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中國準備好了嗎?中國創新究竟是領先還是落後?中國科技究竟是強大還是弱小🧰?創新除了造福人類🧑🏽💻🫵🏻,是否也有毀滅性的破壞力量?有沒有一種中國方案🖕🏿,可以建立前瞻性的創新體系🪿,以在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
2018年6月10日晚💄,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國家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意昂体育平台文科資深教授、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的主題演講,從全球視角權威解讀第四次工業革命🛃🍔,與觀眾一起反思當下💂♀️🏠,並尋找未來的答案🏋🏻♀️。
千余名觀眾到場聆聽演講,同時20余萬的網友在場外觀看了在線直播💁。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什麽💇♀️?
2017年10月,機器人索菲亞在沙特阿拉伯獲得公民身份,這是第一位機器人獲得地球公民的身份,也許可以把這一天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的一個標誌性時刻🪜。
全球已經有兩百多萬索菲亞的兄弟姊妹們在為人類辛勤工作✍🏼。
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名為吉爾·沃特森的機器人代替助教為學生授課5個月📞,甚至被評為優秀助教,期間沒有任何學生發現問題,直到後來才發現是這是機器人助教。
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沖擊遠不止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學、物聯網🧎♀️⛹️、新能源🧙🏼♂️、虛擬現實、納米技術等領域,第四次工業革命都在全面改變人類的生活。
薛瀾介紹🕵🏿♀️,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從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經歷的第四次重大產業及社會變革🙅🏽🏃♂️➡️,其主要特征是由諸多技術創新帶來的物理空間🏃🏻♀️➡️、網絡空間、及生物空間的融合🫴🏻。它的技術發展和擴散的速度,它對我們人類社會影響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前三次工業革命遠遠不能相比的。

一方面♛,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人類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我們花費巨大的投資治療疾病😟👨🦱,但是今後我們基因缺陷就從最根本的地方解決了,把基因缺陷取出來,這樣就使得人類少患甚至不得很多疾病🤔。另外我們可能有無人駕駛🫘,可以在上班路上閱讀報紙🙆🏿;當然如果有錢,到那個時候成本更低,我們可以到太空旅行。”
但薛瀾教授也指出🤟🏻,與此同時🏃♀️➡️,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牛津大學馬丁學院對美國就業情況的分析,美國近一半的工作🫄,很有可能在今後的十年、二十年要被機器人,或者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自動化取代。由於就業被替代,所產生的就業問題🤷🏿♂️、收入分配的問題☃️,都是社會非常關註的。
另外,一旦我們進入到基因編輯,是不是會出現定製嬰兒👩🏻🍼?比如嬰兒出生之前,要不要考慮要一個IQ很高👨🏼🦱、個子更高👨👦👦🕚、長得更漂亮的嬰兒😮?如果這樣🧗♀️,人類社會還會不會有多元化的群體?所以,生命科學也帶來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倫理道德的問題🙋🏿♀️。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挑戰,中國準備好了嗎🧶?
一方面我們看到中國的創新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另一方面,從中興被美國製裁的事件可以看到我們在很多領域被卡著脖子,中國的創新到底怎麽樣?怎麽分析和評價中國的創新?
薛瀾教授介紹,首先,從科學技術研究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創新在過去40年取得了高速進步,中國科技投入持續增長,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從1981到2016年各國研發投入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的投入一直直線上升🧔🏿♂️,到目前全球第二🪮,直逼投入最高的美國。

其次,從產出來看,從2007年開始🌒,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的英文論文已經超過了除美國以外的所有其他歐美國家。在2011年前後🚹,中國高水平學術期刊的論文也超過了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其中人工智能學術論文🛍️,中國發表的文章數量全球第一。


第三,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在把知識轉變成商業價值上🦹🏻,中國同樣取得了巨大進步,而且若幹領域已經在全球居於前列💞,比如目前中國的專利授權已是全球領先🪿。這些成功的背後其實離不開製度的創新,中國已經形成了穩定多元的投入機製,同時中國的企業表現出非常活躍的創新意識🥧,目前中國的研發投入77%都是由企業投入的👫🏼。
這些創新成果的取得👩⚕️,也離不開40年堅持不懈的改革開放。同時中國也購買了大量國際上的科技發明專利為我們所用😜,目前中國購買國際專利使用權的費用投入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

