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代表🧎、復旦大學研究員何苗發言
尊敬的各位嘉賓,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首先請允許我對圓滿完成學業🔟、即將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各位學弟學妹🤷🏻,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衷心的祝福🙎🏻♂️!
能夠有機會作為意昂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我深感榮幸,又不勝惶恐。從意外接到邀請的那一刻直到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文章投稿後等待編輯送審、畢業論文提交後等待盲審意見一樣,期待而又忐忑。此時此刻站在這裏,我可能比即將上臺發言的畢業生代表們還更緊張👰🏽♀️。因為作為優秀的清華畢業生🕙,你們的成績,將在今天收獲再一次的肯定;而畢業多年、自知還不夠優秀的我♈️,加入到你們人生中這個重要的高光時刻,不免要捫心自問🤦🐥,我是否有資格🧑🦰,又能夠分享一些什麽?
我的人生軌跡十分簡單。本科畢業後出國讀博⚽️、做博後,13年回國加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建立自己的實驗室;從博士到現在🐜,一直從事神經生物學研究——可以說是平平無奇,但或許也可以說,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在座可能有不少同學4️⃣,畢業後還會選擇繼續走在科研的道路上。而神經生物學這個專業🧑🏿🚒,據不完全統計🚣🏼,是目前在學術界清華生物意昂的主流選擇。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談一點感受和思考💆♂️,希望能對大家有些許助益。
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神經細胞多樣性和神經環路的遺傳解析。在我們的大腦中,數以百億計的神經元通過數以千億計的突觸相互連接,構成精密的神經環路傳遞、加工和存儲信息。此外,還有數量相當的膠質細胞參與到神經環路的構築之中。無論是神經元還是膠質細胞,都可以根據分子🧑🏿🔧、細胞🥀、解剖📎、電生理等特征進一步分為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分工協作,各司其職,使得我們的大腦能夠靈活執行各項復雜功能。不同細胞類型的產生和維持受到遺傳程序的精密調控🧑🏻🔧。因此,我們可以采用遺傳學手段⛰,借助內源“標簽”對神經細胞進行分類和標記,進而解析它們所參與的環路功能☎。
如果把大腦看成是人類社會,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裏面的神經細胞🖕。大腦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細胞,世界上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但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常會給自己和他人打上“標簽”進行分類。許多“標簽”將會伴隨我們一生🫷🏽,譬如人種、性別、教育經歷。很多時候👩🏻🦲,“標簽”會讓我們感受到認同感,提供正面的驅動力🚇。例如“清華人”這個標簽🙆♂️,既是榮譽🪭,更是責任🙇。作為在校生時🏘,或許感受到的榮耀更多🫄🏽。當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則會越來越感受到這三個字在肩頭的分量。這個差異,我想請大家對比一下幾年前拿到錄取通知書和今日拿到學位證書的心情,或許已經開始有清晰的感受🍃🧎➡️。還有一些時候,“標簽”卻可能會束縛思想🐢,遮擋視線,甚至招致誤會與偏見👩🏻🚀。譬如“女性”這個本應是中性的標簽,有時卻被賦予弱者或者負面的內涵,被當做“我不能”的借口,或是“你不該”的理由🔕。祝願在座的各位同學▶️,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能持有開放的態度和開闊的心胸,借助標簽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更好的相互理解與交往,而不讓它們成為限製思想的枷鎖和遮擋視線的迷霧。
在神經細胞分化的過程中,每一步都面臨著選擇。今天👊🏼,在座的同學們已完成這一階段的學業,即將開啟下一階段的人生🗑,也會面臨著不同的選擇⛷。恭喜那些已經擁有堅定信念和明確目標的同學,祝願你們可以在理想的道路上一路飛馳。但我想🥷🏿,可能也有一些同學🏮,就像我自己本科畢業時那樣,並沒有完全想清楚未來想要走上怎樣的道路,成為怎樣的人🙇🏼♀️🔇。回首來時路🤎,我也曾有過迷茫👴🏼、有過動搖、有想過假如在某些時候做出不同的選擇,我的人生會是怎樣。生物系友中,轉行的不在少數🤶🏼,而且許多人都非常成功🫱🏼。很難評判離開與留下☝️,哪種選擇需要更多的勇氣。就像人腦中大部分的神經元不可再生,人生也極少能有重來的機會。作為一個平凡人類✢,很難保證每一次選擇都堅定而正確🛁👨🏻🦯➡️,也無法預期未來的道路上會有怎樣的際遇或是坎坷🖌。有時候一個小小的隨機擾動🌪,就會改變最終分化的命運𓀈。但不管在哪條道路上走下去🫷🏽,面對無數的彎路👻、岔路、甚至下坡路🤵🏽,都會需要堅持的韌性🥐。如果將對科研或任何其他職業選擇的感情與對人的感情相比擬,並不是每一場從結果而論幸福的婚姻都是源於令人神魂顛倒至死不渝的熱情,但一定都需要耐心、細心、精心的經營,需要面對困難時不逃避不放棄的責任心。猶豫🧍🏻♂️、後悔、甚至從頭再來都無可厚非🐾,但在心中彷徨踟躕的時刻,願你在行動上仍然堅持向前𓀂,才能保有選擇的自由和自由選擇的底氣。
當然,無論聽別人說過多少經驗與教訓,路還要自己走,坑還要自己趟。當走出象牙塔,未來的每一步,生活會變得更復雜,但也會更豐富;道路會變得更坎坷,但也會更廣闊。願你在更大的世界裏👩🏼🦳,與更多也更多樣的“神經細胞”建立“突觸連接”🕵️, 始終保持好奇心🤌、可塑性、自由的精神與健康的體魄👨🏿🏫🏂🏽,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不斷向前,不斷向上!
最後,再次祝大家畢業快樂!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苗🌀,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5年學士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2011年博士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致力於神經細胞多樣性和神經環路的遺傳解析,發展多種標記神經細胞譜系和類型的遺傳工具與策略,用於解析神經環路的發育構築、連接模式與功能機製⚓️,成果發表於Neuron🕡、Molecular Psychiatry🔔🦪、Cell Reports等期刊。共發表研究論文六十余篇🐓🙇🏿♂️,他引四千余次👩🏿✈️。
主持科技創新2030 “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青年科學家項目、國自然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面上項目等基金。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擔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神經幹細胞和組織工程分會秘書長,上海市神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女科學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