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陳瞰🔙:百萬莊,新中國的居住樣本

    2016-12-23 | 陳瞰(2006級建築) | 來源 《中華遺產》雜誌2016年第10期 |

    被譽為“共和國第一住宅區”的百萬莊動工於1953年🙅🏻‍♀️,是由我國著名設計大師張開濟先生主持設計的國家第一批公務員宿舍👳🏻4️⃣。1955至1956年,百萬莊住宅區的第一代居民先後住了進來。他們被從全中國抽調到北京🏋🏼‍♀️,操著天南海北的口音🏄🏽‍♂️,組成了新中國重工業發展的骨幹力量。作為中國近代住宅史上的重要實踐和遺存👨🏼‍🎨,百萬莊沒有停滯在六十年前,而是不斷生長。本文回顧了當年的設計和建造過程。

    從空中看,百萬莊獨特的肌理🐉,在雜亂的城市環境中辨識度非常高🚾。子醜寅卯辰巳午未八個區,分列四周,申區和公共設施則位列正中👨‍👦。整個百萬莊氣象嚴整,如同一座微縮的城市。(製圖:陳瞰)🧑🏼‍⚕️。

    百萬莊,一個鄰裏單位

    1953年3月22日,張主任開會回來了。設計室的小夥子們看到他胳膊肘下夾著一張大白圖🤽‍♀️,神色昂揚↙️,就知道,一項重要的任務來了☝🏿。這也許是新中國的又一個“第一次”。

    北京市建築工程局設計院,那個圓臉戴眼鏡的張開濟主任可謂無人不知👱🏽。他是院裏鼎鼎有名的“大拿”——1935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先後執業於上海🛀、成都、重慶、南京等地,新中國成立後來到北京,開始參與建設新政權下百廢待興的共和國首都。此前,張開濟正帶隊給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四個部設計新的辦公場所,人稱“四部一會”辦公群。這是國內第一個根據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和統一建設的方式建造的大規模政府辦公樓群。

    張開濟先生與“四部一會”大樓。

    1950年2月💂‍♀️,建築學家梁思成和陳占祥共同提議,在北京西郊月壇和公主墳之間😲,設置新的中央行政區🧑🏽‍🔬,容納新政府所需的主要行政功能和配套設施。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提案,意欲在北京的西郊再造一座帶有中軸儀式感的新城。雖然在當時不具有完全實施的可能性,但卻給決策者提供了一種思路🗝🙍🏿‍♀️。1952年🛃,當時的中央政府決定在西郊三裏河地區,建立“四部一會”以及其他一系列部委機關👵🏻。而張開濟接到的新任務,就是給這些政府辦公組群修建配套的幹部職工住宅區。

    “梁陳方案”示意圖。

    1953年的北京,出了阜成門再往西走,滿眼盡是空曠的農田🐫。位於八裏莊塔路與五號門路之間的百萬莊,只是這稀稀拉拉的村落當中不起眼的一個。正在地裏幹活的老大爺,剛剛從村幹部口中得知,這一片要被國家收購了。他心裏盤算的是🔊,家裏的房子和那兩畝地,政府究竟能給賠多少錢?他萬萬想不到,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標桿住宅區,將會在這裏拔地而起。他更不會想到👩🏽‍🦰,“百萬莊”這麽個普普通通的京郊農村的名字🖖🏼,即將被寫入新中國的建築史。

    原來荒涼的北京西郊,已經逐漸被輻射擴散的城市包了進去,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地段。百萬莊周圍的建築🤢,也是一派現代化的氣象。唯獨百萬莊小區,仍像一個城市中的異質物👨🏽‍🦳,一片高樓群落中的“窪地”💶🧍,保留住了一些屬於那個時代的容貌。

    然而,身為工程總設計師的張開濟,當時手中可以參詳的資料並不多🦣。解放初期🐻‍❄️🙍🏽,國內的住宅大多分散各處零星建造➡️🚸,集中成片的只是兵營式的機械排布,未形成有組織、有秩序並能將生活福利建築妥善安置其中的建築群體。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雖然堪稱居住聚落的典範🙃,但新中國成立後再復製這種“老古董”🫦,顯然有些不合時宜🤯。況且💁🏽,它們只是單層“平房”,而當時需要的則是能容納樓房及各種配套功能的“住宅區”🎋。

