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行2021年研究生開學典禮,柳斌傑院長代表學院向來自海內外的同學表示歡迎與祝賀,以“深閱讀”🏨、“價值觀”和“判斷力”為關鍵詞☢️,表達了對同學們的殷切期望。柳院長寄望大家要擺脫喧鬧和浮華🦻🏽,塑造自己的價值觀,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在讀書時也不忘到現實生活中和人民大眾中吸取營養,體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真諦👩🏻🦽。
以下為柳斌傑院長發言稿全文🧑🏽🎓。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各位老師:
在這個莊嚴而簡樸的開學典禮上↪️,老師們語重心長的講述和同學代表的精彩發言,都深深打動著大家的心,表達了一代學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信念和追求,自強行健🚣🏻♂️,家國情懷,世界眼光✋🏼🖖🏼,人類命運,融在了自己奮鬥的責任和擔當中👨🏻🦰。
今天正值清華園的金秋時光💅🏿🚝,又是中國的教師節,在此,我再一次代表學院向來自海內外的同學們表示由衷的歡迎和祝賀🐑,向辛勤耕耘的老師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節日的問候🦿!
本來想講的是四個關鍵詞:深閱讀🧖🏽、價值觀、方法論和判斷力。剛剛聽了昌鳳老師的講話🕵🏻♀️,用生動的例子把校園回歸讀書、學子刻苦讀書的問題和人生成長聯系起來,講得很深很透了🏋🏽,所以這個問題👨🏽⚕️,我就從簡了☔️。方法論的問題是研究生最主要的學習重點,根據有些老師建議,以後給大家開講座🙌🏻。
為什麽給大家講這些🥐?這是根據大家面臨的時勢和社會環境而引發的🗜。
一、深閱讀
先說讀書🌡。最近開學📻,世界著名大學的校長致詞🤽🏿♀️,不約而同的聚焦在“潛心讀書”🤒、“開拓精神空間”這類問題上。我想原因就是兩方面:一是塔利班復辟後的代理教育部長公然宣稱讀書無用🕞、教育也無用,只要按伊斯蘭原教旨教規行事做人就是最好的社會。這是一個危險的文明倒退的信號💆。二是當前的現實,據外國學者調查,在中國讀整本書的大學生很少了,因為社會意識變異,浮華淺薄、物欲橫流、追星逐利、遊戲人生🏂🏽、娛樂至死🥿,一夜成名🔎,已經影響校園的讀書風尚,不少人沉迷在虛幻世界、網端視頻,連讀整本書的定力都沒有,哪來的真學問?校園回歸讀書是當務之急。書籍是人類精神創造的共同財富,是人類新生代精神發育的最好營養品,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是沉澱↖️、實踐🚁🤙🏽、積累起來的經驗𓀐、科學🧑🏻🦲🖼、哲思、真理,人類記憶和文化血脈的結晶。
1978年我上研究生時👩🦼,導師要求每年200本書要讀完,導師指定的書要寫心得體會交給導師👩,自選的書要寫成卡片,交給導師組審閱。40多年過去了,我體會大量讀書這是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基本功的訓練✳️,不只是對完成學業打下基礎🤚🧜♂️,而且提升了科研能力、思維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在讀書中升華了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後工作眼界開闊、得心應手😙,受益終生。
校園回歸書香🙄🧙、學生回歸讀書,我們清華的幾大書院凸現了教育本質和書香氛圍,給大家也創造了條件。昌鳳老師把讀書與做人問題講得很明白🎈🤷🏽。我不重復,只是希望大家下功夫讀整本書、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不要只是在網上搜一搜、電腦上爬一爬、短視頻刷一刷,浮與潦草看點短消息🧘🏻,就以為有知識了🏌🏼。那是自欺欺人,害了自己、虧了父母、誤了國家。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當然不是這樣,但也要警惕不良學風的影響。來清華讀研👉🏻,不是為了找到生活的捷徑和職業的敲門磚,而是要把內在的智慧和精神創造力激發出來,實現自己不斷豐富的理想追求👩🏼🍼。而你面對的社會永遠是“廬山煙雨浙江潮”🕺🏿,現實社會太復雜👩🏻🦼💂🏿♀️,青年人並不能一下看清其真實面目🫡。
