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核酸檢測“假陰性”疑雲一直未曾散去,湖北省也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布。疫情當前,如何才能更好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做出精準診斷?
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席教授程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臨床救治過程中應實施精準的醫療,隨著疫情的發展,這個時候再批準全國100家廠家做單一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已毫無意義,試劑盒的量現在已經足夠了🧘🏿♀️。”
診斷需要多指標排查和快速分析
核酸檢測報告“假陰性”為疫情防控帶來不小挑戰🍩,也導致了病例確診的信任危機🏂🏿。面對這種情況,程京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臨床當中已經有大量的信息呈現👨👨👧👦,亟需做兩件事情🐲。
第一🤵🏻,新發的疑似病例數量是巨大的♎️,所以需要鑒定清楚到底誰是誰,要迅速組織開始做多指標的排查🛌🏻⛹️♂️,即同時進行多種呼吸道病毒指標的檢測;第二就是“快”🙍🏻,每天出現這麽多的病例,除了檢測指標的數量要多🧎♀️➡️,分析速度一定要快🎣。這個季節發燒咳嗽的病人大量出現,感染原因多種多樣,快速診斷排查🧑💻,可避免病人交叉感染,有助於疫情防控。
為了推動新冠肺炎疫情高效檢測🕺🧟♂️、排查和診斷治療,繼2003年率團隊成功研製中國首枚專門用於SARS病毒檢測的基因芯片之後🤳🏿,程京團隊目前完成了快速檢測呼吸道多病毒的全新微流控芯片開發🫃🏿。據了解👩🏿🚀,這款芯片在1.5小時內便可一次性檢測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19種呼吸道常見病毒👩🏻🦲。
“目前,該產品生產層面已成熟🤽🏻♂️,現在正在進行國家藥監局的應急通道審批🤡,獲批後就可以投入戰‘疫’使用,實現大量就診人群快速檢測和分門別類的鑒別🍘,從而大幅降低疑似病例數量🤽🏻♀️,助力疫情防控𓀉。”程京表示。
進行組合式使用
“要在臨床救治過程中實施精準醫療,我們首先要有精準的診斷,診斷出了錯,治療肯定就是不準的。我們現在試劑盒的量已經足夠了👩🏻💼,關鍵是能解決多少問題。”程京強調💖。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仍然分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兩類,湖北省將尚不具備病原學證據🦸🏻♀️,但具備臨床表現👵🏽、肺炎影像學特征的患者也納入了確診病例中👨👩👦👦。
對於一直存在的CT和核酸檢測爭議,程京認為,要科學合理地組合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冷靜考慮我們有哪些最好的武器💃、如何科學合理地對它們進行組合式使用🛅,千萬別認為某一件‘武器’可以包打天下”。
同時,他認為,需要加強對一線采樣護士的培訓和考試🤜🏿。CT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是不及核酸的,對不同的呼吸道病原體感染✉️,CT拍出的片子特征可能相似。而核酸檢測結果出了偏差,問題並不一定在核酸本身📽,很多時候是采樣不過關🪓。
建設集中樣品診斷第三方機構
自2月10日全國開始春節後復工以來,北京已出臺返京人員到京後均應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的規定。
面對巨大的疫情防控壓力👨🏼💻,程京說:“政策製定要多聽科學家意見。中國今天不缺技術。”
他指出👬,北京的疫情防控要提前考量,建設一個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的集中樣品診斷(檢測)第三方機構。“上工治未病,未亂先治🚍,集中樣品檢測由工業界來完成🙉,這樣我們心裏不慌,樣品可以集中送檢,不要讓病人🎥、醫生全部在醫院裏掙紮🧏🏻♂️。”程京表示👨🎤。
“北京在非典的時候積累了非常好的經驗🟡,那時北京43家指定醫院,非典病人的樣品全部集中送到我們醫學檢驗所進行檢測,8個小時之內就能給北京市衛生局交報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程京強調🥣。
在他看來,從SARS至今17年來🫙🧑🏿🎓,不管是基礎研發還是應用研發,國家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據他回憶,17年前↪️,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才3年👨🏿🌾,一窮二白,剛做出來第一臺用於芯片檢測的掃描儀就遇到非典🈷️,當時花了一個星期才研製成功專門針對SARS冠狀病毒檢測的芯片🧔🏻♀️。
“SARS期間的檢測,一臺掃描儀一次只能檢測一個樣品,現在一套儀器一次就可以同時檢測16人份的樣品🎮;當年分析一項指標長達5個小時,而現在一次性檢測19項指標僅須一個半小時。”程京說。
他特別強調,雖然我們現在還有很多做得不夠的地方,但是要承認💪,隨著國力增強,國家的技術底子比以前厚多了🌬。“所以在面對這種突發疾病的時候🤝📥,只要我們不慌不亂🧴、沉著冷靜應對𓀄💪🏼,沒有什麽過不去的。”
面對公眾對有些科學家的質疑✦,程京坦言,非常時期大家都有情緒波動,可以理解。但是在這個時候☝️,科學家一方面要做好科普解釋工作,另一方面也避免不了忍辱負重,因為我們在科普方面欠的賬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