    難道真的無例可循?當然不是🦕。解放前🫨,在上海,張開濟就聽說過的一個新名詞——“鄰裏單位”。這是從國外傳入的一種西方居住理念🧳。首倡者中有位叫佩裏的美國社會學家,他總結出“鄰裏單位”的完整體系👉🏽,即在不被汽車幹道穿越的街區單元之內,通過合適的步行距離,組織起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需求,既安全,又方便。

    面對北京西郊百萬莊這片356.2畝的方正完整的地塊🛹,張開濟感到,一個絕好的機會來了——就在此時☁️,就在新中國的首都,他將有機會完整地實踐“鄰裏單位”理論,親手規劃一個現代化居住區的樣板。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 秩序💫,秩序🧵!

    秩序👍🏿!秩序!這個詞在張開濟腦中一直縈繞。

    國家的秩序🦹🏼🤸🏻‍♀️,社會的秩序🐺🥜,單位的秩序,居住的秩序👨‍🦽‍➡️,這些抽象的“秩序”概念♥️,都得被妥善地安排到一個善美的形式秩序中來🌮。

    在總圖規劃上🙏,最容易體現秩序的方式🌩👨‍🏭,就是劃分“格網”,形成區塊🧓🏻,繼而填充功能。張開濟鋪開圖紙,在東西橫向畫了三根線🙌🏻,大概四等分;南北畫了兩根線🦤,大概三等分。這些縱橫的線條🕗,是將來社區內的道路。這樣就分成了井井有條的十二個區塊🧏,一種清晰的空間結構躍然紙上。

    東西靠外側的八個區🦸🏼,可作為普通幹部的住宅,容納了大部分的居住功能。中間的四個區塊✊🏼,對於方正的格網進行了錯動👩‍🍼。既豐富了空間形態🧥,也使社區道路不是一通到底🧖🏽‍♀️,有利於降低車速👨‍❤️‍💋‍👨🧏🏼‍♀️。

    最北側的區塊內,沿街布置了一棟辦公樓,形成門面和屏障。辦公樓南面規劃為高級幹部的居所🧘🏼‍♀️,被四周拱衛。

    再往下一個區塊♕,是整個百萬莊的中心。張開濟向左右各擴張了一片🚵‍♀️,分別安置了商業和小學,二者之間則為一大片公共綠地👩🏼‍🍳。綠地👌🏼、小學😑、商業🙅🏿‍♂️,都是輻射整個社區的重要公共設施,安置在正中央☪️,從社區內哪一點去都很方便🤳。住區的核心是居民的公共活動,這也符合了新社會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中心區域最南面兩個區塊,主要作為後續建設的儲備用地。以綠化相隔,區塊北側是擬建的人民文化宮,南側沿街預先考慮了建設高層建築的可能。

    經過設計部的日夜奮戰🧘🏻‍♂️🚣🏼,一張秩序井然的規劃圖終於出現在了圖桌上。張開濟別出心裁地給每個區塊都起了名字——以地支為名,自左上角開始,逆時針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八個區🌋,中間的部長住宅則為申區🙆🏻‍♂️🚴‍♂️。方正的區塊,對稱的布局👨‍👨‍👧‍👦,嚴謹的軸線。秩序!秩序🧗🏼‍♂️!

    百萬莊住宅區設計總圖

    區劃格網完成了🤼‍♀️,每一項功能也都被妥善安置在了特定區塊內👋🏻。接下來的難題是,采用什麽樣的建築形態呢?

    有兩種類型可選🪆:一種是“行列式”🧁。所有樓棟都一排排平行布置,清一色的南北朝向。好處是日照通風俱佳🚔,壞處是整體形態過於死板🎻。

    另一種是“周邊式”💶🤦🏿‍♂️。建築沿基地周邊圍合👩🏽‍🌾,形成院落。這樣一來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東西朝向的戶型,舒適性上會比南北朝向的戶型差很多🛬。且周邊式住宅轉角的內院會“窩風”,室內不能形成“穿堂風”,院子裏也通風不暢。同時👨‍❤️‍👨,沿街面布置的套型還容易受到廢氣和噪音的侵擾🦺👩🏼‍🎓。

    不過👩🏻‍🦯‍➡️,周邊式布局也有諸多好處🪶。

    他最終堅定地了采用了周邊式布局。在百萬莊這個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樣板項目裏,張開濟渴望達到一種嚴謹而富於美感的秩序⛑️。他時常翻看案頭那本1951 年出版的俄文譯著《蘇聯工人住宅區設計》。書中的例圖🧑‍🔧,那種周邊式的布局特別具有嚴謹宏大的秩序美感。這種美感,應該更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吧!

