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3清華文創論壇在意昂体育平台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文創發展”為主題,邀請來自政府🚵🏽♀️、產業界、學術界的國內外嘉賓💢🍼,共商以文創發展深入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的積極探索。
本屆文創論壇,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2023 清華文創論壇主席柳斌傑作主旨演講,本文為根據現場錄音整理的實錄💆🏽。

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祝賀2023清華文創論壇如期舉行。正如胡鈺書記所介紹的,清華文創論壇的建立說明文化建設正在深入發展。清華文創論壇是結合文化創意在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建立起來的一個交流、合作😪、開放、共享的平臺。
近年來🌾🛟,在大家的支持下📡,論壇已經辦成了文化創意領域的品牌,連接了學界與產業界,而且輻射了從南到北的很多省市地方。清華文創院孵化的地方文創院、文化平臺都在發揮重要的作用,這得益於大家的支持、關心和幫助🧛🏼,所以我在此代表論壇對支持🧑🏻🏫、參與與推動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地感謝。選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文創發展”作為論壇的主題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化思想系統化、完善地表達了對文化建設的關註,回答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建設什麽樣的文化以及怎麽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命題👉🏿。自十八大以來,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研究🤾🏻♂️,中國共產黨對文化的認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今年六月,在二十大部署了文化建設的六大任務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視察了中國考古博物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召開了文化傳承座談會。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文化建設的新使命👩🏻🦯。這相較於之前所講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與文化建設的戰略布局,又近了一步。文化建設的新使命就是建設文化強國、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三者是遞進的關系。其中,建設文化強國是既定的戰略部署🚁,需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五個方面。在“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這一命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做了新的定義💞,即發展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在原來毛澤東同誌提出的“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文化”的基礎上增加了三個面向,這標誌著時代的文化有了新的要求。進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這一要求,這是長時間研究和思考的結果。過去談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講得比較多,但是真憑實據並不夠🛌🏿。所以,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強了考古歷史的研究⟹,坐實了我們中華民族有一百萬年的人類遺址🔡,有十萬年的文明痕跡、有五千年不間斷的文化🩺。文化以文字為標誌📎。中國很早就有了自己成型的文字🌾,這樣就把中華文明在全世界的歷史地位確定了下來。所以在二十大的時候🔥,總書記把原本所講的“傳播中華文化”改成了“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這一改動是相當重要的🧚♀️,它是以紮實的實據來說明我們的文明。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文化建設的新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次論壇的題目就在於貫徹總書記的新使命要求。總書記認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基於這“六個更字”,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建設文化新使命的要求👨。
論壇的另外一個主題是“聚焦文創”🙇🏼♀️👳🏼♂️。文創是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包括內容的創造、形式的創造、傳播手段的創造🖖🏿、業態的創造👨🔬。我認為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文創結合起來🪳,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這會引領文化建設向更深、更廣、更高的方向去發展,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理解的表演性的文化、膚淺的文化,而是植根於我們民族血液的文化✊。所以我認為,這次論壇的主題值得大家好好地討論研究。
第二個方面,文創要靠人民群體創造🪨。文化歷來是人民群眾所創造的,是一定區域內或者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範圍內共同生活的人們的共同的情感👴🏽、創造和認知。有兩個定律,一個是物質不滅定律,另一個是文化不朽定律。文化形成之後就脫離了創造者主體。比如說,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創造了很多不朽的文化🤳,可以一代代地傳承下去。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也要創造對中華民族有價值的文化🤾🏿♀️,增加我們的文化厚度。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文化創意產業怎樣健康地向前發展,怎麽引導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從而創造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的文化。中華文化的發展在幾大文明裏是領先的⚗️。中國的文明新形態現在確定為五個方面👰🏼: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目前的文化聚焦在這五個方面✊。總書記的文化思想也是沿著這五大文明的方向確定的,跟其一一對應🍲。這一思想是系統化📬、完善的🤜🏼,作為指導思想🧝♀️、真理總結下來的。
