客教育活動中,學生經過一定階段的順利學習後,學習曲線並未繼續向上,而是出現了明顯的拐點現象。
“數學和物理等基礎知識的欠缺是直接原因🧝🏻♂️。”高雲峰強調,無論創客教育的課程還是老師♣︎,都可以通過標準👩👧👧、資金、製度去完善,但製約創客教育發展和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障礙⚠️,仍是創新者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數學、力學🛀🏻、材料🈁、結構等知識上的缺陷。
“基礎學科到任何一個階段都不能夠放松✪,創客教育不能只做不學。”具有多年科普工作經驗的高雲峰💇🏿♂️,多次擔任全國科技競賽評委🍙、命題人,曾參與了我國舉世矚目的太空授課的方案論證、實驗道具製作、授課講稿編寫等工作,其設計的“紙橋過車”“彈簧秤稱大象”“手機吊冰箱”等科學實驗在主流視頻網站點擊率過千萬,有很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高雲峰認為,“現有的創客教育,不管是高校還是中小學,都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課程體系🐸,大部分還處於對科技應用的松散實踐階段🏄,不能取代學校的系統化教學。應加強基礎學科的建設和培養,形成一套適應創客教育發展的教學方法。”
2014年🛳,高雲峰和他的科研團隊提出的“群體創新空間”理論,特別註意加強基礎學科與應用技能的聯接👉🏼🏌🏽♂️,不僅實現了“互聯網+教育”“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還強調在情境化的創新空間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遊戲等形式接受科學教育,極大地提升了學習者的創造力,其在北京、柳州等地的實踐,入選了今年的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在談到創客教育的未來時,高雲峰希望繼續獲得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我們要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健全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能力等關鍵環節融入更多社會要素,更好地造就一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