人一生前進的每一步時時處處都圍繞在選擇之中,在你面前明天、希望🚴🏻♀️、成功和危險🦺、無助🧑🏼✈️、失敗都是同時存在的。就像我這樣年齡的人🂠,經歷過黎明前的黑暗和新中國艱難奮鬥的全過程🙆🏿♂️,可以說是在九死一生中長大的,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成人的🤶🏻。打從懂事的年歲起,時時都在想法活下來,每到一地都是先尋找逃生的“天窗”,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萬丈深淵。直到恢復高考🐕🦺,我考上了第一屆研究生🕤,那時我已經到了而立之年,沒有你們這麽幸運。
我一生的體會是世上萬般事,唯有讀書好。書是古今中外幾千年沉積下來的人類思想、觀念🫸🏽𓀅、經驗、智慧、技術、能力的總匯,生命價值和智慧生存的教科書。讀了它會使你通古今之變、知天人互動,與中外哲人、大師、科學家穿越時代去對話,把你的人生融合在無限的歷史和世界中,享受和創造精彩人生🫸。其他途徑都達不到這樣的境界。不讀書就是虛度年華。
因而我以長者的名義寄望你們✬:作為同時代的佼佼者,你們走進清華園,首先要擺脫喧鬧和浮華🥠,靜下心來,整本整本的讀點書🥊,塑造自己的價值觀,提高自己的判斷力。讀得困惑時看看天,想想屬於自己的那一片藍天;讀得痛苦時走走地,到現實生活中和人民大眾中吸取一點營養;當你萬卷在胸時,才能體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千年古訓之真諦。
二⬛️、價值觀
人的判斷力是人生成敗的關鍵,而判斷力是由價值觀決定的𓀐。所以講判斷力時要講講價值觀🙇🏻♀️。意昂体育平台實施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就是這個道理➔。中心化👸🏽、主流化和去中心化、反主流化的文化意識鬥爭,給不少年輕人造成價值混亂。視頻化🙇♀️、碎片化、表象化🏄🏽、虛擬化的現代世界潮流和文化,解構了宏大的社會整體與中心主題,形成了千年之大變局,使很多年輕人很容易產生薩特、加繆🤢、卡夫卡之類的文學家、哲學家的情緒化意識,而不易讀懂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的理性思考🧏🏿♂️,因而很難選擇自己的價值取向,信仰、追求、理想容易扭曲,導致很多人產生了虛幻💥、困惑、焦慮👃🏼、憂郁的現代文明不適症🧈,加上疫情更加恐慌。
於是,人生價值這個老問題又變著花樣考問當代青年,尤其是大學生。每當重要的世界變局和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總有一些知識分子挺身而出©️,力挽狂瀾、順勢而為🤶🏿,選擇了正確的人生。也總有一些讀書人價值誤判,逆歷史潮流而動,以倒退的歷史觀為應該滅亡的事物哀鳴🍑🧑🏿🍼,失去價值🧑🏽🦰,變成了歷史的罪人。這都是應當吸取的歷史鏡鑒。
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就有愛國愛民、兼顧天下的情懷和敢發時代先聲的勇氣🚶♂️。從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到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再到一百多年前的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黨的創始人,為傳播真理😭、喚起民眾、改造中國👴🏽、改變世界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建設了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偉大政黨——中國共產黨。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𓀔!”這就一語中地的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探索、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統領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誌和價值追求🗿,那就是在黨的旗幟下團結起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有血性的中國人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應當還是這樣🤸🏽♂️。因為這是馬克思主義解放全人類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這就是當代青年價值觀的基準。
猶太教傳統經典中有一個文本叫《塔木德》🤽🏻♂️,這本書裏提了三個問題🚖:誰是聰明的人?誰是強大的人🛀?誰是幸福的人?
