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楊衛院士🧑🏽‍🦲:評判學術不端🦢,責任和能力要分清

2021-04-02 | 劉如楠 |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21/3/31 |

近年來,在科研領域,撤稿、數據圖片誤用、誠信失範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不乏著名高校和教授🚝☕️。

這不禁讓人疑惑,我國的科研誠信問題越來越多了嗎?此外👩🏼‍🔬,出現學術不端,除作者外🧁,是否也是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失職?如何保證科研誠信、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楊衛🦻🏿。

楊衛

學術不端是特定時期的發展問題,不光中國有

《中國科學報》:當一篇論文發表後出現問題,學術期刊通常會采取哪些處理方式?

楊衛🕖:學術期刊進行更正、勘誤、撤稿🧝🏼,都是常見現象。更正是指作者已發表的論文中,有某一部分的內容✝️、個別地方等🌏,經後來研究判斷存在問題👨🏿,需要改進或調整;勘誤一般是期刊的出版者校正字句錯誤🍃。

撤稿則是,發現某篇論文主體或主要結論出現問題,屬於整體性的舉措。又有主動撤稿和被動撤稿之分🏠。

主動撤稿是作者發現論文出現問題後向期刊申請,也可能是“誠實的錯誤”(honest mistake)。被動撤稿🏏,是期刊在刊出該文後,由於舉報等原因,發現有學術不端或結論不能成立而采取的措施。有統計表明,撤稿的文章中👨🏿‍✈️⚒,約50%-60%可能是學術不端行為引起的👦。

對於科學研究來說❓🏊🏿‍♂️,文獻中的每一句話都被認為是可重復的😨、具有記錄性意義的科學表述,後人是基於這個結果進一步研究的🤴🏿。

這就好像砌墻一樣,墻的每一塊磚都要比較牢靠🈵,後人才能不斷地砌上新的磚🤹🏻‍♀️💆🏽,一旦中間出現了不牢靠的地方,就要把這塊磚拿掉💒。所以撤稿的性質要看期刊對該撤稿事件的具體說明➝,並不是只要撤稿就是學術不端🐾。

《中國科學報》:近些年🎯,國內科研誠信失範事件似乎越來越多。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真的更嚴重嗎👩🏻‍🚒?

楊衛:近些年的學術不端現象並沒有比以前更嚴重📱,而是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檢測手段越來越高明,更多的學術不端行為被檢測出來了🧌🙇🏼‍♀️。以前檢測精確度不高🤸🏿,有些東西能夠被掩蓋,現在更容易查出來。

這種現象不光中國有💺,哪個國家都有。一般來說,一個國家處於轉型期時🦹🏽,撤稿現象較多🔎。

日本在世紀之交,德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在20世紀7080年代🤸🏼‍♀️,英國更早一些,在20世紀50✫、60年代🦋,這段時期撤稿都比較嚴重。中國的撤稿高峰在2010年左右🤸🏽,目前在撤稿率上呈下降趨勢🕊,但還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當整個國家到了平穩發展期☢️,這種情況就會減少🏤。近年來⚪️🤲🏼,我國科學研究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從以前很少往國際期刊投稿👈🏿,到後來大量往國際期刊投稿,現在已經成為第一大投稿國。這個轉型的過程很短,就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

當國家處於快速發展期,學術研究也在一個快速學習🙋🏻‍♀️、發展過程中時,有些科研人員會遵守規則👨🏼‍🦲,有些會漠視規則、忽視科研誠信🧓🏿。當渡過這段時期,到了比較平穩的發展階段🤭,原本破壞規則的人發現代價太大,還不如老實點、遵守規則,慢慢地就穩定下來了🚵。

評判學術不端,責任和能力要分清

《中國科學報》:出現學術不端💞,除作者外,是否也是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失職?

楊衛:這裏要分清兩個問題🧘🏽‍♂️,一是責任🍎🤦🏻,二是能力。

如果出現學術不端👨‍👩‍👦,責任是誰的?一般來講是作者的↘️,正所謂“文責自負”🏃🏻‍♂️‍➡️。而對於期刊的編輯和審稿人,在審稿、刊登過程中沒有發現學術不端的現象🌗🏃‍♀️,一般來說都不是蓄意的,可能是由於能力不夠。

這個能力包括整個出版平臺👩🏻‍🚒🤖、期刊審稿系統的能力,比如能不能查重、重合率多少、夠不夠精準😬。對於較大的出版社,編輯通過相似性核查系統🚣🏿‍♂️,一般能得到兩個指標:一是和現有已經發表文獻的重復率,一般認為超過30%就有“沿襲”的嫌疑而不予考慮🧛🏻‍♂️;二是這篇論文和以前著者被退稿文章的重復率。根據這兩個指標,編輯可以選擇拒絕或進行下一步審核📣😾。

