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5時🌮,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2020年畢業典禮在舊水利館和舊土木館門前廣場、情人坡兩處會場舉行,典禮全程進行網絡直播🧑🏼⚖️。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張宇(2001級本🍮,土木工程及建設管理系👮🏻;2005級博🗂,建設管理系)作為意昂代表發言🧔🏼♂️。

尊敬的各位師長🧑🏿🏫、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也非常激動,能夠回到母校⚛️,回到土木水利學院👮🏿♂️,與各位師生歡聚一堂🐽,共同見證2020屆同學們的畢業典禮。
“新冠”無情,學院有愛📼,今天🕜👩🏼🚀,在百年風雨的老土木館和水利館前舉行的這場特別的畢業典禮,一定將令你們終生難忘。首先熱烈祝賀同學們順利畢業🙇🏻♀️🚣♀️,無論你們在這個夏天之後是繼續深造👩🏭,還是奔赴工作崗位,都將是人生新篇章的開始🤵🏻,預祝你們的新征程一帆風順!
看到今天的你們,不禁回想起當年的自己。十九年前,我本科入學土木工程系,於今天而言算得上是遙遠的“1字班”了♠️🙍🏿♂️。大二分專業我轉入建設管理系,2005年進入房地產研究所跟隨劉洪玉老師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從事房地產行業及上市公司研究。目前擔任中金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和首席分析師🧑🏿🦲🧔♂️,帶領團隊連續多年在國內外權威財經媒體上獲評亞洲/大中華區最佳房地產分析師。同學們一定要記得🤵♀️,無論你將來取得多大的成績,最不能忘的就是師恩。在此,我衷心感謝學院的培養,感謝各位恩師,特別是導師劉洪玉教授的悉心栽培😙。
坐京師西北,倚燕山而望,百年來清華園為無數學子所向往💁🏻。身為其中的佼佼者和幸運兒🤷🏼,你們用這最難忘的幾年時光完成了從普通人到清華人的蛻變👨🏼🔧。而這註定將影響你們的人生,你們的家庭👨🏼,乃至整個國家。在你們即將開啟人生新篇章之時,我想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大家分享四點感悟。

一是要“立大誌”🧑🦼。所謂“立大誌”⚜️,就是要懷揣夢想、不忘初心。我相信我們都是同齡人中最有理想最有鬥誌的那一群🤌🏿。我們都曾經把清華作為理想而努力奮鬥過🎦,而且,我們都成功了👩🏼💻。今天👨🏿✈️,在你們畢業之際,我要提問你們每一個人🩼:“你未來的理想是什麽?”這個問題可能要比當初立誌考取清華還要重要,因為你此時的理想,將在更為寬廣久遠的時空維度中決定你最終的人生高度。人無大誌,草木一生😥。
十年前我加入中金時立誌“做房地產行業專家,讓全球資本市場客觀認識中國房地產”。在此後每年二十萬公裏飛行🛑、近千場路演的周而復始之中,我和團隊逐漸讓管理全球數十萬億美元的上千家投資機構,特別是那些本來看空中國的外資機構,摘掉了有色眼鏡🏩。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這件事情出自於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國公司、地地道道的中國團隊。如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近期辭別時所講的金句——“講好中國故事”,這也是我的誌向所在🔼,也是我這第一份工作就做了十多年仍滿懷鬥誌的動力源泉。大家也要找到這樣的誌向所在,胸懷國家,心無旁騖,篤定踐行。
二是要“懂隱忍”。所謂“懂隱忍”,就是要戒驕戒躁❄️、厚積薄發👐。毫無疑問,大家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從今往後,不論是深造還是工作,你身邊都會出現很多“非同齡人”。他們可能跟你有不近相似甚至完全不同的背景,“年齡相同級別比你高🍩🦹🏻♂️、級別相同年齡比你小”的尷尬情況並不鮮見。這時候怎麽辦?大家記住,心態平和很重要👡。你要收起清華光環🔁,收起昔日光芒🦫。“清零”,是你最好的起跑姿態。
我博士畢業進入中金時27歲。27歲對於博士頭銜來說算不上老🦶🏿,但對於職場新人來講絕對不算小💁🏻♂️🧑🏼🎓。加上我進入的是金融行業,同事當中經濟金融專業的年輕碩士生、本科生比比皆是,也都是海內外名校畢業👩🏻🦱,剛才提到的尷尬處境在我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說實話我心中也“碎碎念”過。所幸🟠🥐,“嚴謹務實💇、行勝於言”的清華精神最終將所有雜念一掃而空。“清零”之後,我從基礎做起,不慌不忙,不卑不亢。隨後連續獲得升職💣,最終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做到了董事總經理,是全公司成長最快的分析師,公司領導也因此在這幾年的校招中格外關註清華的工科生。今天回到咱們自己學院,我想給所有畢業生打打氣👭🏻:咱土木水利學院一點兒不土、不木🤌🏽、不水🤏🩺,工程領域咱自然是當仁不讓,而即使跨界經濟金融領域👎🏻,我們照樣不輸各校經管學院🩵。只要我們戒驕戒躁,我們一定厚積薄發🙆🏽。