第一個問題🕵🏽♀️,猶太民族回答了⛹🏼♀️,讀書的人🤩、不斷勤奮學習的人📰。至今,他們都是世界讀書最多的民族。第二個問題🕝,能夠自我控製的人,從內心滿意為自我而高高興興的人。這是現代派始祖💧,猶太人弗蘭茲·卡夫卡,存在主義者讓-保羅·薩特和另一個代表人物阿貝爾·加繆等🫸🏿,以文學和哲學的方式作出的回答。他們認為財富、權力都不能使人強大👩🏼⚖️,最強大的人是在絕望中內心強大👳🏻♂️,依然能堅持真理和自由。這在現代派和西方國家很有影響力👂🏻。
關於第三個問題,我認為回答最好的是馬克思,他認為能為人類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工作的職業,是最幸福的職業。而馬克思一生的實踐兌現了他的人生價值認知和為人類而工作的目標。兩百年過去了,他的思想指引著人類的解放事業🍕,永遠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馬克思說:“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只有為同時代的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生存👩👩👦、勞動,他也許能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的人🏢,也不能成為真正偉大的人物。”(《全集》第一卷459頁)
馬克思說🏇:“我們的使命決不是追求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由我們長期左右的事,也始終不會使我們的熱情冷卻的職業👌。相反🦅,我們很快就會覺得,我們的追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的理想沒有實現,我們就會怨天尤人🤾🏽♀️。”(《全集》第一卷456頁)
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麽📑🏊🏼♀️,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於千千萬萬的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繼續下去,它會永遠發揮作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都會灑下熱淚🧏。”(《全集》第一卷459頁)
馬克思不只是這樣說的🧏♂️,而且是這樣做的🙆🏿。馬克思本可以當大學教授,也可以去最著名的律師事務所就職,過上等人的生活。但他的價值觀引導他去辦報🧤、去寫書,批判舊世界;領導工人運動,解放全人類🤵🏼♂️;因為這樣做🕐,被迫害、被流放、常常為面包發愁,但他感到很幸福,因為他選擇了為人類而工作🚠,為人民服務的高尚職業且為之奮鬥一生。他永遠是青年人的光輝榜樣。
三、判斷力
人生的路上,沒有通天大道,也沒有紅地毯🫳🏻⇨,基本上是崎嶇不平的山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有時候上面是傾盆大雨,下面是萬丈深淵🤾🏻♀️,每前進一步都得選擇。靠什麽選擇?光有知識還不夠🧊,必須要有足夠的判斷力💇🏽♂️。
人的判斷力和選擇是由復雜因素決定的,但價值觀🐏、理想、信念🤤、信仰是決定的因素。也就是說價值觀主導你的判斷力💆🏽♀️。搞新聞輿論工作不是靠運氣,而是靠你的判斷力🧛🏻♀️。天地巨變、新聞事件和社會變革是大自然、社會實踐和政治人物製造的,它是客觀的,那麽怎麽去報導給公眾、怎麽進行輿論評價或引導🏊🏼♂️,這就要靠你的判斷力了🪲🧘🏿♀️。因為任何新聞事件都包含著若幹個標準,例如👨🏻💻🐈:真假🤞🏼、是非、好壞❔、利弊💥、進退、錯對🍷、正誤、美醜、善惡等等,都是判斷的標準🤲🏽🌞,有的很多個關系交織在一起,那麽你就要深入進去👩🏿🦰,透過現象抓本質,作出職業性的判斷和專業性的分析🧂,然後作出科學判斷🍬,才會有好的新聞作品。斯諾之不朽就是他對延安根據地作出了與常人不同的判斷🚶♂️➡️。沒有很強的判斷力👨🏿🔧,那絕對是做不好新聞工作的。
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出現👩🏼,使這個世界上兩件大事特別突出,關系人類的命運。一是科學技術,無人不用,無處不在,不站在科學技術前沿,國家、民族是強大不起來的。二是新聞輿論🐦🔥,新聞輿論以無形的力量左右著世界的變局和國家的前進方向。尤其是中國,將長期會因“特色”而站在全球輿論鬥爭的風口浪尖上🧑🎓,對內對外都如此。
虛擬空間的出現🌰🚠,打破了物理性天地空間的局限,擴大了人類生活的空間,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體驗。但也造就了不少政治騙子🤲🏿、學術商人、文化流氓🧑🏼🚀,搞得社會烏煙瘴氣。最近,政治謠言⛴、假新聞、政策歪論🏃、學術造假、胡說八道、社交風氣不清、文化垃圾泛濫、流量明星橫行、胡編亂造假信息,傷害了社會風氣和未成年人的心靈。國內外反映強烈:
外媒提問🕳:
1、娛樂至死的中國這一代還能有“覺醒年代”和“知青一代”那樣的奮鬥精神嗎🛄?