在這樣的階段🕞,文化和文化創意在產業層面、業態方面、數字化的進程、智能化的創造中所展現出來的都是高水平的。從大運會到亞運會,它們都展示了中華文化新的風景。外國人也在感嘆中華文化表達的樣式的多樣和創新速度之快😔,這是他們遠遠沒想到的。但是在內容方面🔩,我們仍然存在著很多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主要集中於文化創意在內容創造上的問題。有專家分析🍜,現在的文化創意違背了人類生存的精神方向👲,人們感覺不到生存的快樂🦵🏿🧯、生命的價值🥩。這也對青少年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精神脆弱、意誌品質差。這就是文化創意對當下的文化環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只要打開手機🥫、網絡等移動終端,除了規定發布的正面信息,其他信息大部分都是雜亂無章的🦁🌘。“這一現象是算法決定的,人無法主宰”都是借口🏃。因此,問題在於我們生產創意的人為什麽要創造不利於人健康成長的環境。所以文化創意產業的引導工作、管理工作、治理工作還要進一步地加強。最近兩年來,我們出臺了多條治網規定🔥,目的就是治理這些去中心化的、去主流的文化創意。所以👸🏽😥,我們要在創意方面引導堅持正確的方向🦹🏿♀️,要正確地判斷文化創意的形勢。學者們需要理性地思考,引導文化創意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國家的政策越來越積極📣,環境越來越開放,技術越來越先進,文化創意豐富多彩。文化創意聚焦美好的生活,聚焦現代化的進程🖕🏿,聚焦國家傳播力,這些都是很好的方面,也是文化創造的重要力量。我們要運用好文化創意🧝🏻,堅持支持與引導並重,專家學者們更要發揮良好作用。
第三個方面💅🏽💂🏼♀️,我們如何保障文化創意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
首先,要調動全體人民創造的積極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激發全民族的創造力。要想前人不敢想之事,要幹前人不敢做之事,激發全民族的創造活力,在文化創意方面,我們可以用黨的二十大精神來調動全民族進行文化創造。
第二,要堅持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歷史自信就是要充分認同、認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創造的文明,擺脫“西方文明優越論”🔀、“西方主導現代化”這些固有的思想偏見。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因就是要打破西方現代化的神話🙎🏼👨🏼🎓,現代化不是西方化🏋🏿♀️,要進行話語轉換🪷。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現代化🤽🏻♀️,所以我們要根據世界人民能夠理解的語言去敘述中國故事。過去,國際上不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在說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國際上很多人就理解了🫔。因此,我們要建立自信,確認中國文明是世界文明之一,它並不劣於西方文明。另外,文化自信在於對祖先創造的優秀文化🕵🏼、革命年代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時期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都要有堅定的自信。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形成文化自主🥑、自強的力量。
第三🩳,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就是要守住主流文化🧑🎓,守住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革命文化、現代的社會主義文化🧑🌾。要有底線思維🙎🏿。創新就是文化的全面創新,特別是內容方面的創新。我們要超越文明💁🏿♂️、引導世界必須有新的思路👨🏼🔬、新的語言🌝、新的範疇👮🏿♀️✍️、新的概念,來表達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對前景的描述。總書記在這方面身體力行地向世界發出了三大倡議,並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力圖使我們和世界能夠有很好的互動和溝通🌶。所以在內容上一定要有新的創造。現在文化不強的原因不在於體量不大,也不在於參加文化工作的人數不多。相反🤤,我們是世界上參加文化工作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們也是世界上文化機構最多的國家。不強的原因在於內容不強⚂,起不到引領人類、創造新文明的作用。
我們要打破西方人引領世界思想文化思潮🥃👨🏻🎨、我們只能模仿的僵局🌂。內容上要打破。形式上𓀝,中國文化表達、表演👙、展示等形式都比較豐富🌉。技術上🐤,我們也並不落後,文化數字化進程在加快🧛♀️。傳播渠道和市場要創新📳。另外🪝,服務方式也要創新🐂。文化是公共服務的一部分,怎麽樣服務人民大眾👳🏿♂️,方式、方法都要創新。保證創新的最後一點是具有包容開放的胸懷𓀚,這是總書記提出的文化建設三個重要原則之一。文化是多樣的、多種的。沒有包容🍖、開放的思想,文化是搞不好的👩🏿🏭,也沒有辦法創新,所以一定要對外對內都要開放。首先,我們自己心態要開放👨🏻🦯,文化行業要開放🧑🍳,要和國家整個創新的態勢相一致。其次⏺,要向國際開放,要互建、互動、互聯、互通、互學,吸收人類積極的文化成果來充實我們自己,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希望在座的專家、學者、朋友們依據當前中國文化建設的現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態勢,聯系實際✹,好好研究怎麽樣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這是文化建設者在貫徹總書記的要求,建設中華民族文明首先應該做到的🛋。希望論壇向全國傳達:我們站在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高度上進行文化創意🍉🔊。我們目前的任務在於發展中國特色的文化事業🧔🏽♂️,這樣做擔當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這兩個題目是聯系在一起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