    百萬莊裏的普通幹部住宅,以60平米的兩居室為主,也有少部分配置了帶客廳的三居🤦🏼‍♀️。各種戶型均緊湊實用👰🏿‍♂️➰,房屋進深較淺🪇🧑🏽,浴室與廁所都有直接的通風采光🍲,朝向內院還設有一個服務陽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的條件下,已經相當高檔🤷🏿‍♀️。(製圖:陳瞰)

    百萬莊住宅區建成外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部一會”辦公樓群的方案中,張開濟同樣采取了周邊式的布局。他把基地分為五個區,中心一個區,是為“一會”👩‍👧,四周各一個區,是為“四部”🏊🏼‍♀️。建築群落的分區,形象地體現了政府機關部門的等級秩序。

    於是,在後來報給都市計劃委員會審批的圖紙上🚹,我們看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八個區的普通幹部住宅,清一色為三層坡頂小樓🙆🏽‍♂️,沿區塊周邊鑲了一圈,又延伸進區塊內部再繞一圈🕹。這種“雙周邊”的模式,對於場地的利用更為充分。

    百萬莊住宅區設計模型

    只有被拱衛的高級幹部住宅區——申區🫕,采用了二層聯排坡頂小樓的形式。這一小規模的行列式,被藏在了小區中間,並不影響整體的規劃結構。北側為入口,南側為花園👩‍🦰🎈,住宅全部呈南北向。意在以這種更高規格的居住形式💾✹,與其他區塊區別開來🕺,形成級別的差異性✧。

    申區住宅建成外景

    申區曾經一直是開放的,其開闊的空場是百萬莊居民們一個重要的活動場所。但近些年來由於內部居民要求,進行了單獨的封閉管理,有專門的保安值守。


    百萬莊東西靠外側的八個區✌🏿🤙🏿,清一色為三層坡頂小樓💇🏻,它們大多曾是新中國成立後部委普通幹部職工的住宅。時至今日👨‍❤️‍👨,這片住宅區仍在使用。

    六十年後的愛與愁

    1955至1956年,百萬莊住宅區的第一代居民先後住了進來👳🏻‍♀️。

    這些人,是首都的新移民🪻。他們被從全中國抽調到北京🌮,操著天南海北的口音,組成了新中國重工業發展的骨幹力量。

    新的政權,新的事業,新的家🤩,很容易使人們萌生出發自內心的幸福和滿足。寬敞明亮的兩居室🪐,通了暖氣;東北紅松木做的大窗戶;家具是公家統一配給的。這樣的住房條件🐾,在人居居住面積只有不到五平米的時代🧑‍🦽,該引起何等的羨慕!

    中國重工業發展的骨幹力量👨‍👦,被紛紛抽調到北京👇🏼,成為百萬莊住宅區的第一代居民。

    再後來,發生了很多事:唐山大地震後的結構加固,百萬莊中裏小區的建設,北側原先的辦公小樓,變成了如同一面高墻的核建大廈🤴🏿🫅,周圍三個批發市場的建立🎒,帶來大量生意人湧入,以及一輪又一輪的拆遷風雲……六十年來,大大小小的改變數不勝數,但是無論發生了什麽,百萬莊的大結構一直沒有變,所有的變化,都被限製在張開濟當年規劃的區塊網格之中,只是換了局部“填充”🧜🏻‍♀️,而沒有傷到整體“骨架”。原先的規劃結構,顯示出對於變化的極大的容忍度,也因能容忍而變得堅固🤸🏼‍♀️,耐住了歲月的消磨。因此🦇,如今置身其中,我仍會覺得當年那個風雲之巔的百萬莊,依然氣勢不消,魅力不減♔。

    百萬莊一景(繪畫⚗️☝🏼:陳瞰)