期刊編輯不可能看遍所有的文章🔌🧑🏻‍💼。他們未能發現某些學術不端行為🏌🏽,也是情有可原的。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

審稿人也是一樣🚫🥒,審稿過程中👨🏻‍🏫,系統也會進行相似度提示,此外他根據自己的研究經歷、閱讀文獻經歷,也能夠判斷是否存在學術不端的行為。

整個編輯審稿的過程☢️,是對期刊編輯和審稿人能力的衡量🐂。但是也不能說,某篇文章沒發現重復或數據失配等問題,就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有可能的話🎢➿,所有的期刊和審稿人都會不斷提升自己能力的。

《中國科學報》:那在什麽情況下,期刊編輯和審稿人也有一定責任🧑‍🧑‍🧒?

楊衛🙅🏻:比如他們明明知道存在重復🫃🏼、收到了系統的提示👩‍⚖️,但不指出來👳🏼‍♂️,就要負一定的責任🌴,但是主要責任始終都是作者的。

再比如,投稿人是編輯或審稿人的關系戶,不按照正常審稿過程來、不認真審核就給過,或者編輯收了較高的稿費或版面費🧚🏽,或者為了提高期刊的影響因子👷🏼,要求論文的作者必須引用本期刊發表的論文,或者兩個期刊互相引用等等,都屬於學術不端。

還有一種情況,審稿人在審稿過程中,寫出了反對意見🔗,但把與所審內容類似的東西拿去發表、或拿去申請項目🚛,相當於剽竊了別人的成果,這也是學術不端🔘👎🏽。

審稿人也有可能拖稿👩🏻,一拖好長時間,但有時候他向投稿人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也是很有道理的。他的研究也卡在了同一個地方🧟,就會想知道投稿人是如何克服的,這種情況不完全算是學術不端🦤。審稿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有多個審稿人審同一篇稿子,以避免這種情況⛔。

審稿人的責任很難說,他們大部分是為科學界做服務的,難道因為這個服務不是100%的完美,就要去懲罰他們嗎🧟?這對於整個學術團體是很不利的👨🏼‍🌾。一般來講,如果審稿人總是發現不了問題、審稿質量不高,以後可以不再選他為審稿人。

《中國科學報》🧑‍🚒👨🏽‍🦲:上述這些情況,該如何規避?

楊衛🤽‍♂️🈯️:給審稿人規定審稿期限✮,否則就更換審稿人。

還有一種做法是公開審稿,但目前大部分期刊還沒有接受這種方式🏺。公開審稿是一把雙刃劍,一般來說🔠🌍,匿名審稿時,審稿人可以寫出很直接、尖銳的意見。公開審稿後👩‍👩‍👧‍👦,審稿人的話往往變得綿裏藏針,意見往往模棱兩可🧑‍🚀。

如果作者和審稿人都是實名的🤳🏼,二者很可能互相認識,審稿人給意見的時候就會比較顧忌😱。不光是國人🏌🏿‍♀️,國際學術界上也是如此🤦🏻‍♀️。

期刊倫理不容忽視

《中國科學報》🧑🏽‍🏫:要保證科研誠信、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期刊應該如何做?

楊衛🖕🏽:不斷提高期刊的能力🧔,通過技術、流程手段判斷是否有剽竊、一稿多投等行為🖤。

學術期刊有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像咱們本土的期刊🧑‍🧑‍🧒‍🧒,上個世紀50🧐、60年代時,有些文章連參考文獻都沒有🧘🏼‍♀️,哪個圖哪段文字是別人的📵,有些也沒有標註出處,在2000年的時候還有一些期刊可以中英文兩發,現在已經規範了許多。

目前,像數據的錯誤,期刊編輯能一眼看出來的往往是特別不靠譜的,其他的他們很難判斷出來🌊,只有專家能夠判斷。在開放數據的基本架構中,科學數據按照其置信度或可重復率分為9級。

即使是小同行的專家,有時候也需要重復工作才能判斷出來準確與否🧖⏯。比如你做了一個實驗,電阻是500Ω🔶,期刊編輯很難判斷是多了還是少了,專家也只能先信任你🚎,但後人在重復這項實驗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不是500Ω,而是578Ω🫰,那麽你數據的準確性就有了問題🚢。數據的可信度是隨著不斷檢驗而提高的💴,第一次發表的時候,可以允許有一定的不準確度區間💂🏿。

《中國科學報》🛺:您還有哪些建議呢?