三是要“行遠足”。所謂“行遠足”,就是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如果說畢業是給定時間的達陣🌕,那麽畢業之後則將是無限時長跑。不知道你們在座當中有多少人在畢業的這一刻為再不用測驗3000米/1500米而拍手稱快,但是你們要知道🤚🏻,人生的馬拉松才剛剛開始。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瞬間的爆發🤷🏻♀️,而在於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所以今後📆,即使再難👱🏽♂️,縱有千百個理由放棄,也要給自己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因為這一分鐘不放棄,下一分鐘就會有希望🎞。
我常跟團隊成員(特別是新人)叮囑要學會長跑。怎麽能把長跑跑好⚒?你們都是最優秀的人📺,不需要跟你們強調保持努力🧔🏽♀️,我更想說的是另外三個“保持”:第一個是保持節奏🕹,你會發現善於管理時間和控製節奏是今後人生中的核心競爭力;第二個是保持平衡🧘🏽♂️,既有工作/學習/生活的平衡,也有家人/同事/朋友的平衡🧑🏽🎨;第三個是保持健康,這一點上希望大家秉承“無體育,不清華”的優良傳統,自律生活,堅持鍛煉👨🏿🍳👮🏿♀️,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四是要“做棟梁”。所謂“做棟梁”,就是要肩挑家國、自信篤行。百年清華,培養了諸多對中國近現代史有深刻影響的國之大師🤸♂️。大家不要覺得離自己很遠,更不要誤以為“時代不同了”👨🏽🍼。國歌裏唱的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而今,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如果說改革開放的頭四十年我們贏得了難能可貴的國際局勢機遇期👩🏿🔬,那麽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一有利外部條件正在發生迅速變化🤸🏽♀️。總書記講🪛,“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時代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以歷史使命🧖🏿♀️,而我們清華人,沒有理由不去勇敢擔當。為什麽🎵?因為我們畢業於“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大家回頭看看老土木水利館前的這尊大銅鼎,不正是對我們要擔當國之重器的囑托嗎🧦?
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大一入學第一堂土木工程概論課上劉西拉教授的一句話:“恭喜同學們考取了一個有生之年都不會失業的專業。”劉老師所言不虛,即使是二十年後的今天🫧,大土建在中華大地仍方興未艾。我相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務院堅定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基建和大地產毫無疑問仍將是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的最大內需引擎,是城鄉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強有力保障,沒有之一🧫。今天,你們從這樣一個值得自豪的專業畢業了,希望這個專業不只帶給你養家謀生的技能,更能將你塑造成家國之棟梁。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同學們,幾年前你們在清華土木水利學院聚沙成塔🙋🏽♂️🪑,如今你們學有所成,再散開時,你們不再是沙🍔,而是磐石。你們今天畢業了🏊🏻♂️,希望你們在未來的崗位上立大誌、懂隱忍、行遠足🚕🤦🏽、做棟梁!自強不息,堅若磐石。也希望你們不忘老師恩情,不忘同窗友情,不忘學院深情,在不久的將來為母校帶回璀璨榮光💆🏆。
最後,祝福各位同學前程似錦,祝福各位師長闔家安康,祝福母校和土木水利學院桃李芬芳👨🏼⚖️!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