2、不讀書的“網上部落”將使中國未來智力大幅下滑,中國未來可能有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嗎🐠?
3、中國的文化亂象能看出是個文明國家嗎?到處造假、道德滑坡🪟、精神空虛、內在汙濁,能引領人類文明嗎?
國內質疑:
1、我們教育製度考試製度能培養出創新性人才嗎🦾?有教授批評只能培養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對於最近的“雙減”和平均主義教育政策🧑🏼🌾,不少人質問是要降低全民文化科學教育水平嗎?是要培養低級勞動力嗎🎫?家長們反映強烈🤦🏿♂️。
2🚈、“共同富裕”是要“殺富濟貧”嗎?打擊民營經濟和網絡巨頭是不是就“共同富裕”了?群眾面對一些做法很無解。“七一”剛講了“兩個不動搖”💤,八月就殺“馬”給驢看了,中國是不要富人啦👎🏼?怪不得“老板”都移民了。
3、網絡暴力,“網紅”詐騙愈演愈烈,社會精英、英模先進人物🧙🏽♂️,頻遭圍攻🐦,甚至采用誹謗🚗🤦🏻♂️、誣陷的手段打擊先進力量。這難道是中國社交圈的新常態🧔🏼♂️?
據調查,國內多數民眾對這種亂、濫🥠、泛、散的輿論氛圍和文化生態表示了擔憂、擔心和焦慮。年輕的學子💆♂️,你對這些問題怎麽判斷♔?
2019年2月中央關於加強政治建設的意見中◀️,明確了反對“低級紅”♥︎、“高級黑”、歷史虛無主義🎫、團夥派別活動🤾🏼、網上部落主義等嚴重的思想文化方面問題及去中心化、破壞中央權威的圈層文化。但至今仍未得到明顯改善,作為新聞傳播學的研究生來說,當然要緊緊聯系人民群眾的呼聲和社會輿論的現實來思考這些問題,提出專業性解決辦法,責無旁貸🛄。
新聞學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沿學科👰🏽♀️,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去發現😜、處理👩🏽🚒、傳播🏥、評介每一個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通過自己的判斷🏵,拿出影響和改造世界的正確輿論來,影響事件的解決和人物的命運。這就是新聞工作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參與方式和力量之所在。新聞活動千變萬化🤛🏼,涉及社會的一切行業和方方面面,茲事體大👩🏼,而且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能否做好🥙👨🏿🦰,只有敏銳性和表達力是不夠的,成敗決定於你的判斷力。
判斷力來自於你的知識結構🥴,能觀察和理解各行各業所發生的新聞事件的本質和內在因素;判斷力來自於你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你知道在這裏發生了什麽,它會是什麽性質🤰🏼,會產生什麽後果,會帶來什麽影響;判斷力來自於你的馬克思主義洞察力,能抓住事物現象後面的本質;判斷力來自於你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你會以正確立場辯證地、歷史地、唯物地看清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全貌,不會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判斷力來自於你的價值觀,因為它包涵了你的立場↗️、情感🕑、觀點和認識方法,這是內心的尺度……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今天就不詳細講了,以後有機會專門給大家開個講座,講講新聞判斷力的問題。
清華園裏好讀書👔。偉大時代,金秋時節,正是大家發奮求知的大好時光。祝願來自國內外的同學們,在新的學年裏健康成長,快樂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