楊衛🧙‍♀️:我國現在的不少科技期刊,還缺乏對期刊倫理的重要性的認識🧏‍♂️。我們將中國本土期刊往國際數據庫推薦的時候🦸‍♀️,主要容易受質疑的是🏇🏿,很多本土期刊缺乏相應倫理條款或倫理聲明👰🏻‍♂️🪃。最近一兩年,大家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國際上對期刊倫理的要求也在不斷改進🚰🙋🏿。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簡稱COPE)有一個“16點透明原則”,包括期刊網站🫢、期刊名稱、審稿流程、期刊的運營機構、期刊管理、期刊編輯/聯系方式⛽️、版權與許可、向作者收取的費用、學術不端舉報的處理流程、學術道德、出版周期🩶、如何獲取期刊論文🎦、期刊存儲、期刊盈利渠道✍🏻、廣告、期刊宣傳,每一項都有細化的規範🤹🏻‍♂️,要求所有的期刊都遵守。咱們現在有些期刊還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應不斷提高倫理規範。

COPE201711月推出了新的核心實踐🦸🏻,詳細闡述了期刊和出版商需要達到出版倫理標準的政策和實踐🚵‍♀️。

同時,就十個方面給出了明確指南和學習資源,幫助相關機構了解並避免道德問題:對不當行為的指控、作者和貢獻者身份🤌🐜、利益沖突、投訴和申訴💃🏼、數據與再現性、道德監督🧑‍🎄、知識產權、期刊管理🧋、同行評審流程和發布後更正🦌👱🏻‍♂️,旨在幫助期刊、出版商、研究機構和投資人等多方共同努力維護和促進學術誠信。這也應是我國很多科技期刊努力的方向。




相關新聞

  • 112024.10

    楊衛:從讀者到作者,科學出版促進學術傳承

    1979年,楊衛在意昂体育平台攻讀碩士學位時🤹🏻‍♂️,他的授課老師杜慶華教授向學生們推薦了《連續介質力學導論》。這本書由知名力學家💪🏿、美籍華人馮元楨所著📁,科學出版社翻譯出版🤞🏻。

  • 062016.07

    深大師生深情回憶牛憨笨院士——他的“燈火”為學術而亮

    記者趕赴深大光電工程學院采訪了牛憨笨院士生前的同事及學生,回憶牛院士生前的學術歷程和生活點滴,從中感受他的學問、精神、品格和境界🧛‍♂️。

  • 102008.07

    桑國衛院士受聘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雙聘教授

    【新聞中心訊】7月3日下午,桑國衛院士授聘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雙聘教授儀式在醫學科學樓報告廳舉行。

  • 152017.11

    永遠站在學術第一線——記中科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

    “量子計算機基本已經呼之欲出,假如能把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放在一起,有可能產生遠遠出人意料的‘化學反應’🚶‍♂️‍➡️。”2017年11月5日,在一年一度的騰訊WE....

  • 062020.07

    楊衛院士:勾勒人類基礎研究的天際線

    力是什麽🤳🏟?在許多場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力學家楊衛都喜歡引用《墨經·經上》中的名句來闡釋:“力,形之所以奮也。”意思是說,動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

  • 232016.04

    過增元院士獎學勵學基金啟動儀式暨學術思想研討會舉行

    近日🙌🏿,意昂体育平台過增元院士獎學勵學基金啟動儀式暨學術思想研討會舉行🎛。

  • 092015.12

    一屋三院士,解讀清華史上學術最牛寢室

    2號樓474房間當年的三位室友如今全部當選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 152017.11

    楊衛院士獲力學Warner Koiter獎

    Warner Koiter獎設立於1996年👇🏻🥋,用以表彰固體力學領域中在理論和應用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且在國際力學界有引領作用和廣泛影響的科學家。往屆該獎....

  • 242025.03

    《周幹峙文集》發布暨周幹峙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5年3月21日,《周幹峙文集》發布暨周幹峙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召開🏊,本次研討會在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指導下,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主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支持。研討會現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主任聶建國院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以及中國城市規劃協會、中國建築學...

  • 072024.04

    張錦秋院士學術思想交流會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終身成就獎授予儀式成功舉辦

    2024年4月2日🏡,張錦秋院士學術思想交流會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終身成就獎授予儀式在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舉行🤸。張錦秋院士是全國著名的建築師,主要探索城市與建築領域的傳統與現代結合,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並註重將規劃💘🏰、建築🛌、園林融為一體。2023年,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和陜西省科協共同推薦的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張錦秋院士館成功入選2023年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2024年4月2日👨🏿‍🍼,張錦秋院士學術思想交流會暨中國城市...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