    園子的主人🧖🏼‍♂️,鄭重地在自家的小院圍墻上掛了這樣一個鏡框:“春去春又來/花落花再開/四季花不斷/園小春常在”。

    2012 年𓀐,我在百萬莊小區對面的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做建築師👳‍♀️。諸如此類的文字,在那一年反復出現在我的日記裏。我終於忍不住,在那片三層坡頂紅磚樓房裏覓得一處住所,安安穩穩地住了下來。

    作者在百萬莊曾經的居室🚡🫵🏻。

    從一個外來的研究者🕺🏼,到一個居住於此的居民👨🏼‍🦲,我的視角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百萬莊的認識,不再僅僅是學術的理解或者表象的觀察➰,而是一種既能沉浸其中😐,又時常跳脫出來的狀態。那些年逾甲子的老居民,賣菜的小老板,做生意的年輕人,從單一的觀察對象變成了鄰居和好友。寒暑往來,當年的模範小區,現如今仍是非常舒適的居所🧑‍🦰。作為一個在裏面生活的居民👬🏼🦶🏼,我從中體會到很多生活的樂趣⌛️;而作為一個民間的研究者🤦🏽‍♀️,我從中感受到一種美學和智慧的啟迪💂🏼。

    綠蔭深處(繪畫👨‍👨‍👧‍👧🤛🏿:陳瞰)。南北沿街的子卯辰未四個區🦹🏿‍♀️,雖是圍合的周邊式,但都朝著馬路留出了開口,方便居民進出。整個卯區的綠化是百萬莊裏最好的。

    百萬莊是中國近代住宅規劃設計史上,在初始時期做出的非常有意義的一次探索和實踐,有人稱它是“共和國第一住宅區”😾,我以為所言不虛。作為西方“鄰裏單元”理論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早期實踐,百萬莊在一個社區裏完整地安置了居民所需的各項功能🔞,如同一個小小的城市🪿。現如今各種時髦小區的噱頭越來越多🧏🏼‍♂️🌲,但是在浮誇的外表下,一個居住區所應固有的內核,反而越來越缺失——一個社區究竟應該滿足人的哪些需求?

    鄰居一位九十歲的老先生告訴我:“大部分五六十歲往上的人,都願意住在這裏。雖然這個小區不大,但是生活比較齊全🚴🏼‍♂️,什麽也不缺。不像新北京一樣𓀑🤗,住進去了🛍️,想出來幹點啥都特別遠🧑🏽‍🎨。有人嫌這兒住得不好,就買房搬到京郊,住了一段時間,覺得非常不方便,就又搬回來了❎🚵。”

    百萬莊的菜攤(作者:陳瞰)

    “嫌這兒住得不好”,其中一個原因,是住在了東西向的單元裏。這是周邊式布局的一大劣勢🙏🏽。不過放在當下,面對都市裏大量人口“蝸居”的現實🏋🏻‍♀️,周邊式住區能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的東西向單元可以滿足一些較低收入階層的居住需求,最終形成各種收入階層混居的住區。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孩童們在嬉戲🕑。

    然而近年來的百萬莊,卻成了一個難以定義的存在。從不同人的口中,能得出對於百萬莊截然相反的印象。但是大家普遍都表示出一種對於百萬莊“亂”了的擔憂✅。

    百萬莊究竟怎麽了🤴🏽?

    “亂象”的秩序

    六十年前,張開濟勾畫布局出一派符合新政權價值訴求的嚴整氣象,這種自上而下的宏觀意願,成為百萬莊的形式基因。然而🍊,歲月在變,生活在變,房子卻跟不上變化。

    建立伊始,百萬莊小區的產權屬於中央政府😶‍🌫️,實際管理權則分屬各家單位。住房改革後⛔️,住宅套內的產權賣給了各家各戶,但社區公共設施的產權仍屬於政府,各區也仍由各機關單位分別管理。這種復雜的關系💔,導致社區的公共利益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力量去維護。

    在“房前屋後”這一類屬性模糊的公共地帶,居民們展開了“圈地運動”,圍出院子🟩🧍🏻‍♀️,搭建棚舍,蔚然成風。倒也難怪,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老住戶文化水平高,動手能力強,在單位研發的是火車頭起重機核電站🧵,在家裏紮個籬笆種點菜做個衣櫃蓋個小房,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而低層高密度的設計,也讓建築與土地的接觸面大大增加,為居民們進行自發興建提供了可能。院落周邊式的布局👗,則對於這些私建形成了庇護🤵🏿‍♀️。每個區圍合出的院落內部,避開了公眾視線,私建的棚舍最為繁盛🧗🏿‍♂️;而每個區外面臨著社區道路的一圈,私建則較為收斂,以花園和停車為主🤶🏽🫲🏻。