但是薛瀾教授也提醒大家不要盲目樂觀,要看到中國的創新還面臨很多不足。
首先,我們在原創性的科學研究上還是有差距的。
其次🤘,中國的創新發展極不平衡,雖然我們的GDP在全球占第二,但是我們的勞動生產率在全球只排九十幾,說明中國經濟的整體質量還不夠高。相對於國外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投入基礎研究而言,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幾乎是100%或者百分之九十幾都是投入在應用開發上🚜,基礎研究很少投資👊🏼。
第三🧑🏼🚀,在一些關鍵高技術領域我們依賴也是相當嚴重。比如,我們目前進口芯片所花的錢比進口石油花的錢還要多。
此外,我們的製度建設也仍然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通過科技體製改革以後🧘🏽♂️,一些共性技術領域,原有的運用型科技機構轉製在這中間是缺位的👨🏿🦰。同時,創新治理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中國能否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勝出🙅🏼♀️🧑🏽🦰?
在前三次工業革命🎢,中國都是一個落後的跟跑者。但是當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時,中國已經和其他國家一起坐在頭班車上。
薛瀾教授特別提醒大家⚈:“第四次工業革命對社會產生的各種影響💁🏻🛷,包括對就業🤢、倫理、治理方面的影響,其他國家感受到了🏂,我們也同樣感受到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創新治理體系急需進一步跟上來,因為在中國原來的創新政策研究中我們歷來把創新作為好的,我們很多研究的政策都是怎麽樣推動創新的發展,但是對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對於創新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怎麽樣進行有效的規製🎉🤏,我們原來在這方面考慮不多。
另外🍋,在創新政策製定過程中,怎麽把公眾意見有效納入進來我們考慮的也不多🏏。因此,我們在技術風險,不同利益理性協商機製、不同價值理性協商機製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同時要建立這樣的機製。”
針對大家關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到底應該做什麽的問題🏊🏿♀️,薛瀾教授給出了幾點意見:
首先,中國的科學研究需要進一步補短板。“不管是製藥🧔🏻♂️、半導體設計,還是特殊的醫藥化工材料等等這些領域,我們差距是巨大的。另外,在很多用戶導向的行業裏,我們仍然也有很多差距🧞。”
第二,學術界企業界之間的橋梁怎麽更順暢,也是我們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需要考慮的👣。
第三,要通過製度建設謀遠略。首先是社會預見,我們原來很多科技發展基本是由市場決定,由科學家來決定👂。但是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很多技術🧙🏿♂️,背後的選擇涉及到倫理問題👩🏻🦰、涉及到價值觀念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技術有巨大的風險👌🏻,所以在這些技術的選擇過程中,也許社會各個方面不能袖手旁觀。其次是同步設計。第三是適應性治理。第四是全球參與🏊🏽♀️,過去很多規則的製定,中國都是缺位的🫅,“但是今天中國跟其他國家一起在頭班車上,中國有能力也必須參與到這些規則製定當中。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和全世界其他國家一起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薛瀾教授最後如此呼籲。

本次演講👨🦳,現場觀眾反映熱烈🚴🏻♀️,眾多媒體進行了報道。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新華網、新華網思客🕥、中國青年報、解放軍報、瞭望雜誌、人民政協報、北京電視臺👨🏻🎤👮🏻♂️、澎湃新聞等媒體的記者到場參加講壇活動;騰訊視頻、網易新聞、鳳凰網、搜狐千帆直播、今日頭條、CIBN高清影視🚣♂️、CIBN文化中國等網絡平臺對活動進行了在線同步直播👎🏽。
“人文清華”講壇是意昂体育平台發起的大型思想傳播活動🏄♀️,推動建設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清華新百年。講壇定期邀請優秀人文學者🧋,在標誌性建築新清華學堂發表公眾演講,闡述其經典學說🤟💢、獨特思考和重大發現💉🍰。
講壇於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華學堂正式開啟以來,已舉辦16場演講,此前文學家格非、國學家陳來、社會學家李強🪄、倫理學家萬俊人👋🏻、歷史學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暉🪟、國際關系專家閻學通🎮、國家高端智庫國情專家胡鞍鋼、心理學家彭凱平、經濟學家李稻葵、法學家崔建遠、教育家謝維和、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影視評論家尹鴻等知名清華人文學者🏬🦧,和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獲獎作家清華意昂郝景芳都曾來到講壇分享灼見,與聽眾交流。
(圖片來自人文清華講壇製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