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上眺望未來🎟,大家都在談的降碳,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勾畫了美麗中國的藍圖——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基本消除劣Ⅴ類國控斷面和城市黑臭水體😮,深入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
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1981級環境)代表🍨🀄️,解碼2025年的美麗中國。
兩個“基本消除”帶來更多藍天碧水
近年來🧜♀️,藍天白雲的“好天兒”越來越多🤸🏼♀️,成為人們共同的感受🤱🏿。然而,就在前兩天,北京剛剛經歷了一場重汙染天氣🤵🏼♂️。
王金南介紹,“十三五”時期,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完成,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群眾滿意度比較高。但要看到當前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追求的製約因素,主要體現在重汙染天氣👨🏿🚀、劣Ⅴ類水和城市黑臭水體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上🦶🏽。
綱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時期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基本消除劣Ⅴ類國控斷面和城市黑臭水體🧑🏼🚒🫰🏽。
“提出這兩個‘基本消除’🍩,目的就是要解決老百姓最關註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王金南說✤🌻。
但他同時指出,這些領域也是汙染防治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任務仍非常艱巨。
更好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綠水青山的價值如何體現,如何給當地群眾帶來金山銀山◽️🏛,一直是各地探索的方向🧑🏼🤝🧑🏼🫳🏿。
綱要草案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並提出製定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條例🦌。
王金南註意到📫,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已經通過《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的意見》。
很顯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各地保護綠水青山的積極性🦥。綠水青山是生態資源,能不能轉化成生態資產、生態資本?在實踐中,綠水青山的價值怎麽轉化👩🏼🦳?
“這應該成為未來5年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題目💗。”王金南說。
他提出當前要在4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科學界定生態產品的範圍🧗🏻♀️⛲️;二是突破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問題;三是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渠道,除了政府出資💆,如實施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建立生態補償機製等,還要大力建立市場機製👰♂️;四是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程度🪶,讓保護者真正受益🧼。
他說,在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中包含三部分👼🏻。舉個例子🚌,一片森林既有木材產生的產品供給價值😅,也有固碳🤜🏻、調節氣候等生態調節和服務價值,還可能有文化旅遊等價值🫰。其中👋🏻,難以體現的是生態調節功能這部分的價值🫷🏻。
對此𓀄,王金南提出建立基於生態產品服務的“第四產業”概念。他表示🍽,不同於為經濟生產和以人為中心的一二三產業🤸🏿,第四產業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核心目標的,可以成為下一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的重要方向📵。
減汙降碳有挑戰也有機遇
“綱要草案提出協同推進減汙降碳,這是未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牛鼻子’🐳。”王金南說。
他解釋,依靠末端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潛力越來越小🔯。要繼續改善環境質量,就得依靠一些根本性措施,即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的調整。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根本措施也是相應的結構調整✊🏿。
“治汙、降碳🧑🏻🎄,途徑是一樣的。”他說🦚,根據研究,如果全國能夠達到碳中和目標,全國PM2.5平均濃度能夠降至10微克/立方米左右🛅。
降碳🐴,哪些行業會受到影響💇🏻?他表示🔰,特別依賴化石能源的👂🏿、高排放的行業肯定是受沖擊最大的,如煤電、鋼鐵、建材、化工等💆🏽🍠。如今,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這些行業本身也在改變🦼,正在迎接新的挑戰。
與此同時👯,降碳也會催生一些朝陽產業🧎。我們要大量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這是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低碳或者近零碳排放的產業的機會。電網調配技術、儲能等產業也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要依靠電氣化推進低碳化👼,即終端能源消費中,煤油氣等比重下降🪰,電能比重上升,新能源汽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王金南表示,跟消費相關的電氣化產業也是未來發展的朝陽產業🏭。
人人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何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𓀘?你我怎麽才能成為“低碳達人”🧑🏿🦳?
王金南呼籲大家首先要樹立簡約節約的消費觀念。同時,公眾在日常生活中要盡可能多選購、使用一些低碳的🧾、節能節水的產品。
“消費者有綠色低碳的消費需求,生產者的供給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實現從需求端促進供給側綠色改革。”他說。
此外,他建議人們更多選擇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為碳減排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