    居民中有車一族越來越多,附近三大批發市場的生意人👳‍♀️,又紛紛在這裏租房子存貨👩🏿‍🏭,車來車往🏋️‍♀️。

    說是“亂象”,是因為很多私人搭建損害了公共的利益🧪😣,比如占用公共綠地,甚而造成消防隱患。這些確實亟待規範🏃‍➡️。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這種“亂象”㊙️,卻也蘊含著一種新的秩序🧝🏻。這種秩序不同於張開濟所設計的“自上而下”的宏大控製,而是“自下而上”從局部生長出來的自發秩序🚶🏻‍♀️‍➡️。

    這些依附於一層建築的灰色空間🤦🏿,成為百萬莊最有活力的地帶。每一家的院子👨🏿‍🏭,是這家人精氣神的反映🚶‍♂️‍➡️,是主人對於生活的態度和期許的外溢表現。拾掇得好的院子🦣,花繁葉茂,證明這家主人生活欣欣向榮🫴🏽,和平喜樂;如果疏於打理甚至荒廢,則說明人丁不興🕶。

    綠蘿院籬

    這些外部環境空間的搭建👩🏻‍🏫🙏,也成了大家交流最為活躍的地帶🦵🏻。每每見到,環衛工人聚在一個搭建的陽光房裏煮餃子喝酒📮,老人在小院裏侍弄花草蔬果,與隔壁小院裏的鄰居隔著院墻聊家常。路過的行人,或生或熟😬,被院子裏的陳設所吸引,也會不經意的和主人搭起話來。

    這些灰色的地帶🌧,又是社區居民關系的一種外在的有形體現♢。每一家的院子,是這家人“勢力”大小的明證🖤。各家的力量在爭奪空間的博弈過程中此消彼長,共同形成了一個動態平衡。

    私家花園🧝🏼。鄰居們在這裏互相分享種子🚣‍♀️🟫、肥料以及種植知識,形成了社區的一個隱形的地緣網絡。

    百萬莊現如今的魅力,我認為就在兩種秩序的並存——一種是當初規劃時的宏觀的統一秩序,嚴整有力;另一種則是後期逐漸生出的微觀的差異秩序🧑🏻‍💻,更加世俗而親民。

    這兩種秩序相輔相成🧑‍🎓。先有了原初空間結構形成的宏觀秩序,才能允許後期的自發秩序附著在上面生長開來💆🏽;而也正是這種後發的差異秩序,讓居處其中的個人,有了一點根據個人意願改造周遭環境的可能,在宏觀秩序與個體之間的真空地帶🌚,填充起生活的豐富細節✮😻。

    接觸越多,越覺得百萬莊是一個獨特而復雜的存在🌷。一個烏托邦的宏觀圖景,逐漸被時間覆蓋上了世俗的煙塵。每一個當下,都是歷史中一個極其精確又難以定義的瞬間🤾🏿。

    這是百萬莊醜區一棟居民樓的大門🫨。暮色之中,門上的玻璃窗格透出斑駁的光影。

    作為中國近代住宅史上的重要實踐和遺存👂🏻,百萬莊沒有停滯在六十年前👙,而是不斷生長。我期望它能獲得外界的關註和保護,保護的關鍵,就在於其整體的空間結構和形態👩🏼‍💼,這是百萬莊的魂之所在💂🏼。任何改擴建,都不應破壞原有的所謂“九區八卦陣”的結構,不應損傷周邊院落式的圍合布局⚰️。而對於居民的自發興建,也應因其體現出的勞動和智慧而得到尊重,讓其在公共力量的引導和規範下,形成更為良性的居住生態。畢竟在這一甲子的漫長光景中,這裏的人已經學會如何利用智慧,營建和改造自己的居住場所🙋🏻‍♀️🧚🏽,並在其中培育出獨特的居住文化🦻🏿🤵🏻。

    作為一個宏大的居住實驗的活樣本💷🙋🏽,由百萬莊所衍生的建築智慧,早已超越了經濟與美學方面的思考,觸及了更加艱難並日益令全人類煩惱的課題——我們應以何種方式聚居在一起生存下去🫅🏼?我們又如何在宏觀與微觀兩種層面上,維持與鄰裏之間的和諧共處?

    (作者陳瞰👷🏻,男🌲,1988年出生,江蘇徐州人。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現為成都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建築師🏪。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相關新聞

    • 172018.12

      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紀念清華園解放70周年座談會舉行

      12月15日,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清華園解放70周年座談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

    • 282024.02

      傅鷹:新中國膠體科學主要奠基人

      傅鷹(1902.1.19—1979.9.7)🧚🏿,祖籍福建,著名物理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中國膠體科學的主要奠基人。1919年就讀於燕京大學化學系。1922—1928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獲科學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後,先後執教於東北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青島大學🎭、重慶大學和廈門大學。因不滿國民黨政府的黑暗統治,1944年底再度赴美,任密歇根大學研究員👨🏿。在美國聽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回擊英艦挑釁的消息後,毅然於1950年回國💂🏼‍♂️。回國後🥴,先後在...

    • 092024.09

      《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為新中國文保護航

      隨新中國建立而產生的《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見證或標誌著新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的起步,對新中國建立過程中地面上的建築文物產生了權威的保護作用,在廣大指戰員和政權建立初期各級領導幹部心目中樹立了“文物”意識,開啟了新中國文物規劃化👨‍👨‍👧‍👦、法治化保護的先河,是中國共產黨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的“典型例證”。《簡目》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對文物保護功不可沒🛩,樹立起了新中國文物保護史起步的“經典”標誌🤳🏼。

    • 162020.09

      新中國成立後哈工大首位中國專業教師陳雨波逝世👩🏽‍🦰,享年98歲

      據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學校辦公室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原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陳雨波同誌,因病於2020年9月15日14時08分不幸逝世🪦,享年98周歲。公開資料顯示,陳雨波教授原名陳燕,1...

    • 292010.06
    • 112019.09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清華與澳門”專題展覽在澳門舉行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並作為迎接意昂体育平台110周年校慶海外校史巡展的第一站‼️,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檔案館聯合意昂体育平台澳門意昂會共同主辦、意昂体育等合辦的“清華與澳門”專題展覽開幕式暨大...

    • 292023.06

      新中國少年兒童工作的奠基者——記我父母和陳璉在團中央少兒部成立初期的工作

      我父親於1953年調到意昂体育平台工作🏇🏽。陳璉接任少兒部部長,至1960年離開團中央少兒部🏂🏻,是任職時間最長的部長🤦🏽‍♀️。我母親於1964年離開中國少年報社🌯。他們都是新中國少年兒童工作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們在西南聯大時期🧑‍🦼,就都有著崇高的革命理想💇🏽‍♂️。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在團中央少兒部所進行的多姿多彩的工作🔴,就是他們的理想和初心的具體實踐🦃。七十多年過去,回顧他們年輕時所開創的事業,就像鮮艷的星星火炬少年先鋒隊隊旗,永遠高高飄揚👦🏼!

    • 262022.05

      “匯智清華 創新中國”∣第七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晉級賽在全國相繼開賽

      5月18日🧒🏼🪡,第七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首場晉級賽在貴州黔東南榕江舉行。隨後上海、無錫晉級賽相繼成功舉辦。本賽季的啟動正處於各地面臨較大疫情防控壓力的階段♤,但大賽組委會和當地政府,千方百計想辦法,辦好賽事、做好對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點擊跳轉賽事指導意見第七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晉級賽(榕江賽場)榕江,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5月18日至19日🙎🏼‍♂️,第七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首場晉級賽在...

    • 082019.01

      王大珩:開創新中國光學事業的“追光者”

      他一手籌建的中國科學院儀器館是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的前身。直到如今🚖,王大珩的精神依然是所裏科研人員奮鬥的指明燈🚵‍♀️。

    • 012016.04

      懷念新中國美術史界拓荒者王遜

      王遜(1915~1969),山東萊陽人🙈,中國著名美術史、美術理論家,中國現代高等美術史教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33年入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學習🐑,1938年....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